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

2019-05-13 10:23吴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保存本;广东地区

摘要:文章阐述了保存本的内涵、源流和意义,对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现状做了调查、记录和分析,并提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的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034-03

1关于保存本及保存本书库

1.1释名

保存本又称样本书、保留本,指从图书馆入藏的全部书刊或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书刊中,每种抽出1—2册作为保存本长期保存,不供外借,只供馆内备查参考。收藏这一类书刊的书库就叫保存本书库(亦称样本书库或基藏书库)。设置保存本书库是为了保持入藏图书品种的完整性、系统性,以保存文献和满足读者的需要[1]。

1.2源流

我国公共图书馆设立保存本书库由来已久,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20世纪50年代就设立了保存本书库,而设立保存本书库见于明文规定,则要追朔到1982年12月《文化部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第二章《藏书与目录》第三条的规定“应建立保存本书库”。此后,各地公共图书馆陆续设立了自己的保存本书库。1983年1月,湖北省图书馆开始设立该馆的保存本书库,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2];1986年,南京图书馆建成1976年后的“中图法”中文新书保存本库,1988年建成“四十大类”中文书保存本书库,1989年筹建1958—1975年按“中小型表”分类法的中文书保存本书库[3]。当然,各级图书馆设立保存本书库的必要性也并非一致,如:1987年广东省文化厅所发《广东省市、地(自治州)、县图书馆工作暂行条例》中第二章《藏书与目录》第九条规定:市、县图书馆一般不设保存本书库,可设辅助书库和专藏书库[4]。

1.3意义

设置保存本及保存本书库的初衷,是从图书品种完整性的角度出发,保证馆藏文献体系的系统、完整,通过长期保存满足读者日后的阅读需求,体现了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但保存本书库管理方式的落后(如重藏轻用、只藏不借、照单全收等)、图书馆经费和馆舍的有限、品种保障和资源共享之间的矛盾等多种因素也制约了保存本书库的发展,引发了保存本及保存本书库的存废之争。各级公共图书馆如何立足实际,区别对待,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保存本管理和服务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一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情况

为了解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情况,笔者利用实地考察、电话咨询、官网查询、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省级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保存本(样本书库)的设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数据统计日期截止到2017年7月),并对设有保存本书库的图书馆的保存本管理和服务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和记录。

2.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2.1.1概况。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省馆”)保存本书库的设立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92年省馆制定的《书刊资料采访条例》明确规定:“设立保存本书库,保存本馆藏书品种,特藏部收藏的文献亦作为保存本藏书的一部分”,并从1998年开始实行保存本图书阅览服务[5]。目前,省馆设于中文借阅部的保存本书库主要收藏1949年后出版的中文图书,藏量为163万册,占全馆纸质馆藏约22.33%,另外,特藏部也设有特藏文献保存本。

表1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书库设立情况

图书馆藏书量复本数组织方式服务方式服务时间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63万册3册闭架预约内阅周二至周日9:30—16:30深圳图书馆100万册1册闭架登记阅览周二至周日9:00—17:00广州图书馆建设中1册闭架登记阅览/

汕头图书馆原设有保存本书库,约于2000年取消,现保存工具书保存本以供查阅。阳江图书馆原设有保存本书库,2008年新馆建成后撤销。

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珠海图书馆、中山图书馆、惠州慈云图书馆、肇庆图书馆、河源市图书馆、湛江图书馆、潮州市图书馆、汕尾市图书馆、韶关市图书馆均未设保存本书库。

2.1.2藏书管理。在保存本的入藏管理上,省馆以全面收藏为主,新书到馆后每一种图书都由采编部分配3本复本到保存本书库,书库工作人员根据书单和采编部进行核对后上架,因此在品种上保存本覆盖了流通书库的图书品种范围。在组织排架上,保存本全部闭架保存,采用密集排架法对每一册图书按照索书号严格顺号细排。作为省级馆,省馆所有的保存本都长期保存,不作剔旧。近年来,省馆引入国外设备对部分保存本进行了数字转换,如特藏文献保存本和部分港澳台图书保存本。

2.1.3读者服务。省馆保存本实行凭证使用,预约内阅的服务方式。读者如有阅览需求,可馆外预约或在借阅服务台填写申请,每次可预约3册,预约信息反馈到保存本書库后,由书库管理人员索书,读者可在半小时后到港澳台中文文献阅览室凭证取书内阅;若是馆外预约,则以短信通知读者索书的时间。保存本阅览服务时间是周二至周日的9:30—16:30。除了预约内阅外,保存本还用于定期主题图书展,作宣传、推荐之用。

2.2深圳图书馆

吴纯: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

2.2.1概况。深圳图书馆(以下简称“深图”)保存本收藏在深图保障本书库(位于深图六楼)和深图外保障本书库两个地点,收藏1949年后出版的中文普通图书,现藏书约100万册,占全馆纸质文献的20.86%。保障本书库在2006年以前由典藏部管理,2006年至今由参考部管理,依托深图六楼保障本阅览区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2.2.2藏书管理。深图设有典藏部负责全馆财产分配和管理,在新书入藏分配方面采用专题馆—保障本书库—流通书库的分配顺序。在保障本覆盖范围方面,除部分专题藏书经专题馆收藏后,保障本书库不再收藏以外,保障本书库的藏书基本覆盖了流通书库的藏书品种,以实现平均保障的目的。在保障本组织管理上,深图选择了闭架保存方式,采用密集排架法,所有保障本长期保存,不进行剔旧,根据读者利用情况组织书库清点工作。日常情况下,在保障本完成调阅后,除多卷书外,其他图书在常备库重新上架,并进行RFID定位采集,不再归回原书架。

2.2.3读者服务。深图保障本图书实行凭证使用、馆内阅览服务,服务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读者如有查阅保障本的需求,可以通过检索系统提交查阅申请,每位读者每次最多提交4册书的索书单,阅毕可再提交新的需求。工作人员接到申请后前往书库索书,在“图书馆之城”系统上为读者办理暂借阅手续,读者可在六楼阅览区内阅览保障本,当天下班前归还服务台,由工作人员在“图书馆之城”系统上办理暂借归还手续,完成调阅。由于保障本图书查阅服务实行闭架调阅、人工索书模式,读者要求查阅位于深图保障本书库的保障本,深图承诺读者的取书时间是20分钟;若读者要求查阅的保障本位于深图外保障本书库,则需要3个工作日完成调阅,读者在申请调阅时需登记有效手机号码,文献到馆后服务台向读者发出短信通知,读者在7日内可凭读者证到深图六楼服务台取阅,若逾期不来取阅则一册文献计违规一次,违规满两次自动暂停该读者证馆外保障本调阅权限6个月。保障本图书除了被用于查阅服务,还被用于参考咨询服务。在读者查阅率方面,深图保障本年平均阅览册次为1万多种,以2012年为例,保障本书库入藏新书40,367册,提供闭架文献阅览19,013册次,利用率非常可观。

2.3广州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图”)自2013年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新馆建成开放后,开始进行典藏书库的建设,包括保存本书库和基础书库,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

按照广图秉持的多元文化服务理念,其保存本书库在规划上细分为珍藏库、音像库、中文合订刊库、中文合订报库、多元文化合订报库5个子库,设在文献流通部,由典藏组负责各项工作。

在图书入藏方面,广图典藏书库的图书由采编部统一分配,2013年以前每一册图书都会入藏一个复本到基础书库,后来考虑到空间有限,着重入藏地方文献和有收藏价值的图书,目前基础书库藏书量约为100万册。在图书组织方面,广图保存本遵照各个子库不同的收藏范围,先按主题分类,再按中图法进行顺号细排。在未来读者服务方面,广图保存本不提供外借服务,预设实行读者调阅服务。

3比较分析与思考

3.1结果分析

通过对广东地区16所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管理和服务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只有省馆、深图、广图3所图书馆设有保存本书库,其中广图包括保存本书库在内的典藏书库仍在建设中。

在藏书管理方面,省馆和深图的保存本管理模式较成熟,均保留1949年后出版的中文图书,并覆盖了流通书库的图书品种,两个馆的保存本数量都占到馆藏纸质文献的20%以上,在图书入藏品种和数量上都保证了完整性。在读者服务方面,省馆和深图的保存本都面向所有读者实行凭证调阅、预约内阅,制订了相关的约束和要求,并形成一套规范性的服务流程,两个馆的保存本调阅率都相对比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汕头图书馆、阳江图书馆原设有保存本书库,阳江图书馆新馆于2008年建成后,由于书库空间不够而撤消了保存本书库。而深图也因书库空间不够,另租了一个仓库存放保存本,成为深图外保障本书库,虽然保障了服务,但调阅需要3个工作日,时间、人力成本较大,也降低了读者获取保障本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由此可见,馆舍空间对保存本书库的存废和服务开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3.2几点思考

首先是建立定期剔旧制度。定期剔舊有利于梳理现有的保存本资源,剔除老化、失效的图书,不仅可以腾出书架空间,避免频繁的倒架,缓解库容的紧张,还可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的便利性,最重要的是保证公共图书馆保存本资源的活力和质量。

其次是开发利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省馆、深图的保存本资源比较丰富,但基本只用于读者调阅,服务方式相对单一,其中省馆通过定期主题图书展、部分保存本数字转换的方式,拓展了保存本的利用范围。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城市的发展形势及读者的信息情报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发保存本资源,如编制专题资料目录和索引、协助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专题资料服务等,未来还可以数字化保存本资源,建立数字资源库。

最后是资源共享。广东地区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牵头,扮演区域中心馆的角色,重点建设保存本数字资源库,并为区域内同行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样既能避免保存本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4结语

程焕文教授于2004年提出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定理,他认为“一切资源都是有用的”“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这一基本定理对保存本资源同样适用。公共图书馆对保存本的态度应取决于其价值,应从“为了用”出发,结合实际,思考“如何用”,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吴晞.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书工作手册[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41.

[2]赵桂荣,阳玉珍.从保存本书库说开去[J].图书情报论坛,1997(3):37-38.

[3]卢子博.南京图书馆志1907—1995[G].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4.

[4]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G].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784.

[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志[G].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71,138.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