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画派的失落

2019-05-13 02:01张梦甜范银花
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张梦甜 范银花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会出现女画家,也从来没有一个独立的女性画派。常州画派是绘画史上女画家以群体集中出现的一个画派。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改变促进了这群女画家的出现。但是由于在创作缘由、题材、技法方面她们大多都是依附于男性,在她们的绘画中没有自己独特的女性符号,加之社会与自身的局限性使她们很难自我集结成一个独立的画派。

关键词:常州画派 女画家群体 题材技法 画派形成

一、常州画派中的女画家群体

1.常州画派

康熙年间的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为绘画领域的繁荣提供了文化和艺术的基础。常州画派就在这期间产生。由于常州古称毗陵,所以常州画派也被称为“毗陵画派”。常州画派是绘画史上较为重要的画派之一。常州画派这个名词的出现最早是在《清朝画征录》这一书中。作者张庚(1685-1760年)。他在该书中写道:“及武进恽寿平出,凡写生家俱却步矣。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①张庚的这几段话其一说明了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是恽南田,其二说明了一群画家跟随着恽南田遂形成了一个群体。

画派形成必须要有开派之人,继承之人,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常州画派有其独特绘画风格,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以没骨画花鸟。开派之人恽寿平汲取了徐崇嗣的“没骨”画法,以花鸟为主要题材,融入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情感独创了“粉笔带脂”的新画法。“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②这就是常州画派独特的风格。恽南田的这种独特的没骨花鸟的画法在清初的画坛上掀起了一阵潮流,吸引了一批追随者。

2.常州画派中的女画家们

在常州画派众多追随者当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她们大多是名门望族的后代,这个群体便是女画家们。由于家族的影响,恽氏女画家大量的出现,其中包括恽怀娥、恽冰、恽珠等。恽氏家族中最引人注目的女画家当属恽冰。恽冰自小深受家族风气的影响对于平时所能见的花鸟鱼虫经常绘画研习,根据《毗岭画征录》的记载:“乾隆初,总督尹继善以进呈孝圣太后,高宗见赏,题诗嘉奖,声誉大起。”③恽冰的名声便传播开来。马荃也是受家族影响最为显著的女画家之一,其父是画家马元驭。另一批女画家常与丈夫共同创作。如恽兰溪与丈夫邹一桂曾合绘《蟠桃图》,董琬贞丈夫与汤贻汾,他们时常与其夫君共同创作,交换绘画心得,增加感情,相得益彰。常州画派涌现的女画家中还有一批画家她们通过自己坚强的秉性,成熟的技法得以实现自己经济上的独立。如骆绮兰,三十岁时其夫龚世治去世,她凭借卖画得以生存,与廖云锦同为随园老人袁枚的女弟子。缪嘉蕙则受慈禧太后的器重。常州画派中这群女画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绘画史上女画家稀少的缺憾。

3.女画家群出现的原因

常州画派中的女画家大多都是书香门第以及名门望族中的女子,她们的生活条件优越,饱读诗书。家庭的环境也对她们的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群女画家的创作原因大概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女画家群体的产生与清代社会的教育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在清以前的朝代女性都是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只能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积累。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然而到了清朝中后期女性所能接受的教育较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1656清政府颁布的《御定内则衍义》,虽然书中更多的是规范女子的言行,但其中《学之道》篇却提倡女子应从小就受教育学会独立思考。作为官方颁布的女教书,影响力之大也是之前所不具的。骆绮兰和廖云锦能够师从袁枚就是典型的例子。另外,当时常州地区的经济发达,思想风气开明女性则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教育。所以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女性学习的权利。

其二,便是恽南田的花鸟没骨画法独特的清雅气质符合女性的审美特点。常州画派的没骨画画法设色清雅,格调脱俗,气质单纯。这种干净单纯的画风符合许多闺房女画家的喜爱。由此吸引了一批女性画家对于没骨花鸟的追求。恽冰的《玉堂富贵图》画面中的花瓣用水墨着色晕染,色调和谐,整个构图看似靠右,但花朵微微向左靠拢,精妙地平衡了画面。画面中的玉兰花用白色细致的晕染,色调清透。画面中下方的牡丹花为画面中的重点,也是全画最为细致的部分,细致的色调变化将层层叠叠的牡丹花瓣加以区分使得每片花瓣都能被清晰地表现出来。色调由内向外的逐渐变薄。从中可见画家的细心。

其三,受家族绘画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闺阁中的女性大多来自于名门望族,她们不必去为物质生活苦苦工作,良好的家境给她们提供了条件去学习绘画,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她们在家中也能见到平常人见不到的书画精品。在绘画思想方面也能去倾听父兄的讨论。惲冰便是受家族父兄影响的女画家。恽氏家族在没骨花鸟上的潜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恽冰的绘画成就。作为恽南田的后代恽冰非常善于用没骨画法描绘房前屋后的花草、虫蝶。她的花鸟作品在继承恽氏那种淡雅的色彩与单纯的气质外还显示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瓯香馆集》的这样一句话便是对恽冰绘画的肯定“冰写生芊绵蕴藉,用粉精绝,映日花朵俱有光。”④现藏于常州博物馆的《玉堂富贵图》是恽冰炉火纯青地运用了恽南田的“粉笔带脂”画法的代表作品,常州画派中的女性画家大都数都是像恽冰一样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去学习绘画的,她们进行绘画创作并不是为了追寻创造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而是对家学的一种继承。这种对家学的继承一方面使她们学习绘画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制约她们,使她们无法创造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无法自成一派的女画家群

常州画派中的这群女画家们不仅深得家法,潜心绘画,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色进行细致的描绘。细致地呈现出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为枯燥的闺阁时光增添情趣。这一时期的女画家不但在绘画上品质精良而且在人数上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他们自始至终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画派。她们缺少画派的开创之人,继承之人,缺少独特的绘画风格。虽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优良的生活环境给女画家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习得绘画的机会,但是在绘画创作中女性却依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首先,对于女画家来说,由于传统思想的禁锢想要像男性画家一样在绘画的同时可以游历各地切身体会大自然是不可能的。这样便限制了她们所能看到的景象,限制了女画家们的绘画题材,限制了她们对于大自然的主观情感。以至于她们在学习绘画时的师承是从男性的绘画中抽取而出的,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就画派的开创人这点来说,她们绘画的学习对象是家族中的父兄,开创者是男性,对于男性绘画她们有不可剥离的依附。女画家虽然在常州画派中大量的出现却仍然无法形成一个女性画派。她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缺乏画派创始人,更是缺乏自己特有的画学思想,师承关系,以及笔墨的风格。

1.题材的匮乏

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受礼教的约束是足不出户的,她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在明清时期虽然女子在受教育的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对于封建社会的礼仪仍然是不能破坏的。女画家由于封建礼仪的制约完全没有办法像男性那样去游览各地,体验大川山水,也无法像男性那样去真实地面对自然去感受自然。她们受制于大宅之中,她们的绘画题材大多分为两种。

一是房前屋后的花草鱼虫,又或是表示高尚品格的四君子图。常州画派中的女性画家热衷于对花鸟画的创作,这种绘画题材正好是常州画派中所具有的。如恽冰的绘画题材大多是平日里能够观察得到的花鸟鱼虫。她们热衷于花鸟画因为这些花鸟不仅是她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花鸟画具有一种相当于比兴的功能,能够表达她们细腻的情绪。马元驭之女马荃是位出色的女画家。马元驭是恽寿平门下的得意门生。马荃的绘画便在父亲及恽氏绘画影响的环境中成长。她的绘画细腻雅致,擅长花卉,深得家法,在钩线方面的艺术功力很高。马荃在绘画的题材上一方面继承了常州画派的花卉另一方面在恽寿平原来的绘画题材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庭院中常见禽鸟。

二则是深闺中的女性人物画又或是一些宗教画。常州画派中女画家笔下的人物画大多描绘的是一些仕女。这些仕女画和男性画家笔下的仕女画一样,主要表达的是女性美好的容貌与纤弱的气质。由于生活空间的局限和视野的狭隘女画家们所画的事物只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或者是男性画家的摹本。这些女性画家在题材上缺少开拓意识,社会对她们的限制使她们的思想被男性所左右。封闭的家庭使她们的生活狭窄,只能习得家法。

2.独特技法的缺失

拥有独特的绘画技法是一个画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常州画派中的女性画家们的绘画技法大都是家传或者是夫学,她们的画风很难改变。在绘画语言上也大多是依赖于男性的。在常州画派发展的后期,有些女性画家的绘画技法在受恽寿平影响的基础之下有了新的转机。但总体却还是受男性影响。

比如马荃在绘画的早期恪守恽氏的花鸟画法,画面清新,晕染细致。马荃在其绘画作品《花鸟立轴》中的便题字“拟瓯香馆笔意”。可见恽氏对她绘画的影响。稍晚一些的作品如《花蝶图轴》就呈现出了一些双钩的技法。在设色方面也偏向于富丽。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与恽寿平的绘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是马荃却一直致力于对宋代花鸟画的学习与品鉴。在她的作品中常见“仿宋人笔意”的字样。其画作《花卉图》,就有“宋人笔意”的题款。这使得她难以在绘画中体现自己女性独有的风格。以上例证说明马荃仍然是追随者男性画家的风格与笔意的。在绘画的技法上面她并没有体现女性独有的创造。

另外作为随园老人袁枚的弟子,骆绮兰与廖云锦在绘画技法上虽有采用细线勾勒的画法,已与没骨画法有了不同。但教受她们绘画技巧的是男性。她们仍然是依附于男性绘画的。所以当时的女画家们在技法上缺乏自我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缺乏独特的风格与技法,无从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女性画派。

3.画学思想的局囿

常州画派中的女画家绘画群体在清代的画坛掀起了一股风潮,但是在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画坛,女画家们不但题材受到了限制,技法无法创新而且在画学思想上有着更大的局限性。

首先,女画家们的创作大多是继承家学。教她们绘画技法的是男性,评画的是男性。这样的创作环境与社会风气造就了她们的绘画只能是围绕男性的绘画品味。在中国古代长期的男尊女卑的世界中,严格的男女礼教使女性们在心理上就有了一种消极的情绪。对于男性,女画家们习惯性的依从导致她们的绘画没有作为女性的自我表达。缺乏自己的画学思想。如恽冰《簪花图》,画面有着较强的装饰感。画中的女子正在簪花梳妆,神态自若。画面的女性是具有典型封建特质的女性人物,人物造型与神态都非常柔弱。画面主要表达的是女性的仪态风情,注重表达女性的外在美。没有体现出对仕女特殊的情感,画中的仕女与男性画家笔下的仕女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一样的纤细与弱不禁风。

其次,据《清画家诗史》记载,恽冰由于得到了乾隆的赞赏而名声大噪,因此求学者渐渐增多。但深受传统礼教束缚的恽冰思想保守,只教家族人员。她的绘画以及对绘画的感悟无法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无法与人交流。也无法拥有广泛的继承者。女画家们之间缺乏一种继承关系,难以探讨出作为女性画派的独特画学思想。

结语

明清时期女画家虽然大规模的出現,她们的绘画在社会上也掀起一股浪潮,但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女画家的绘画仍然依附于男性。首先女画家由于在笔墨以及技法方面大多只是对父兄的学习,缺乏创新。无法形成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另外在绘画的题材上由于社会的制约使得女性画家们的绘画题材并不能像男性那样丰富多彩。在活动受到限制的同时也限制了女画家的思路,使她们的题材只是局限于花鸟鱼虫的描绘,没有开创独有女性情感的绘画主题。她们只能在父兄的绘画中挣扎,无法集合成一个团体去对抗男性。常州画派中的这群女画家的绘画都是继承家学,她们之间没有继承关系。由于题材的匮乏,技法的单一,没有独立的开山立派的人,更没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由此常州画派的这群女性画家只能作为女画家群体出现而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女性画派。

注释:

①王一韬.试论常州画派的成因——从恽南田的经历与画风谈起[J].东南文化

②方薰. 山静居画论[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③民国.李宝凯《毗岭画征录》<卷下>

④恽寿平.《瓯香馆集》南田先生家传[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派论[J].艺术百家,2013,29(6):49-70+39.

[2]王焰.清初常州画派女画家群体探微[J].艺术百家,2017,33(4):229-230.

[3]文祥磊.闺阁丹青没骨情——常州画派女画家及其绘画艺术述论[J].艺术品,2017(3):40-53.

[4]王一韬.试论常州画派的成因——从恽南田的经历与画风谈起[J].东南文化,2015(5):119-123.

[5]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M].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