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究与实践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2019-05-07 03:41杨立亭兰凤英赵瑞平王丽霞
农产品加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食品

刘 媛,王 健,杨立亭,兰凤英,赵瑞平,王丽霞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着力实施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创业教育[1-2]。各级各类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视,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3-6]。河北北方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上手快、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河北北方学院采取各种手段积极探索,寻求切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和时代特点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1 “融入式”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

学校于2005年在食品加工技术专科专业多年发展的基础上,正式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综合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包括从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工业化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涉及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工业化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多个研究领域。经过10余年的学科建设和摸索,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同时也日积月累了出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课程体系化程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缺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等。该专业具有实践应用性强、技术革新快、与大众生活结合紧密等特点,是最具创新创业特征的学科专业之一,但创新创业教育也恰恰是原有课程体系中暴露出的最大短板。2017年,学校因地制宜实施了“3+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加强并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在原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2个模块,从顶层设计上弥补了过去创新创业教育缺失和实践教育不足的弊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依据专业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有机融合,初步构建了集专业特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融入式”专业课程体系。

“融入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见图1。

图1 “融入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

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的实操性教育内容,通过教学大纲修订、选修课制度改革、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丰富实验课程层级等方式,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日常专业课教育过程。

(1)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因素,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专业课14门,专业选修课16门),实验学时比例由原来的不足27%提高为38%。

(2) 细分专业方向,学生自主灵活选修课程。依据学校学科优势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分为果蔬食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及动物性食品加工3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创业就业规划,自主选择学科方向并完成相应的课程学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由度。

(3)建设内含创新创业元素的专业课程群。将专业课程依据知识相近程度,分为以下3个课程群:农产品加工课程群,如“果蔬食品工艺学”“粮食加工工程”“乳制品工艺学”等;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群,如“食品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功能性食品”等;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课程群,如“食品仪器分析”“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充分挖掘每个课程群中创新创业要素,建立打破课程界限,具有共同创新创业内涵的课程群体系。

(4)构建多层级课程,增加综合性、实验性课程比例。新版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设置集中实践教学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

(1) 校内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创新研究能力,构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素质提升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

(2)校外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新版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为期2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践、为期6周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期2周的食品工艺综合实践训练和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课程,弥补了过去单纯依靠毕业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

(3)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专业在现有校内实习基地及实验冷库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弘基农业、旗帜乳业、蒙牛乳业、现代牧业、雪川农业、三祖龙尊酒业、益利葡萄酒业、北宗黄酒等14家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建立长期的学生实习及人才供求合作,可满足学生毕业实习和日常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实践

(1)构建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平台。通过主办和参加省、市、校等各级各类科技、创业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参加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3年来,获得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大丰收杯——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华北片区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多项省级奖励。

(2)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了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如“毕业实习产品品鉴会”,与弘基农业联合举办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展示大赛”等,既打造了多支结构稳定、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又夯实了多个稳步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充分利用多渠道创新创业资源实践。专业负责人和专任教师积极与市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联系及合作,如与张家口市万全区新合作农产品物流园区、河北省马铃薯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人才输送。

5 结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科学、完整、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全体教师不断更新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运用其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最大程度的有机融合[7]。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食品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