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该如何面对

2019-05-08 03:22阮奕浈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殿堂疼爱曹文轩

阮奕浈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

您好!曹文轩说过:“作为一个作家我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今天我想向您请教这个问题。

第一次接触生死概念,是通过一本名为《天蓝色的彼岸》的小说,它是一位非常疼爱我的语文老师在调职前送给我的。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小主人公哈里从天堂逃回人间,同亲友道别的场景。在爸爸下班的路上,在那条他从前不耐烦走的小径上,用他幽灵的、虚无的手,紧紧拉着爸爸的手。与生前不同的是,他不再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相反,他真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无论多少次看这段文字,都让我有落泪的冲动。这使我无限地联想到身边的人,害怕与他们离别。

待我上了高中,却在电话里被告知,那位疼爱我的老师患淋巴癌去世了。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人一句轻描淡写的“患病去世了”就翻过了她的一生。

出乎意料的,我没有恸哭,也没有食不下咽,寝不能安。是我年纪轻轻就能坦然面对生死了吗?我深知不是的,总在一些时刻,读到她崇拜的作者写的书会想起她,听到午后的音乐会想起她,她写在那本书上的赠言,我仿写了一回又一回……我不得不牵挂她。我甚至期待她也能像书中写的那样回来同我道别。她是否徘徊在我的窗前,是否回到过几年前的教室,是否舍不得这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上述的就是死别,那我认为生活中也存在着一种带有死别意味的生离——亲人的老去。曾经读过一句话:“事实上,机场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真挚的亲吻。”我想,养老院的长廊一定比婚礼殿堂接受过更多恳切的期待。那里的老人总是很安静,每当我穿过那条必经的长廊去看望外婆,那些老人带着期待又满怀失落的眼神,总催促我加快脚步。我羞于接触那些目光,有一种深切的、发自内心的愧怍压迫我的颈椎,让我抬不起头来。

我能做的,只有逃离,与其说我惧怕老人們的目光,倒不如直言我是惧怕死别。避而不见他们枯槁的面容,绝口不谈他们的样子给任何人听,仿佛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朽。我惧怕他们千方百计地疼爱我;惧怕他们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惧怕他们深夜打来电话,说自己哪里感觉不舒服了……我开始陷入无限的恐惧和忧虑之中,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远一点,却无可奈何只是徒劳。

我知道人人都会经历生离死别,也想听听您的开解,让我面对时能从容一点,勇敢一点。

猜你喜欢
殿堂疼爱曹文轩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再没有如此疼爱我的人
两袖清风
叩访尘封的殿堂
“上海1934”闪耀首尔艺术殿堂
疼爱
这些大要案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
母爱
Barovier&Toso灯饰殿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