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铸魂 育人

2019-05-14 09:27王清义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王清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成效,就是要看教育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党之大计的成效,就是要看教育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在知识讲授基础上的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功能,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铸魂课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尤其是把她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思想理论基础来认真看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课,具有引导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传道”的功能,就是要给学生一双“慧眼”——一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方向、明辨是非,从而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的慧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理论”课,具有帮助大学生系统把握理论知识理论体系、把握理论武器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授业”的功能,就是要给学生一套“武器”,一套战胜歪理邪说旁门左道的理论武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思想”课,具有教育大学生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解惑”的功能,就是要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启迪心灵解疑释惑的钥匙。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才有可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有可能认识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重大意义。

二、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所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坚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简单的“教好”“上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一个大事业,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出“教学、科研、学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育人模式,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看作土壤,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看作从土壤上生长出的大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看作大树上的枝枝叶叶,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才培养看作大树上的果实,把教学和学科的学术交流看作阳光、空气。“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相互支撑的关系问题,强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和使命。

三、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厚基础

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務,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一系列综合改革,积极打造“三个第一”,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主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进行重点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经验,为我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实施“三讲法”;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实施“双向交流法”;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实施“专题滚动法”;在课堂内外衔接上,实施“多措并举法”;在实践教学上,开展“四课联动”。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四、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积极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是影响学生理想信念“总开关”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在学生理想信念层面播下种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导师和人生导师,在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上走在前列、成为标杆;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上走在前列、成为标杆;在“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上走在前列、成为标杆。教师要通过个人科研能力的提高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讲出精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金课,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正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继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变,也要不变:变是要创新,跟上新的发展形式,吸收新的理论内涵,适应学生接受知识的新方式,达到新的学习要求;不变是要守正,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则性、方向性、严肃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将更多的“中国故事”“治水故事”“名人故事”“华水故事”融入思政课程之中,从大事中见真言,从小事上显真知,从故事中悟真理,从生活里寻真情。在教学形式上,学校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家庭、企业等课堂外资源,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互补,真正巩固教育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学校结合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特点,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建好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价值引领、加深理论认知、增强师生交流,强化学习效果。

五、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协同配合“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龙头,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二是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校领导要带头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配足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按照1:350的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三是要搭建协同载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交流研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专业教师利用课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识,提高专业教师思想引领的能力。要完善课程设计,对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无缝衔接,既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又提高“课程思政”的引领力。四是要以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申報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为契机,在已经获批第一批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学科与团队建设,凝练科研方向,总结特色成果,将学科科研与思政课建设紧密结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源头活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准确理解、深刻领悟、学用结合、精准施策,形成“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筑牢夯实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理论根基,使大学生在新时代信仰指引下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