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歌舞服装设计研究
——评《舞蹈服装设计》

2019-05-14 09:14
印染助剂 2019年4期
关键词:满族款式舞者

张 骥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舞蹈服装是服装的一种特殊构成,代表着指定的角色,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舞蹈服装能够进一步突出舞台效果,对舞者的舞蹈动作进行美化。舞蹈服装的表现效果相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服饰艺术感更加强烈。《舞蹈服装设计》是一本专门针对舞蹈、戏剧等舞台服装设计人员及专业师生的教材。该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艺术创作实践,结合当前舞蹈服装设计的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阐述了舞蹈服装设计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设计和制作过程等。同时,《舞蹈服装设计》中还收录了大量舞蹈服装设计图片,包括了作者近几十年来所设计的作品,都是舞蹈演出的服装实例。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针对性强,对舞蹈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舞蹈服装设计》一书指出,舞蹈服装通过款式、色彩、面料、装饰等元素传递不同民族的文化气息,如不同民族的审美偏好、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环境气候等。舞蹈服装是某一地区生活风俗习惯的文化产物,蕴含着历史转变的发展轨迹,在民族文化发展到某种程度后通过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通过穿着舞蹈服装,通过舞蹈艺术形式来传递情感。《舞蹈服装设计》中在舞蹈艺术创作特征中提到,舞蹈服装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把不同造型符号都调动起来,让舞者能够生动地表达舞蹈主题。受众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够借助舞蹈服装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主题,拉近与舞者之间的距离。舞蹈服装将舞蹈所要呈现的艺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舞台之上,让舞者的外部形象更加生动,从而进一步强化舞蹈艺术语言的表达。舞蹈服装为了满足舞者在舞蹈表演时各种动作的发挥,能够适应不同难度的动作,往往通过各种造型手段、不同款式、色彩对舞蹈人物形象进行渲染,以烘托出不同的舞台形象与情感色彩。根据舞蹈表现方式中虚拟、夸张、抒情等特色来选择装饰风格,注重服装款式与色的变化,使服装能够与舞蹈表演相协调,进一步提升舞蹈的审美价值。

舞蹈服装在修饰舞者人体动态的同时,以其款式、色彩、面料等服饰符号传递着不同的话语信息,特别是在动态舞蹈组织结构的情景空间,舞蹈服装的话语性会变得更加强烈。《舞蹈服装设计》提出,舞蹈服装与舞蹈形象之间的关系不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客观的动态舞蹈服装中。通过动态的舞蹈动作往往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服装话语力量。如著名的傣族传统舞蹈孔雀舞的代表作品《雀之灵》,舞者身姿造型绰约空灵,观众往往会被独特的舞姿所吸引,忽视了舞蹈服装。但这种忽视却恰好是《雀之灵》舞蹈服装设计表现的精髓所在。《雀之灵》舞蹈上身肢体多主动与多动,下身肢体处于协动、少动状态。该舞蹈服装紧扣这一特征在舞蹈服装的款式造型上设计为A型吊带式紧身衣以及及地连衣裙。紧身衣的吊带款式裸露了舞者上身的大部分面积,及地长裙又将舞者的下身完全遮掩,这种上身开放、下身遮蔽的服装款式与《雀之灵》上动下静的舞蹈特色十分吻合,让舞者神奇灵动的双臂能够随心而动,以获得一种舞蹈艺术的“特写”视觉效果,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锁定在舞者的上身肢体动作上。舞者的下身肢体动作弱势也被及地长裙所隐藏。因此,可以看出《雀之灵》舞蹈服装十分巧妙地衬托并张扬着舞者上身肢体的律动,所以舞者服装自身也就处于一种被忘却的状态。《雀之灵》舞蹈服装的色彩的选择与面料的使用方面,选择带有光泽的、缥缈的白纱长裙以及小面积的无光泽白布吊带紧身衣,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为孔雀的灵动增添了梦幻。可以看出,舞蹈服装作为最外在的形象造型,在突出舞蹈形象的基础上要追求舞蹈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又如,蒙古族舞蹈《草原茫茫》是蒙古族男子群舞作品,该舞蹈与其舞蹈名称一样,十分大气磅礴,场面宏大,意境悠远。从《草原茫茫》开阔豪迈的身姿、阳刚律动的舞姿,到几十名舞者营造的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高扬悠远的音乐旋律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草原茫茫》力求实现一种广阔苍茫的大气派,传递出蒙古族汉子独有强悍与大气。因此,《草原茫茫》中蒙古族服装要塑造一种雄伟强悍的话语效果。蒙古族男子独具特色的服装是使用黑色牛皮缝制且带有金属扣装饰的摔跤服饰,而上衣则将蒙古族摔跤衣进行了改良,将原有的袒胸露背式换成了便于舞蹈的对襟式,将原有牛皮衣身装饰边的红色换成了对襟式上衣主体颜色,还将牛皮衣身主体黑色换成了对襟式红上衣黑色金丝绒装饰带。这种服装改良十分富有创新,保留了蒙古族男子传统摔跤衣的特色。可以看出,民族舞蹈服装与民族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因此,在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中要通过款式、色彩、图案、面料等来渲染民族文化,结合大众审美情绪与民族文化特色来设计民族舞蹈服装,丰富舞蹈动作意象,参与舞蹈形象的塑造。

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歌舞服装艺术设计也处于持续发展中。少数民族歌舞服装不应该只是对襟、编织、绸缎等元素的堆砌,外在具象的表现,而是要抓住少数民族文化抽象的神韵,通过打破与再创造冲破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具象认识,抽离民族严肃的本质精神,对少数民族元素进行再创造,最终设计出富有少数民族特色与文化地域的舞蹈服装。笔者结合《舞蹈服装设计》一书,对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概括并提炼少数民族服装的主要元素。服装是文化产物,也是文化载体。所有的服装都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结合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来说,服装也是最为形象的外在属性。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与少数民族服装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千百年来都热衷于通过舞蹈来表达对未来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又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这些民族服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舞蹈中,其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饰品等都包括了少数民族服饰日常样式,同时还凝萃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精髓。所以,少数民族舞蹈服装具有各个少数民族最直观、最形象的民族特征。在少数民族服装中,盛装服饰最具代表性。舞蹈服装为了突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搭配特色鲜明的装饰满足舞蹈语言,必须要将少数民族盛装最原始、最具特色的装饰和穿着体系进行分散重构。如特色最鲜明的少数民族服装款式、图案、纹样,都可以作为少数民族特色的典型被高度概括运用到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中,让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艺术性更加强烈。如满族舞蹈《满族风韵》的服装就极具满族服装特色。在东北生活的满族主要以畜牧、狩猎为主,在自然生存环境与生活习俗的影响下,满族的服装极具特色。为了在寒冷的天气保暖以及便于劳动,满族人都喜欢穿着厚实宽大的服装。《满族风韵》中的舞蹈服装对满族男子服装进行了改良,服装的腰带、肩部、袖口均进行了改进,使用大开襟剪裁以展现男子的雄壮与彪悍;女子的舞蹈服装则采用了轻质宽袖,凸显腰身的旗装,以展现满族女子的柔美娇媚。舞蹈服装色彩方面则着重突出满族服装光鲜亮丽的特征,同时选择了满族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在女装的上衣、袖口、背部、腰部处作点缀,让观众对极具满族特色的服装印象深刻。除了舞蹈服装的造型与色彩,《满族风韵》舞蹈服装的材质选择了丝绸与纱料,营造出一种飘逸动人的视觉感受,伴随着舞蹈动作的流动与飞舞,让身姿成为服装的一部分,舞蹈与服装相互补充,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表现语言。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都证明了,在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中少数民族元素的选择与运用在精不在多。在舞蹈服装定位民族形象的过程中要方便舞者进行舞蹈动作,并且辅助舞者的动作表情和对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色彩也是少数民族舞蹈服装情感传递的重要形式,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时要在深入了解舞蹈主题的基础上,立足于舞蹈的精神以及所要传递的情感,选择最合适的服装色彩,让少数民族舞蹈服装更具魅力。

(2)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中装饰手段与面料选择要敢于创新。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不仅要满足少数民族舞蹈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性。然而,少数民族舞蹈服装存在一定的历史约定性与自然随意性,导致其难以符合大部分观众追求创新的审美心理。因此,少数民族舞蹈服装在保持少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也要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敢于在装饰手段与材料的运用上创新改革。少数民族舞蹈在表演中会涉及到人体多部位的动作,如头部、胸部、四肢、手指、脚背、脚趾等,因此少数民族舞蹈服装设计必须满足舞蹈动作的多样性。在服装面料的选择上,可以将民族盛装中材质较为粗硬的面料更换为质地轻薄的面料,以便保持舞蹈动作的灵动。如藏族舞蹈《呀拉索》中藏族女子的服装则选择了轻盈软薄的现代纱质面料,同时为了展现藏族服装厚重感,在服装的下摆、衣袖边缘采用了仿毛皮处理,在进行舞蹈动作时飘逸的白纱在毛边的带动下下坠,形成了藏族舞蹈独有的韵律,面料的轻薄质感又凸显了藏族舞蹈屈膝塌腰的形体特征。

传统少数民族文化、舞蹈在现代社会中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发扬与继承。少数民族舞蹈服装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形式。少数民族舞蹈服装也伴随人们的审美而变化,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民族元素,同时也在更新换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既要再现不同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又要符合一定的时代感,进行一定的夸张、变形,但是所有的服装设计变化都需要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猜你喜欢
满族款式舞者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舞者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风中的舞者——蜡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Dream Bag
刀尖上的『舞者』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