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西广播文艺节目的嬗变

2019-05-13 10:26许宁万爽
声屏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持人论文

许宁 万爽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西省的广播文艺节目形态日益丰富多元,对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有利于总结经验,能更好地提高广播文艺节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文章以《声屏世界》杂志1994年以来刊载的46篇关于广播文艺的文章为观察对象,归纳出“综合化、专业化、类型化——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三次演进”“交流者、引领者、陪伴者——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身份三次蜕变”。

关键词:广播文艺 论文 主持人

改革开放给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江西省广播事业乘着春风、与时俱进焕发了无限的活力。较之四十年前,如今江西的广播文艺节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以文艺为主要内容的广播频率增多,广告盈利持续增长,广播文艺创作队伍日益壮大等。笔者以1994年以来《声屏世界》杂志刊发的46篇关于广播文艺的文章为主要考察对象,以综述的形式回顾四十年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嬗变。任何事物由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思考都需要相当的时间沉淀。这些文章是建立在对广播文艺实践和观察的基础上,对彼时正在流行、变化、发展的广播文艺节目的理性思考,梳理这些文章能够更好的对江西的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发展进行思考。

综合化、专业化、类型化——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三次演进

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形式的优秀广播文艺节目陆续恢复。全国文艺界响应“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①的号召并呈现出新气象,全国广播界也针对新形势提出广播“要自己走路”。在此背景下,江西广播文艺节目呈现出比以往更多样化的特点。1980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恢复了文艺节目一周预告,设置《赣江文学》节目。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广播文艺领域,就需要以更丰富的文艺节目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1981年11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先后开办了广播音乐节目《江西乐坛》《江西地方戏》《音乐厅》《文艺信箱》等植根于本土文化、艺术的各类专门化文艺节目,之后相继又了设置《百花园里唱新风》专题栏目、《音乐沙龙》等,满足了当时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文艺节目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生活和社会审美心理产生了变化,综合化的文艺板块节目开始大量涌现,它使广大听众在节目时间内欣赏到各大文艺门类的内容。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在1988年4月开播了具有标志性的广播综艺性文艺节目《空中百花洲》,开播一年后的1989年4月进行改版,把原有的“文学之友”“戏友之声”“听众点歌”“请您录音”四个专栏节目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节目时长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对于综艺类板块节目的熱播,1994年第九期刊载的文章《谈谈广播综合文艺》认为综合文艺板块节目的出现是因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花样翻新,节奏明快,信息量又大”,满足了人们审美心理“需要的多样化”。在当时的语境,广播综艺还没有像今天这么种类丰富。1995年第六期刊载的文章《综艺板块节目直播的利弊和走势》认为“‘综艺是指融文学、音乐、信息、戏曲、曲艺等为一体,以欣赏性为主,熔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炉的文艺节目。”现如今,在不同语境下综艺的内涵愈加丰富,有研究者认为不能归类为文学、戏曲、音乐、曲艺等门类的专题或节目似乎都可以纳入其中。

1998年元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开播(后更名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率、江西广播电视台文艺音乐频率),江西广播文艺节目开始走向集中化,锁定的目标人群走向分众化。其产生的背景,一方面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第三产业的属性逐渐明晰。2004年第四期刊载的《对文艺广播市场化的思考》认为“从市场化角度对文艺广播进行商业性考量,对广播媒体承载的政治功能没有伤害,也就是说,文艺广播有别于新闻广播的功能、内容,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广播市场化的开路先锋”。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文艺节目的需求更加多元,广播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播频点资源更加充足。1998年第十一期刊载的《从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率看文艺节目的设置》谈到该频率“是在新形势下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收听习惯而开办的一套调频立体声文艺广播节目,文艺频率的节目以音乐为主体,其他文艺形式为补充,融欣赏性、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和信息性为一体”,该频率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广播文艺节目起到了极大的丰富。专门化的文艺频率自出现之日起,就需要在听众和市场之间取得平衡,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取得平衡,例如作为市场经济概念的“品牌”在此时日益融入广播节目的生产理念中。2001年第三期刊载的文章《品牌效应是广播人永久追求的目标──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率〈浪漫的士〉节目的启示》对该节目的成功进行了梳理,文中特别谈到“广播事业的发展始终强调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两手抓、双丰收。所以坚持品牌战略,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也是两个效益的共同需要”。

在经历了21世纪初几年的风光后,广播整体出现了一次危机,广告创收年年下滑,广播文艺节目、文艺频率也不能幸免被卷入其中,这在2007年到2011年发表的文章数量上就有所体现,这五年共发表文章4篇。作为应对危机的主要对策,江西省的类型化音乐广播开始在2009年出现,它以伴随性收听为主要特点,以移动人群为主要目标受众,是针对彼时的广播危机做到了有效的应对。2014年第三期刊载的《江西文艺音乐广播节目类型化初探》中提到“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听众收听习惯的改变,传统‘广播逐渐朝细分的‘窄播改变……在节目形态上,它大胆打破栏目中心制的格局……让‘窄播变为精准定位的‘有效传播,以流行经典歌曲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非文艺类广播电台的文艺节目也在积极的寻求转变以符合广播市场的需求。例如《空中百花洲》作为江西新闻广播的一档老牌节目,受到省外类型化故事电台的启发进行了改版,“栏目一改过去纯文学的特点,改造推出了具有原创性的故事类栏目《空中百花洲》”。②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类型化音乐电台理念成功实践并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后,若干同质化的音乐电台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现当下广播文艺节目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之一,它迫使广播文艺节目形态进一步升级。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听众的日常媒介消费行为为节目设置的依据,类型化音乐电台正在向碎片化、社交化、互动化、娱乐化的趋势发展,从“受众理念”转变为“用户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适应新时期的广播市场竞争。

四十年来,从“综合化”到“专业化”再到“类型化”,从“群众”到“听众”再到“用户”,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在对受众科学分析研判基础上产生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发展历程提示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受众,才能在每一次的环境转变中化危为机,取得新的突破。

交流者、引领者、陪伴者——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身份三次提升

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的《空中之友》标志着一种新的广播节目形态——主持人节目的诞生,从时间节点来说,主持人节目是改革开放以后广播电视的重要发展。此后,在“珠江模式”“东广模式”“专业化电台”“类型化电台”等不同广播运营理念中,主持人节目都是常态节目。因此,笔者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西广播文艺主持人节目的梳理也应该是题中应有之意,是对广播文艺节目形态的另一个维度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稳定、经济腾飞,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交流,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构建起了大众文化发展的新语境,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以车载收听为主的移动收听场景等构成了广播的传播环境的新特征。广播不再以高高在上的语态示人,展现出了新时期播音创作特点。

交流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人们在反思中更加迫切地需要重新建立起心中的关爱、良知与责任,重新唤起心中的真情、热情、激情。社会心理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主持人与听众的“传——受”关系变化,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1995年第十期刊载的《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情感运用》提到“随着文化生活的日趋丰富,听众不再满足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而是以审视、挑剔的心理来看待音乐节目”。人们更希望在广播中听到真情真意的声音,这样的需求是对广播传播属性的回归,1997年第十期刊载的《“热线点歌”节目中情感交流的实现》中谈到“摆正位置,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亲切、诚挚、友好的气氛,这是进行情感交流的先决条件”。随着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珠江模式”风靡全国后,广播综艺节目中大量出现电话互动,1994年4月1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日又相逢》正式改版为热线直播综艺节目,改版后的《今日又相逢》更加注重听众的参与性,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平等交流,是听众身边能够谈心交流的朋友。

“引领者”。进入九十年代,节目主持人完全或部分参与采编制作全过程,采编播一体的节目主持人成为广播的常态。伴随着大众传播学被引入中国,对于节目主持人的“把关人”“意见领袖”能力进入传播者研究的视野。“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九十年代出现的广播音乐排行榜类节目就凸显了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意见领袖”特质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这类节目通过主持人对音乐的精挑细选后加以个人化的解读,以排行榜的方式向听众推介流行歌曲,引导听众对歌曲进行欣赏、消费。2000年第三期刊载的《试论新世纪文艺广播的走势及面临的挑战》中记述“仅仅南昌市一个地区,排行榜就多达七、八个,而且这类节目也往往是各家电台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是一种快餐文化,它通俗、时尚,易被接受,与新世纪的生活节奏合拍”。在认识到作为“意见领袖”的传播效力和市场影响力后,对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及“自律”关注也日益增多,2005年第九期刊载的《音乐广播主持人的“七律”》谈到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是“能在名目繁多、数以千计的流行音乐中,精挑细选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作品推荐给大家,努力做到不人云亦云,这同样也是一个主持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陪伴者”。进入21世纪后,听众的收听习惯发生了变化,以车载收听为主要特征的移动收听比例逐渐增加,这类人群成为广播广告商主要追逐的对象,类型化音乐电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针对移动人群的收听习惯,类型化音乐电台以“不打扰”的伴随性为主要特点,在基于充分的听众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排播,类型化音乐电台主持人以“陪伴”听众为主要职能。2013年第五期刊载的《锁定目标听众 追求有效播出——浅议类型化音乐电台主持人的对象感》中提出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主持人是进行“‘一对一设想,确定对象感”打造聽众个人化伴随收听的体验,从“广播”走向“窄播”。在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裹挟下,类型化音乐电台主持人的“陪伴”职能还有进一步要求,那就是当好“守门人”,一方面需要主持人练好内功。2014年第七期刊载的《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认为“音乐节目主持人对音乐独特的解读方式成为节目脱颖而出的关键,只有具备了独特的解读方式才能保证音乐节目的独特品质,才能使节目不被湮没于众多音乐信息之中”。另一方面,众声喧哗中,评述得当的观点不仅是创作的需要,也是听众赏析的需要。2017年第八期刊载的《媒介融合变局中广播文艺创作听觉美感的坚守》提出“广播文艺创作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深度解读引领听众欣赏的指向”。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乐 禾

注释: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213页。

②卢洁华:《.涂抹广播流行色——从江西新闻广播〈空中百花洲〉节目改版说开去》,《声屏世界》,2008(10)。

猜你喜欢
主持人论文
论文插图要求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