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过度依赖技术的弊端

2019-05-13 10:26
声屏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弱化弊端人工智能

一、放弃价值引领。社会的进步既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也离不开基本价值的守望者,还離不开时代风潮的引领者。对于一些完全依赖算法推荐而不加人工编辑和审核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即使能迎合兴趣,但不能纠正需求、引领需求。二、丧失作品个性。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事实不可能简单地由智能机器人以“标准”概括之。新闻作品应该打上作者聪明才智的独特烙印,是作者个性化创作的产物。而目前已有的机器写作系统只不过是对已有作品的模仿、复制与重组,更像是一个“搬运工”,并无个性可言。三、弱化采编能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基于数据、归纳数据、整合数据,而媒体人的工作职责是发现事实、表达事实、传播事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梳理、整合过去,但不能描摹当下、演绎未来。当媒体人越来越依赖新技术时,势必降低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访的热情和频度,势必弱化其发现真善美、发现主旋律、发现正能量的能力和水平。四、拉低专业水准。当下机器人创作的稿件,多数仅属于表述基本信息、结构模板化的新闻产品,还难以反映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类问题。如果传统媒体人的工作,轻易让渡给写稿机器人,则意味着媒体内容生产的浅显化,意味着新闻专业水准的被拉低。五、消解媒体权威。对数据的依赖以及对流量的追求,导致一些媒体人逐渐放松了对内容的自我要求。如一些缺乏价值判断,甚至是庸俗、媚俗、虚假的内容,不时会被推荐。甚至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所谓的流量,不惜花钱买关注、刷数据,让公共平台成为私货的“大卖场”。(据陈建飞于《中国记者》2018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弱化弊端人工智能
跟踪导练(四)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