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研究

2019-05-09 11:48崔慎茹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

崔慎茹

[摘要]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析2组糖尿病患儿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儿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更好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减少其疾病并发症的几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全程健康教育;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032-02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其属于慢性疾病,一旦患者出现糖尿病,则需要终身接受治疗来对自身血糖水平控制,若其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则可引发出现肾脏、视网膜等病变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小儿与成人相比,其机体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免疫力较差,若其出现糖尿病的情况,则其更加容易出现脏器或组织病变的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干预和护理干预,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为探究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该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100例糖尿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其干预的结果,总结全程健康教育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纳入标准:①确诊存在糖尿病;②家属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②合并肺、心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③拒绝参与该研究者。实验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5~13岁,年龄均值为(8.75±3.12)岁,其病程范围为2个月~3年,病变均值为(1.25±0.33)年,其中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n=50)中,其年龄范围为4~14岁,年龄均值为(8.98±3.07)岁,其病程范围为4个月~3年,病变均值为(1.33±0.50)年,其中男29例,女21例。2组糖尿病患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即加强患儿用药情况的监督,保持其病房处于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对患儿的饮食情况适当的指导等。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具体为。

1.2.1  病情沟通  糖尿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对其个人档案建立,对其各项检验的相关生化指标情况进行登记,并了解其药物使用情况,对患儿的具体遵医行为进行评估,并评价其非药物治疗情况。

1.2.2  用药指导  若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较高,则其疾病在短时间内难以被较好的控制,则需要为其实施胰岛素干预,为其实施胰岛素干预前,应加强患儿或其家属有关胰岛素治疗知识的讲解,告知为患儿实施胰岛素治疗的具体目的和方法,并介绍胰岛素干预的优越性以及方便性,使其更加积极配合临床干预。胰岛素使用后,患儿较易出现低血糖等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护理人员为其讲解低血糖发生的监测方法,嘱咐其若出现头晕、手脚抖动、心慌等症状,则应及时对糖块服用[1]。

1.2.3  心理支持  加强糖尿病患儿心理状态的评估以及其情绪变化的观察,积极为其提供漫画、玩具等其感兴趣的物品,同时可为其播放动画片,以此转移其疾病注意力。护理人员可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与患儿沟通,在条件允许下,可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的互动,以此增加糖尿病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以及信任感[2]。

1.2.4  健康手册发放  为糖尿病患儿以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的发放,其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机制、治疗方法、血糖水平监测方法、饮食注意事项、运动指导等内容,使得患儿能够更加清晰对自身血糖波动情况了解,更加合理饮食和运动,促进其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对2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作观察分析,并分析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主要包括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數资料[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糖、血脂水平分析

实验组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分析

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实验组中,1例出现心血管病变,1例出现神经病变,1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其并发症几率为6.00%;对照组中,3例出现心血管病变,2例出现肾脏病变,4例出现神经病变,3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其并发症几率为24.00%。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 9,P=0.01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情况,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因此,加强糖尿病者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来对其血糖水平控制,十分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糖尿病患儿的病情较重,若不能给予其有效治疗干预,则会对其多器官造成累及[3]。相关研究显示,为糖尿病患儿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护理的质量,更好对患儿的血糖水平控制[4]。

糖尿病患儿的病程较长,在其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较易出现自行停药或漏服的情况,因此,加强其健康来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保证,十分必要。该研究显示,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干预的实验组糖尿病患儿,其护理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可对患儿的血糖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进行控制,缩短其血糖恢复的时间,更好对患儿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全程健康教育,能够使得患儿或其家属更好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将其疾病治疗的疑虑消除,使其积极面对疾病,更好掌握用药、饮食的方法,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加强患儿的心理支持,对其错误认知纠正,可将其心理障碍消除,促进其情绪的稳定,更好配合临床干预,以此提高其血糖控制的效果[5]。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儿中,对其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可减少其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阿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z1):456-458.

[2]  周贵萍,陈玮.健康教育运用于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对其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91-192.

[3]  叶彩娜.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實施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62-163.

[4]  刘旻.健康教育在提高儿童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1):115-116.

[5]  李建华.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269-270.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动态调节胰岛素泵入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生结局与血糖控制情况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