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会”和急诊室的故事

2019-05-16 15:28白壁
上海故事 2019年4期
关键词:糖友卫视科普

白壁

市民健康中心

2010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启用时,方秉华已经是六院党委书记。刚刚见到医院新楼,方秉华觉得空间大了,作为也可以随之扩展,在党政联席会上他提出:拿出第15 层楼来搞科普。

多位院领导说:病房和诊室都不够用,为什么要拿出一个楼层来搞科普?

“其实,看病不是第一的,防病才是首要的。不生病,少生病,生比较轻的毛病,正是科普要做的事情。医院做好科普,医院把病人治好,是同样重要的两件大事。”

在方秉华的坚持下,六院真的拿出500 平方米的第15 层楼来做科普大讲堂,做市民健康中心。从那时开始,在这里定期举办科普讲座:讲爱牙,讲乳腺癌,讲防止老人跌倒,讲骨质疏松,讲心血管……讲座人都是六院各方专家,完全义务,没有讲课费;听者呢,不收听课费,也没有身份限制,可以是正在医院等候治疗的病人,可以是病人家属,可以是住院病人,也可以是特地赶来听讲的百姓……

市民健康中心开张半年多就受到了周边市民好评,成为六院健康教育的名片。它传播了防病、治病的相关知识,变被动治疗为主动的事前预防。

方秉华并不满足这些好评,他又在思索:500 平方米对众多市民来说还是太小了,能不能扩大呢?能不能把根须深入到居民中去?能不能把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对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就是一个离居民更近辐射面更广的区域机构吗?它们不但能管好患者的档案,更能扮演好科普“传声筒”。

糖友会

大冬只有30岁,体重竟然达到360 斤,走路都很吃力,上班上不动。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空腹血糖达到17—18。

根据医生的经验,年纪大的糖尿病患者大多能管住嘴,而年轻的往往失控,生病归生病,吃药归吃药,美食归美食。

大冬就是这样。明明晓得这毛病再也不能暴饮暴食,但他觉得反正糖尿病看不好,做老饕做下去,自暴自弃。住进六院之后,饮食由病区严格控制,大冬的血糖终于降下来了,一个星期之后就出院。可是,回到家又失控,又大吃大喝,血糖直线飙升,于是再住进六院……如此反反复复,三进三出,医生、家长、同伴都束手无策。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几乎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患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相关糖尿病的知识,社区医疗支持能力薄弱,社会关注度低,常态化服务项目缺乏……

有一天,一个外国留学生在六院聊天时说:有的欧洲国家开展糖尿病的“同伴教育”……说者无意,听者心里咯噔一下。方秉华思忖:病人不可能一辈子住在医院。要让病人康复,或者说能控制病情,为什么不把科普扩展到社区卫生中心?为什么不让老糖友来帮助新糖友?为什么不让能够控制住嘴的来帮助不能管住嘴的?一个糖友算他每年有6 小时跟医生会面,还有8760 个小时呢?同伴的支持帮助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啊!

经过酝酿和筹备,2008 年,全市第一家“糖尿病健康乐园”在六院成立,它和桃浦社区服务中心、真如社区卫生中心、曹阳社区卫生中心、普陀区疾控中心等六家单位合作,一开始就向社区推广和延伸。

它们有一个温馨的别名:糖友会。

凡是在六院治疗过的糖尿病病人,都可以参加这个糖友会。通过同伴教育形式,提升糖友的信心,扩大社交支持。六院的专家志愿者时常深入社区,讲座、授课、义诊,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医生宣讲糖尿病防治知识,被称作“健康大讲坛”。“健康大讲坛”项目立刻成为上海市卫生系统迎世博服务品牌,“专家志愿团进社区”项目被政府授予“健康卫士”的称号。

大冬就是糖友会的“知名”成员,住院时,他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护士必给他上一堂关于糖尿病的课;回到家里,老糖友上门来看望他,向他传授经验;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也及时联络他……一年之后,大冬的血糖得到控制,体重也减下来,1.72 米的他,体重是145 斤,属于正常。他丢掉“大胖子”的绰号,又到公司上班去了。

数年运作,糖友会成熟了,《糖尿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写进了国家医药指南,也被外国同行称为“上海模式”。

急诊室

一天,上海东方卫视的编导突然有了创意:能不能比较深入比较真实地拍摄一部医院纪录片?客观反映医生、病人、家属……眼下,不可否认,医患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中央也多次强调要尊医重卫,拍摄这样的片子是为了提高卫视的知名度和收视率,更是为了落实中央精神。

东方卫视联系了多家医院,对方都犹豫了:我们医院经得起这样的“晒”吗?会不会反而激发医患矛盾的加深?一旦有误解,医院顶得住吗?算了,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方秉华得知了这个创意之后斟酌良久,他和其他院领导们反复商量,和医护人员多次交流,再请示卫计委……最后,他告诉东方卫视:到我们六院来拍吧。

编导们很感动,这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前中国的电视台从未播过这样的片子,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

摄制组在六院安装了100 多个摄像头,全方位地一天24 小时地拍摄,真实地曝光了医疗情况。东方卫视经过编辑和精选,这些拍摄的片子编辑成一集一集,然后让方秉华审读,接着,这些真实的画面就直接向广大电视观众播放。

方秉华担任了总协调员。他告诉编导:“我们的初衷是把医学工作者的现状、医院的局限和无奈、病人的绝望和渴望、家属的希冀和焦虑……都推送给市民。不能只讲医生怎么好,怎么尽心尽责,片子要拍的平铺直叙,不要加上太多的评论。这就是一种展示,一种实事求是地呈现,第一要客观,第二要平衡,讲好医患故事,和谐医患关系。”

电视台的编导们很吃惊,想不到这位党委书记对纪录片如此内行,更想不到方秉华和他们的想法那么合拍。

2014 年12 月26 日,医学科普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在东方卫视正式播出。

纪录片涉及内科、外科、兒科、妇科、急救等,通过真实的救治故事,让观众了解如何科学地防治疾病,如何提高安全健康意识。因为片子对每项疾病的预防、治疗、抢救都做了详尽的定义和解释,都有真人示范,都有动画讲解,都有现场录播,观众看得清清楚楚……

有专家评议说:这个原位实时的医疗科普新模式,是新媒体时代医学科普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增加了科普达到率,符合疾病预防关口前移的战略方向,推动了医学科学精神,让公众认识到医学和医生的局限性,从而加深沟通和互信,改善医患关系。

《急诊室故事》一经播出,收视率直线上升,居民们纷纷转告,大家都等着看下一集的故事,急不可耐。这部安安静静的没有加油添醋的纪录片,竟然打动了观众的心。据央视统计,其收视率排名全国第三,第二季播放时,跳到了全国收视率第一:7737 万人在观看。更出人意料的是,因为是卫星转播,这个故事在国外也有不错的收视率。

国务院领导视察了拍摄现场。《急诊室故事》——这个故事成了上海的著名故事。它获得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一等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猜你喜欢
糖友卫视科普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科普达人养成记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