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化石猎人”世家

2019-05-14 06:58
化石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人类河湾野牛

卫 奇

泥河湾盆地,分布在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从西南向东北蜿蜒贯穿流过,因此也称桑干河盆地,它是一个断陷构造盆地,所以也有泥河湾裂谷之称。泥河湾盆地在数百万年前至几万年前,曾经被“大同湖”占据过,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桑干河随着“大同湖”的消失而出现,其中的河湖相地层遭受流水强烈侵蚀,在泥河湾一带,地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蔚为壮观,露头地层厚约200米,记录着大约200万年以来的古人类和古生物等大量地质事件。

1924-1926年,桑志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华北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更其有意义的是1963年王择义拉开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帷幕,1972年盖培打开了泥河湾盆地100万年历史的大门。目前,泥河湾盆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已经达到130多个种类,旧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其中一二百万年的遗址就有四五十处,还有十来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化石以及几万年前的“歭峪人”化石和一万多年前的“虎头梁人”化石。

泥河湾盆地,盛产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被赋予“真正的东亚之奥杜威峡谷”和“奥杜威峡谷在东亚的卓绝典范”。然而,泥河湾盆地的另外一个显著特色是,有一批会捕捉化石和石器的农民技工,泥河湾盆地的有关发现几乎都是他们找到的,全国许多地方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发现有的是破天荒的,例如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白瑞花一家从1981年开始与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泥河湾盆地作为农民科学考察技工已经十分寻常,一点也不足为奇,但一家三代人参与化石和旧石器的调查和发掘以及修理和制作模型等全过程技术操作却是唯一的一家。作为一家人的代表,白瑞花在2018年获得中国古动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与新华公益共同举办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提名荣誉。

2018年白瑞花获得“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提名

白瑞花,1965年出生,虽然学历不高,但聪明伶俐,存有燕赵人士厚道慷慨底蕴,被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评价说“有人气”。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文中组织的考察队发现了东谷坨旧石器遗址,白瑞花的父亲白日民与他的两个哥哥白瑞安和白瑞平以及弟弟白瑞军都是遗址发掘的主力队员,其野外考察执行领队(笔者)在东谷它的第一顿饭就在她们家吃的,炒鸡蛋、烩豆腐、油炸糕,也有酒,饭后还有茶水,当时粮食定量供应,能吃饱就很不错,更何况这是当地那个时候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的高级饭菜。

白瑞花招待美国学者

白瑞花发掘黑土沟遗址(2006年9月21日)

白日民非常好客,就在粮食十分困难时期,也经常招待讨饭的食宿。卫奇在发掘东谷坨遗址期间,白日民打了一只大野兔,自己家舍不得吃,却特地送给住在官厅村的卫奇吃。白瑞安和白瑞平多年协助中国科学院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调查发掘,他们曾经发现过一些有意义的旧石器遗址。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发掘队开始在白瑞花家食宿。1998年,复旦大学和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发掘小长梁遗址本来被介绍的是找官厅村徐青梅,但跑到了大田洼,返回来找官厅村,结果跑到了东谷它村,一问也不对,就打听白瑞花,恰恰被问的村民正是白瑞花,就这样阴差阳错,发掘队吃住在了白瑞花家。白瑞花对野外考古队有求必应,为考古队解忧分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7年付给她300元食宿费,她立马拿出100元要退回,这样的事情委实见所未见。

最近十多年,白瑞花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考察工作站,常年的任务是为有关科研单位采集和加工古地磁测年样品,并负责保管其有关土样标本,也有许多国内外科考人员来泥河湾参观调查常常选择在她家搭伙借宿。在她家保存两本留言薄,用中文以及日文、韩文、英文等种种外文记录着1999-2017年之间中外学者来泥河湾考察的观感,以及对白瑞花家招待的赞美之言词。2007年和2009年,笔者在协助科学考察活动中乘同一辆车同在109国道分别在泥河湾盆地和北京门头沟发生两次车祸,腰椎压扁两个,横突断了四个,前后卧床两个月和一个月,白瑞花全力以赴精心护理,使笔者的创伤得到了完好治愈,令笔者全家感恩不尽。

白瑞花与白瑞军和王明堂在陕西省安康五里镇发现旧石器(2017年4月11日)

白瑞花等在野牛坡发掘化石

泥河湾盆地红崖扬水站地点的化石“盛宴”(2015年7月7日)

2002年春节期间,白瑞花在笔者的鼓动下带领一家人到野外寻找200万年的旧石器,调查发现6个地点,经核查有3处有地层根据,其中一处是位于官厅村西的黑土沟旧石器遗址。2006年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沈辰的资助和在白瑞花的帮助下进行了考古地质勘探,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地层胶结坚实,发掘难度相当大,只有白瑞花一人咬着牙苦苦坚持工作到底。遗址贴在侏罗系火山角砾岩体上面,文化层厚1.33米,上覆72.25米厚的河湖相“泥河湾层”和12.58米厚的黄土堆积,经研究遗址位于177.8-194.5万年前的奥杜威正极性时段的下部,其年龄大于180万年,发现的轭齿象(Zygolophodon sp.)和裴氏板齿犀(Elasmotherium peii)等哺乳动物化石也表明了更新世早期的鲜明特征,然而,出土的石制品却具有旧石器晚期的特色,有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认定为细石器。黑土沟的发现,无疑提高了泥河湾的科学含金量,不仅撼动了人类最早离开非洲是从180万年前开始的论断,而且对建立在类型机制基础上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现代人起源“夏娃说”的质疑增加了新的文化证据,还指示东亚发现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有了很大可能。

贾真岩与白瑞花等发掘猛犸象头骨化石(2014年7月29日)

2007年,白瑞花一家协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调查旧石器,发现了麻地沟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群,也有较为晚期的沙梁和南沙梁遗址以及壶流河较低阶地的沙洼遗址。也就是这一年,白瑞花与她儿子贾真岩和她丈夫贾全珠在钱家沙洼村大水沟象头山和小水沟野牛坡发现两处化石地点。2015-2017年间,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经过批准投资发掘,在白瑞花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人员的协助下,在象头山发掘出一具相当完整的早更新世草原猛犸象头骨化石,在野牛坡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象的头骨化石,科学鉴定意义重大。在泥河湾盆地,1972年曾经在泥河湾村上沙嘴出土过一具完整的更新世早期的纳玛象头骨化石(展览在石家庄河北省博物院),显示纳玛象物种在泥河湾盆地的出现时间比印度纳巴达河谷的正型标本要早,上沙嘴的象头骨化石模型装配在台湾台中自然博物馆复原的纳玛象骨架上,展示在门厅作为首先映入眼帘的镇馆之宝。而草原猛犸象头骨化石(收藏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有关国土部门)的发现表明,泥河湾盆地的记录是相当早的,有关的报道曾经在日本古生物学界引起过轰动。野牛坡的化石集中分布,可以说是在泥河湾盆地蕴藏化石最为丰富的一个地点,因为野牛化石最多,故以野牛坡得名。野牛坡地点的化石清理和修理由贾真岩负责完成。贾真岩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修理室工作过多年,也参加过不少野外化石考察及其发掘活动,作为自由技工,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调查、发掘、修理、制作模型和化石装架等全部过程。他在2000年协助发掘重庆市丰都县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同时收获了爱情,与当地姑娘邓霞玲因旧石器考古而喜结良缘。泥河湾盆地红崖化石地点,是贾真岩协助中国科学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采集古地磁样品时发现的,2014-2016年,贾真岩和白瑞花协助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这里也发掘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白瑞花的女儿贾真秀,她从小就跟着参加发掘的白瑞花到工地,在耳闻目睹的熏陶下,对石器很早就产生了兴趣,1997年在霍家地旧石器遗址发掘时,第一件典型石片就是她首先抓到的。她上大学立志要搞旧石器,2013年大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做研究生,从师裴树文,专修旧石器时代考古,连读硕博,于2018年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贾真秀博士是白瑞花一家多年来协助科学考察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为泥河湾盆地涌现科学人才大大增光添彩。白瑞花一家,借助科学,依靠勤劳脱贫致富,其榜样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为泥河湾旅游开发创造经济效益注入了新的思维,树立了新的典型。

白瑞花和贾真岩参加重庆丰都井水湾遗址发掘(1999年)

猜你喜欢
古人类河湾野牛
美洲野牛当宠物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枕上千秋
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类都是谁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两头野牛
河湾之夜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