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时政关注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9-05-16 03:04张岚馨蒋天天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治意识大学生

张岚馨 蒋天天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分析他们对时政的关注和认知情况,可以真实地勾勒出大学生政治观的基本轮廓,其所具备的政治意识的相关情况,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时政关注;大学生;政治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时政关注现状分析

(一)时政关注内容多样,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并且己经普遍意识到所处的政治环境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所以对国内外重要事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召开,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国政治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其时政关注度普遍较高,对影响社会进程与发展的重大事件予以普遍关注,并且对社会政治热点问题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但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极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仅通过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关注时事政治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且权威性并不总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二)时政关注频度较低,受个人兴趣及需要影响大

时政关注频度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关注政治的频率,是衡量他们时政关注的重要标准之一。调查表明有35.1%的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时政新闻的浏览,而有38.8%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时政新闻的浏览,有7.8%的学生每半个月才进行一次时政新闻的浏览,有3.1%的学生一个月进行一次时政新闻的浏览,甚至有15.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并备注为一个月以上或几乎不进行时政新闻的浏览,可知,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政治关注的频度并不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兴趣和需要的影响。

(三)时政关注深度呈功利化、浅显化

大学生时政关注的深度体现他们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思考程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只对与自己的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时政内容,才会给予深入关注。在被问到是否知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出自哪次大会报告时,有55.6%的学生选择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仅有13.1%的大学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说明了大学生对里程碑式的会议及其内容了解不深入不细致。且在对选择了正确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后,我们发现其大多是由于专业需求或是有考研考公意向的学生。可见,多数大学生的时政关注深度取决于时政内容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

二、当代大学生时政关注特点分析

(一)专业差异性

从专业上来看,文史类专业学生的时政关注较理工类的学生更为频繁且认知程度更加深刻,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文史类学生对于文字信息较为敏感且知识结构较为契合,有兴趣和耐心看完较长篇幅的新闻报道;第二,文史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对于时政要闻的需求度更高,而理工类学生对于作为公共课而开设的政治类课程学习不够重视。

(二)现实功利性

对于当代大学生时政关注动机的测评,可以综合其时政关注内容、频度、深度等方面考虑,在问到最关心的时政类型时,半数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科技类及文体类等趣味性较高的时政新闻,有35.7%的学生选择了民生类新闻,有24.2%的学生选择了党政类新闻。而对于时政关注目的的调查,46.4%的大学生关注时政的目的是基于考公考编考研的需要,42.9%的大学生认为关注时政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实用信息满足自身需求,但是仅有10.7%的大学生认为时政关注的最重要目的是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承担自己的使命。综合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时政关注主要从自身切实利益出发,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着眼于自身未来发展前途,存在着明显的现实功利性特征。

三、时政关注现实功利性原因分析

(一)利益需求的内在驱动

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利益,并非完全为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政治理想。高校在校生处于成年的初期,对政治利益逐渐有所觉察,对政治权利具有比较强烈的渴望,从而在有意或无意间形成了功利化的政治动机。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期末考试甚至考研考公考编的需要都催促着他们急功近利地追求政治科目分数,只关心关注那些作为考点而存在的重要的时政热点,而忽视政治价值观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养。

(二)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形式化

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或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但收效甚微,这与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性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课堂反应不积极,学生主观上学习态度消极,大多处于思想开小差的状况,教师提不起教学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由此往复恶性循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逐渐流于形式化。大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深厚的根基,看待问题比较浅显缺乏深度,对于时事政治的看法和评析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够触及到实质,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关注时政也只是死记硬背,对于体会和感悟并不强求,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以及对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建设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的民主、平等和自觉意识逐渐增强,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清楚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利,对于公民所拥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也都能悉数道来,但其主体意识仍有待提高,多数大学生认为政治生活离自己很远,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去。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化,无私奉献精神不足。此外,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在理直气壮强调个性张扬和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目标趋于功利化和世俗化,因此其政治意识较为淡薄,对于时政的关注也多从个体利益层面出发,存在着明显的现实功利性特征。

大学生对待政治参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功利化,会導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当学习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时,这种源于功利的学习,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而必须从国家、社会、高校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大学生时政关注视角更多地转向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正确政治立场的树立。

参考文献:

[1]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2]刘小兰.大学生的时事政治关注特征及提高策略[J].求知导刊,2016:16-17.

[3]陈笑.大学生政治关注度调查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0(14):190-191.

[4]辛立章.大学生政治意识表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5):75-76.

[5]赵延东.J.Pedersen.受访者推动抽样:研究隐藏人口的方法与实践[J].社会,2007(2).

[6]姚念龙,王鸿英.首都大学生政治意识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01):64-66+73.

猜你喜欢
政治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强化政治意识,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增强政治意识面临的三大挑战
政治意识:政治体系的灵魂与核心
习近平缘何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意识问题
领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的三个维度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