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9-05-18 01:59炜,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节盘牙合弹响

许 炜,陶 华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科,湖北 仙桃,4330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多表现为下颌运动异常、杂音、弹响或疼痛等[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而且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现阶段常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采用牙合垫治疗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而且无创伤,可以作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首选方法。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牙合垫包括再定位牙合垫以及稳定型牙合垫[2-5]。本研究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采用牙合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5例,临床症状为下颌运动异常、咀嚼肌或者颞下颌关节区存在疼痛感、开闭口时存在杂音或者弹响等。经临床检查、关节造影检查以及锥形束CT检查确诊为不可复性或者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肌筋膜痛等。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其中35例采用稳定型牙合垫治疗者设为稳定型牙合垫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18~48岁,平均(31.3±3.4)岁。另30例选择再定位牙合垫治疗者设为再定位牙合垫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7~45岁,平均(30.20±3.10)岁。2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制作稳定型牙合垫:选择藻酸盐硅橡胶印模材料进行上下颌印模的制作,选择超硬石膏进行模型的灌注,然后脱模,对咬合垂直距离以及息止牙合间隙进行测量,对咬合情况进行了解、记录,选择咬合存在正中牙合位蜡的上下牙合石膏模型,转移到牙合架。选择透明树脂材料进行稳定型牙合垫的制作,上颌全压列均覆盖,牙合平面应保持平和,正中咬合时下颌牙功能尖应和该牙合垫咬合面的接触保持均匀,不存在尖窝交错关系,前牙区的接触应轻;第2磨牙中央窝处的牙合垫厚度为2 mm,比息止牙合间隙小。

1.2.2 制作再定位牙合垫:正中咬合时,垂直高度的增加幅度大于息止牙合间隙,仍然存在关节弹响,后牙咬合分开约2 mm。对患者进行诱导,让其下颌保持前伸,对关节弹响消失的位置进行标记,将存在前伸咬合蜡的上下颌石膏模型转移到牙合架,根据此水平位置进行前牙斜面导板的制作,通过引导,于闭口位时下颌后牙进入到治疗性颌位。牙合垫咬合面应将上颌全牙列覆盖,对颌牙与后牙表现为尖窝锁结关系,让咬合位的稳定性得以保证,并具备咀嚼功能。

1.2.3 戴用和调磨牙合垫:告知患者应24 h戴用,每隔2~4周进行1次复查调磨,适应后患者就可以每月复诊1次。复诊时应对牙合垫咬合面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疼痛程度、弹响、张口型以及张口度进行记录,对牙合垫上的接触点调磨,并对垂直高度进行调整。如果患者选择再定位牙合垫治疗,在未戴牙合垫以及戴牙合垫时均不存在关节弹响,关节功能改善,则可以将牙合垫的前导斜面磨除,通过调磨成为稳定型牙合垫,不断调磨,在患者髁突位置保持稳定,症状缓解后,则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弹性情况:采用关节音检测和临床扪诊,对牙合垫佩戴前后的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记录。② 关节疼痛程度: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定型牙合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关节弹响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再定位牙合垫组相比,#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7]发现,关节内微小创伤、免疫、咬合、精神等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8]显示,咬合异常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颞下颌关节,而微小创伤持续存在则会引起关节退行性变。牙合垫是选择硬质树脂材料所制作,在切缘表面和单侧牙弓牙合面覆盖,和对颌牙的咬合接触关系比较理想,而且不会对牙合形态造成改变,属于一种无创伤、可逆的治疗方式[9]。

目前临床中可供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牙合垫类型较多[10]。本研究所选择的牙合垫为再定位牙合垫和稳定型牙合垫,两种牙合垫都是在上颌制作。稳定型牙合垫的牙合面比较平滑,能对全牙弓进行覆盖,于正中牙合位时,牙合面只会点状接触对颌牙功能尖,能有效恢复下颌功能[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稳定型牙合垫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P<0.05)。

稳定型牙合垫的牙合面接触比较均匀,进而恢复髁突的生理位置,让关节结节、关节窝以及关节盘相互间的结构保持稳定、协调[12]。另外,采用稳定型牙合垫能增加颌间垂直距离,下移髁突,降低关节内压,增加关节间隙,减少颞下颌关节内部以及咀嚼肌的应力,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功能[13]。稳定型牙合垫能对颌位关系进行调整,减轻关节后区压力,减少副功能活动,消除关节疼痛[14]。稳定型牙合垫能有效改善关节盘双板区的适应性,所以在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戴入牙合垫后,能增加颌间距离,消除翼外肌、颞肌、嚼肌等肌肉的异常活动,缓解肌痉挛,所以稳定型牙合垫常用于对肌筋膜痛、肌痉挛性疼痛以及肌功能亢进等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治疗[15]。

再定位牙合垫又称之为诱导型牙合垫,牙合面和对颌牙的尖窝接触关系比较明显,进而能对下颌的闭合范围进行限制[16]。颌面尖窝形态时,通过牙尖斜面解剖形态诱导,让下颌向前滑动到相应位置,并让颌间垂直距离增加,让盘-突之间的协调性更加理想,促进组织修复和适应,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存在弹响的患者进行治疗[17]。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定型牙合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P<0.05)。

综上所述,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均能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进行有效治疗,再定位牙合垫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在对关节疼痛进行治疗时,与再定位牙合垫比较,稳定型牙合垫的疗效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关节盘牙合弹响
关节一动就响有问题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病因研究进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颞颌关节内紊乱的MR 表现
膝关节有弹响 该如何治疗?
膝盖有弹响该如何治疗?
膝关节弹响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