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若碗,何以名动天下

2019-05-10 00:20水兵
躬耕 2019年3期
关键词:南阳名人文化

水兵

穿越中原与荆楚的宛襄大道,是古夏路的一个节点。南阳,连接着南北,是自大禹起,北通中原诸夏的重要交通要道,披楚风,传汉韵;朝秦暮楚,纵横东西的武关古道,东端从南阳肇始,西去秦之关中;“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诗经》中召南的三鸦皇路,西北接洛阳西至长安,这风雅千年的两纵一横,便是古宛南船北马、万里茶道、丝绸之路的起始或终点。昔日的桨橹帆影,驼铃悠悠,马铃声声,更是南阳通达四海的华丽乐章;阡陌云影,帝国春雨彩虹,更成就了古宛和南阳后来的富庶繁华。

南阳是个让人心仪而又难忘的地方。先楚的问鼎中原,大汉的一统天下,都曾让南阳这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地方光耀无比,灿烂辉煌。今天,厚重的南阳已经在历史的韬光养晦中沉淀出崛起的精神与密码,并将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与生机。可以预料,被辉煌历史地位照耀下的南阳,必能古为今用,顺势而为,借势而出,大有作为。一个文明向上、月季花城的大美南阳,也必将成为后世谱写历史的新的“史家之绝唱”。

古今南阳,靠什么人才辈出?盆地若碗,何以名动天下?

自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反哺一方水土。

翻开中国历史,南阳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如碗状开放的中国腹地,文明之初的古夏之都,仅“二十四史”上记载的南阳名人就达800多人,加上其它志书、辞書、传记等记载以文字流传下来的,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南阳的优秀人物竟高达2000多人。众多的人才中,甚至被后人尊崇为“圣人”的就有——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在中原大地,能被河洛文明、楚风汉韵浸润的豫西南天空下,一代一代优秀的南阳人在其中成长并映现于时代的历史舞台,仿佛听见他们呐喊浩叹的声音。振臂驰骋的身影依然回响在当今南阳人的心头,照耀在盆地的天空。是什么让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是什么让南阳的人才天空群星璀璨,光彩夺目?

古宛帝乡,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仅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大唐诗人李白《南都行》中的“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白居易《咏史》中的“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便向我们展示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经有过何等丰饶而辉煌的文化创造和名人大家。而从近代到现代,南阳盆地又走出过多少哲学家、作家艺术家,多少院士校长、法学家,多少党政军高级干部和烈士英模?他们的事迹如详加记录,必是一卷长长的人物画卷。

漫步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廊,一卷卷名人的事迹口碑相传,一幅幅名人的画像光芒四射,他们以其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质,骄人的成绩,傲然于世,照彻大地天宇,照亮一颗颗伟大或平凡卑微的心。他们每一位都是一本立体的书,一尊伟岸的像,一首隽永的诗。

每个名人的成长都是一部精彩曲折的故事,这里面有苦难、有挫折,甚至有生死考验。名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人类自我锻造,改造命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程。

名人以个性化的独特的建树而影响社会、影响他人,成为世人敬仰学习效仿的楷模。世界名人、国家名人足以壮国魂,政治名人、科技名人足以昌国运,区域名人、乡里名人,则足以竖标杆、立旗帜。由此可见,名人文化博大精深,名人正能量资源充足,以名人效应和榜样的力量提振我们的思想和意志,意义不可小觑。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要自己看得更远些,那就请仰望星星般的南阳历史名人,从他们发光的天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智慧和力量。

南阳名人姹紫嫣红,异彩纷呈,具有数量多、门类全、层次高、贡献大、集群出现的特点。

数量多。载入史册,被其它史书、志书、传记所记载的有2800多位名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哲学等各个领域。在浩如烟海的人流中,惟他们被历史所垂青,被定格在华夏文明进程的长河之中。无疑,他们在那个时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有着不同凡响的事迹、不同寻常的贡献。在全国的地市一级,能出现这么多著名人物,或者说能有这么高频率的出现并不多见。

门类全。南阳人才门类全、体系完整,层次高、贡献大且涉及领域广泛。如从大的领域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按具体学科来说:思想家、军事家、艺术匠人、天文历法、文学家、法学家、创造发明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水利学家、工艺大师等。

层次高。如以四圣为代表的名人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人才。以刘秀为代表的政治家,不仅打造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团队,而且把这个国家推向盛世,即所谓的“光武中兴”。以张衡、张仲景为首的科学巨匠,为人类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庾信、岑参为代表的文学家,为时代和人们谱写了一首首追求美的心灵灯盏。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都站在了世界文明的顶峰,是人类文明高度的标杆。

群体性。南阳人才的又一显著特点就是在条件成熟的社会环境中集群出现,喷薄而出。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大的人才群体是两汉时期的综合人才群体、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人才群体和近现代的综合人才群体。据《汉书》诸传记和《百官公卿表》统计,西汉南阳籍官吏18人,大多任职九卿;《后汉书》诸传记统计,东汉列传以二十八宿为代表的南阳籍官吏达154人,其中任职宰相的27人,任职公卿侍郎的38人;南阳人被封侯王的120人,还有5个皇后。

三国时期南阳是各军事派别争夺的焦点之一,许多重大战役在南阳境内进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大批政治军事人物的集群出现,是三国时期南阳历史的最大特点。数十名南阳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分别辅佐着以刘备、曹操、孙权为代表的三国集团首脑,过程中也成就着他们自己。

南阳盆地的水土和厚重的文化不仅养育和滋养了南阳人,同样也滋养了移居于南阳或旅居南阳为官、经商、做匠的外来人士。特别是南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使这些人在南阳这片沃土上可以纵情地吮吸这里的文化乳养,自由地释放自己的天赋能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些人之中既有个人,也有家族、部落。诸如筚路蓝缕的楚国先祖,扎根于丹淅大地,奠基了一个绵延八百年的强大楚国。还诸如“父母官”的南阳著名太守召信臣、杜诗、羊续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先后任内乡、镇平、南阳县令的元好问,还有起于南阳,以此为基地,强大自己,中兴汉朝的光武帝刘秀等。

薪火相传,赓续相旺。而到了近现代,这种文化文脉的基因更是得以发扬光大,花团锦簇。历史考古学家董作宾、徐旭升更是开风气之先。董作宾在破解甲骨文之谜上,“贞人”的确定发现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创见”,被郭沫若盛誉为“顿若凿破鸿蒙”,奠定了他在殷墟考古史和甲骨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由哲学家变为考古学家的徐旭升,不但在探索夏文化中找到了“最早的中国”,而且确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用考古证据证实了夏王朝的真实存在,他的“夏墟”及“二里头文化”论,惊动世界。他发现的迄今3000多年前建立起的第一个邦国都邑遗迹,无疑是最接近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的最早的“夏墟”。此后,发掘二里头文化,探索华夏文明之源的路便从未停歇过……“夏墟”拥有的一个个中国之最,被认定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百年巨匠——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杨廷宝,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他学贯中西、荟萃古今,学洋而未洋化,习古而未泥古,是他最可贵的建筑品格,是一代文化型的建筑宗师。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以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著名哲学家”。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开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之先。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成为教科书式的作品。二月河帝王系列的“落霞三部曲”成为当代历史小说的经典,影响巨大。被誉为当代“毕昇”的发明家王永民,发明的“王码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有效解决了汉字输入难题。

除了这些大师级的杰出代表之外,南阳还涌现出一大批享誉中外,成绩卓然的名人。他们在诸多行业以群体形式出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南阳人才群。主要群体有:南阳籍院士群体,共50多名。诸如农业经济学家陈凤桐,中国语言学家丁声树,地质学家冯景兰、张炳熹,船舶水声专家杨士莪,选矿工程专家余永福,半导体材料专家王占国,石油化工专家袁晴棠,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水力发电工程专家张勇传,应用核物理学家杜祥琬,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王光谦,选矿工程专家刘炯天,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申长雨等。南阳籍法学家群,有各类全国著名的法学家近20人。在全国甚至影响华人世界的本土及域外著名作家50多人,形成独特的“南阳作家群”现象。南阳将军群,有将军近50名。还有全国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教育家张嘉谋、汉画专家孙文清等。

一般而言,但凡成功者,都离不开外因和内因两大条件和三个基本要素,即:环境、自身与机遇。外因是自然、社会、人文大环境,宗族、家庭、居住小环境等;内因是禀赋、志向、勤奋、努力等自身因素,再加上介于内因、外因之间的机遇和机会。

南阳名人的成因,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外,大致还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优势。

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除了要有适宜的气候和种子本身的优良以外,重要的,还要有肥沃的土壤。而文化名人萌芽与成长的土壤,就是百年、千年的文化积淀。

南阳这块土地上,文化积淀特别沉厚。南阳文化属于黄河、河洛文化和长江、荆楚文化的交融过渡地带。既有北方黄河文化的中庸、正统、雄浑大气,又有南方长江文化的飘逸、浪漫与坚韧,所谓楚风汉韵,形成开放、多样、包容、中和又有强烈个性的文化特性。

南阳盆地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就不仅具有北方黄河流域的特点,还有南方长江流域的特点。在此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河洛文化与南方的荆楚文化在这里衔接;西边的商洛文化,西南的巴蜀文化、江汉文化与东方的齐鲁文化都在南阳盆地交汇。

南阳盆地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使这里一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使这里的人口不断处于流动状态,处于不断地来、不断地走的状态,整体趋向是自北向南迁移。走廊的地位使这里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这里的文化同样具有开放性,最早迁移至南阳的当是楚人。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在商朝时南迁。大致迁徙路线是从河南新郑出发,向豫西南和陕东南方向迁徙,于西周初年到达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丹淅流域)。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因子,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楚文化,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

楚国的强大,又使楚文化返回。楚文化北上与这里的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交流汇融。汉代南阳的服饰、歌舞、文学、哲学、音乐等均有强大楚文化基因。“楚风汉韵”成为南阳文化的代名词。以岩画天书为源头的南阳文化的长河,涓涓溅溅流到这里后,就澎湃奔腾起来。

其次是地理位置带来的人口素质优势。

南阳地理环境优越,战略地位重要,当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待战争一结束,就有大量迁移民众。最著名的便是《汉书·地理志》的记载:“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所谓“不轨之民”,就是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旧政权的官员,还有旧政权时的富商、缙绅、有技艺者,是对秦政权心怀抵牾的天下精英。这就是说,这些人极大地改变了南阳的人口组成,使南阳成为当时的文化富集之地和各种先进思想观念碰撞闪光的地方。这种情形,最终会成为一种素养,改变南阳人的传统、观念、素质,最终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基因,世代相袭。

仍然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是豫、鄂、陕三省环扣之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把这里当做养兵蓄锐的后方和堡垒,双方都必欲攻之,必欲据之。因此,每次战争之火烧到南阳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惨烈。秦汉之后的南阳在历次的朝代更替或外族入侵的争战中都处于焦点部位,战争使这里的固有居民被战争伤害或大举南迁逃离家乡,这里的人口总是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态。最著名的是三国时候的曹仁屠宛,最严重的时期当属元军大举南下,攻战南阳之后,南阳辖区内的人口从200多万锐减到3万甚至5000人,几乎成了无人的荒芜之地。但南阳的人口却恢复得很快,到了150年后的明朝,南阳的人口增长到近40万人。显然,单靠这幸存者是无法繁衍得这么快的,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还是大量的移民,这里边就有山西洪洞县移民南阳的大量记载和传说。但这不是单一的移民来源,更多的移民来自四面八方,因其零星,所以没有史书记载。在这些外来移民中,有一部分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在南阳落籍的驻军。因此,元朝之后的南阳,积聚的是四海之民。这些人能从千百里之外迁居南阳并能很好地生存发展,整体上提高了人口素质。

最后是优秀文化的反哺优势。

在战火连天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仍然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南阳再次成为中原文化的回流区。1938年6月,日军攻陷了省会开封,豫东、豫北沦陷。南阳作为豫西南边垂之地,省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都迁入南阳。而对南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全省大中专院校的迁宛。据统计,包括河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在内,当时从豫北、豫东及信阳等地迁到南阳的大中专院校共51所。省教育厅就设在南阳北关的府文庙内(现王府饭店)。南阳的所有馆阁庙宇,镇平、内乡、淅川、南召的山山沟沟,到处都是学校,到处都是读书声,整个南阳都充盈着书香。1938年至1945年,七年时间,足以塑造一代人,影响数代人。至今,南阳教育事业发达,读书风气浓厚,文风昌盛是其他地方罕见的,南阳人耕读传家,崇师重教,见贤思齐的民风在动荡战争年代更是再一次得到了洗礼和奠基。

当然,南阳名人的成功,内因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一个人成功的道路、方法、方式、际遇、机会不同,但从古至今,每一位南阳名人的成功,都有着自身优秀的内在基因。诸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目标和品性;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坚韧追求;功底深厚,厚积薄发的勤奋积累;执著敬业,为梦追寻的理想坚守;济世为民、韬光养晦的从容胸怀……

古宛若碗,被二山所拱卫,两山相围一江开,厚重如山,灵动开放若水;盆地似水,利万物而不争,包容中正,聚天下名人英才,聚天下财宝如水,自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生死于斯,自然灼灼其华,像五彩缤纷的月季花一样,皇冠高耸,花开芬芳。无论溯流还是顺流,两岸花如海,拥抱着南阳,都宛在中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谋天下者必谋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人的生命短暂,但精神可以永存。历史上泼墨操戈,代有风流;百业竞技,各有神通。南阳光耀千古,独领风骚,无论地理位置,文化厚度,名人作用,都可谓杠杆的支点作用,只要得到这个支点,就能撬动历史的进程。

我们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了解更多的南阳历史,体悟更多的人生智慧,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去感知、触摸一个个南阳名人成功的心路历程,启发洗礼我们的智慧之门,站在历代名人的肩上,赓续他们的聪明和灵光,成为盆地之光,宛在盆地若碗的中央。

猜你喜欢
南阳名人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名人摔跤后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