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9-05-10 00:19李卉章亚成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展望综述进展

李卉 章亚成

【摘 要】作为一种慢性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医学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中医认为患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患者的气血不和。临床资料表明,相较于西药,中医药对此病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现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问题及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为医学界同仁提供一些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理论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药研究;进展;展望;综述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0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的克隆增殖性疾病,一旦患者患上这种疾病,就会出现血小板增多的现象,除此之外,还会反复出现血栓以及出血的临床症状、患者骨髓内的巨噬细胞会出现异常增生,部分患者会出现脾大症状[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中老年中发病率较高。西医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的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异常,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异常。中医认为血液淤积、肢体疼痛、气虚不摄、气血阻滞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虽无专篇立论,但在多个医学论著上均有所记载,如:《素问·痹论》、《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篇》等[2]。

一、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人体患病的多数原因是因为血液不通畅,若血液得以通畅,则会大大减少患病几率。周郁鸿认为患者体内的脏腑功能出现问题,气血失衡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气血失衡导致气血不和,久而久之,人体血液的自我清洁功能受到干扰,因此诱发血液出现紊乱而导致出现此病。梁贻俊认为毒为致病原因、虚为恶化的根本、瘀为外在表现。该病之所以在中老年中发病率较高,是因为中老年本身就体弱,与年轻人相比、正气较弱,当感染邪毒或者寒湿等邪气时,这些毒邪会更易侵入人体,导致饮食不佳、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等症状,进而毒素进一步留在体内,这时,便会有痰、湿、瘀症状产生,最终恶化成毒邪导致人体身患此病。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气虚时容易患上此病,当骨髓的化生出现异常时,血液会变得不通畅,此时毒瘀便会加重病情,血液不通导致吐血、紫斑等症状[3]。

二、治疗方法

目前,国际上针对该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药物是羟基脲。临床数据表示,羟基脲对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有效率大约为80%,这种药物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血栓发生的概率,其主要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呕吐以及恶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时对人体的DNA具有抑制作用,甚至会加大患者感染风险。所以在治疗时,对于该药的使用要小心谨慎,当症状有所缓解时,应立即对该药停止使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针对其发病特点,临床治疗时常采用祛痰化瘀 、活血化瘀 、解毒祛瘀的方法,活血化瘀使血液通畅,可以达到疏通血液的目的,這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根据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会得到增强,并且血管的阻力也会下降,增加血管弹性,加快血液流通速度,并且能够抑制抗体形成细胞。该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控制炎症渗出,使网状内皮系统发挥吸附功能,达到消灭炎症的目的,多数医家采用此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且均取得较好疗效[4]。

代喜平[5]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分层治疗的方法,治疗时强调疏肝化瘀,根据治疗的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88.8%。梁贻俊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时候,提出三大治疗原则,即解毒 、扶正 、活血。他认为该病的治疗,重在解毒和活血,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贻误病情。根据治疗结果及随访数据显示,曾用补养还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血小板的数量逐渐趋于稳定,脾脏恢复如初。

李佳庚[7]在治疗时,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治疗药物为主,多采用银黄柏、青黛等药物进行祛除湿热症状,用桃仁、丹参等药物疏通血管,化血化瘀。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他指出,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对血小板的数目起到降低作用,且能够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的增生。他认为,益气类中药在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抑制细胞恶性增殖方面效果显著。

三、问题与展望

在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行治疗时,西医常通过羟基脲等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微循环中的障碍,预防血栓的发生。由于在用西药进行治疗时副作用较大,疗效也仍存在较大争议,毕竟一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发热、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等一系列不良反应。通过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无论是在临床症状还是病情控制上均具有较大优势,且患者服药的副作用较小,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性,科研价值较高,可以被用作临床推广。中医药治疗对骨髓异常增殖的抑制、血液粘度的降低以及血液流通性的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并且,服用中药,能够减缓该病的进一步转化,降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风险,降低血栓的发病几率,全面改善患病症状,对该病的治疗,相比较于西药,具有很大的优势[8]。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不重视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盲目迷信西药见效快的作用,忽略掉副作用大的缺陷,对中医药治疗的推广性使用,造成一定的阻碍。笔者认为,在理论以及科研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应当加大该病的中医分级化量化标准,扩大中医药治疗的样本,应当引入大量数据以支持样本,使数据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重视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探寻在治疗该病中中医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蓝海峰,方志鸿,张悦,等.43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8,2(09)2587—2519

鲍杰,李晓云,方敏,等.WT1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06):581-583

李达.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规范化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0):—1107

梁贻俊,侯丕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中医辨治[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9,(03):294-310

孙玉洁,李佳庚.李佳庚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经验[J].光明中医,2013.08(28):1698-1701

粱春灵,王沁,代喜平.试论从瘀毒辨治血小板增多症[J].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沦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2014:387—389

夏敏.活血化瘀中药抗血栓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04):83-87

王菲,施红,夏韵.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1):1732—1734

猜你喜欢
展望综述进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综述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展望” ——阿伦德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