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2019-05-15 00:41马艳芳
关键词:管廊管线人才

马艳芳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城市市政技术的进步也在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得到快速发展。综合管廊作为新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为城市的后期发展预留了空间。作为新的管线敷设方式,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统筹协调、节约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安全,更能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线建设水平,保障市政管线的安全运行。目前国家科技部、住房与城乡建部都把综合管廊作为新城市建设、旧城市改造的一项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2 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其严重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5 年 8 月 3 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提出,从 2015 年起,城市新区及开发区等新建道路要适时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为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推进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河北省发文提出,到2017年底前各市均要开工建设不少于1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开展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到2020年底,各市均要建成不少于20公里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等重点城市要加大综合管廊建设力度,逐步形成连片示范、覆盖成网的管廊体系。

石家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在2015年12月经过有关部门审批,该规划范围为石家庄市区建设用地面积388平方公里,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分别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按照规划,石家庄市2020年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4条,总长度达到71.3公里,总投资达97.75亿元;到2030年,地下综合管廊将达68条,总长度达194公里,总投资达264.33亿元。建设的综合管廊覆盖石家庄市老城区及正定新区,各区域内自成系统并紧密联系,为石家庄市的发展提供支撑及保障。

3 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相关人才需求分析

综合管廊是解决城市地下管网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也代表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方向和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其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综合管廊的建设虽初次投资费用较大,但长期经济效益明显,建成以后使用年限长,不会产生经常开挖等一些维护费用,平均每年的投入费用会更加低,这样后期维护人员和管廊监管人员的需求量会逐年加大。

综合管廊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多专业协作的工作,在管廊设计与施工阶段主要需要的是土建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隧道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BIM技术人员等。在管廊后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和管廊监管人员。由于管廊是多管线的综合体,对维护人员和监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此类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地下综合管廊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下面对较紧缺的人才进行阐述。

3.1 BIM技术人才的短缺

建筑行业引入BIM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同样BIM技术在综合管廊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后期的运行管理阶段都得到了应用。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阶段,可以使设计的可行性得到全面提高,提高管廊设计质量,使整个项目能很好的有序进行,避免施工过程的返工;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对于特殊部位和复杂节点可以展现可视化的施工方案和场地规划,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在运维阶段,利用BIM技术可以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的资产台账、安装记录、空间规划和维护计划,提高维护维修效率。形成BIM应用体系后可以减少各方、各阶段的重复建模工作,真正做到了信息集成和各方协同工作,将项目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地下管廊的智能化建设、运营和管理。

国家对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8月颁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在该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要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

图1 BIM高校应用现状调研

河北省BIM技术和综合管廊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河北高校开设BIM实践教学也正处于开展阶段,通过对43所河北高职院校进行BIM应用现状及参与活动等形式进行了问卷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6份,整理归纳结果显示,大部分院校均已开展BIM活动,开展的BIM活动主要是依靠BIM相关大赛、BIM社团、开设BIM选修课、建立BIM实训室、组织BIM培训等,同时也不难看出,BIM技术在高职院校的落地实施的难题是BIM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BIM如何与专业结合,如何入课是目前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BIM作为建筑业的新兴技术,其在降低建筑成本、保障安全质量和提高建筑效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上面的调查显示BIM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BIM人才缺口较大。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各项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对新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前瞻性,所以,河北的普通高校土建类专业也应该紧跟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步开展BIM人才的规范化培养,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所需求的人才。

3.2 建筑设备类人才的需求

随着管廊的发展,综合管廊的管理会变的日益重要。由于管廊的综合属性,其内部不仅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而且还安装了维护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所以无论是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城市部分甚至整体功能的瘫痪,因此在管廊后期的运营管理,特别是以电气控制技术为手段的运营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技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立信息资料库,以供各方面快捷查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与自身的附属设施控制整合于一个系统,即对地下综合管廊安装监控与报警系统,便于进行集中实时监控、管理、检修、日常维护等,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以实现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化管理。

因综合管廊是一个多专业的综合管理系统,在实际的设计施工和应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业务的交叉互动,某一业务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维修服务都将会影响到其它业务系统,这就需要设计、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有精炼的专业技术以及过硬的本领。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能熟练的掌握管廊监控系统,对综合管廊系统支撑平台接收到管廊内部各区域控制器的数据,比如:故障报警信息、日志记录、传感器信息及状态变量等,能够应对自如,这样才能实现管廊的互联、融合、安全、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以上提及的这些都离不开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建筑设备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随着河北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逐年加大。通过对2016、2017年河北土建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数的跟踪调查,整理归纳结果如下表所示,在河北2017年开设土建类学科的高职院校有43所,毕业人数为15941人左右,开设建筑设备类专业的学校仅有13所,2017年毕业生数为650左右。通过数据显示,发现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和社会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这样对建筑设备、土建施工等相关人才需求的就会产生比较大的缺口。

3.3 对市政工程类人才的需求

随着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迅速发展,亟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对这些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承担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规划报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各环节的专业技术工作。通过对2016、2017年河北市政工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数的跟踪调查,整理归纳结果如下表所示,在河北开设市政工程类的高职院校仅有十几所,2016、2017年的毕业生数仅为二三百人,由此可见与市场的需要差距太大。我省的市政工程技术力量与投资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相比还不相适应,我省高职院校应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也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质量为根本,按照社会岗位需求培养出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尤其是专业岗位的迫切需要。

表1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2016、2017年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统计表

3.4 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城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维护管理工作水平也不断提升。而城市综合管廊纳入了七大类近30种市政工程管线,可以称之为地下管线的“高速公路”。维护如此繁杂的工程管线,必将需要大量的专业运维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人才。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构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a)运行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管廊内附属设备的监护,负责设备的运行分析及操作控制,保证综合管廊内的照明、排水、通风及监视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b)技术部,其工作职能主要是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综合管廊的岗位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监督执行,负责运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c)检修部,其主要职责是对管廊内附属设备如水泵、通风机、照明灯具、配电箱、监视监控仪器仪表等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对于管廊内积水、异味等情况按照程序进行处理。

要实现管廊长期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监视监控系统,同时配备一支管理执行团队,具备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作风优良。该团队负责综合管廊的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监视管控和标识、担负廊道日常清洁、管廊及附属设施的维护保养、管廊的日常安保巡查等物业管理工作,目前社会最欠缺的是对高度智能化的监视监控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掌握的人才。再有综合管廊内有多种市政管线,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对后期的运营管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运行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模式、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逐渐形成。面对我省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要,我省综合管廊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数量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高等学校应适应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设置综合管廊的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更好更快的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千亿市场,空间巨大”,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地下管廊工程需要大量的设计团队、技术人才、建筑人才和庞大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后期运行维护人员,急需我们的教育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来适应我省迅速发展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也对我省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猜你喜欢
管廊管线人才
人才云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