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19-05-18 01:5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王 冬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110022)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多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的特点。脑梗死患者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据相关报道[2],中国脑卒中的患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如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预后,减轻疾病对患者自身、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内科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护理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精准护理是依托于精准医学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泛指在适当的时间对合适的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实践[3]。本研究选取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精准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4],且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年龄<75岁;单侧肢体偏瘫;首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 分;知情同意;均有照顾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文盲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颅脑外伤;既往有骨骼肌肉病变;既往脑血管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重度营养不良;资料不全或中途退组。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4.95±14.45)岁;发病至入院(1.51±0.34)d;梗死灶容积(9.8±3.3)mL;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及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2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5.32±14.28)岁;发病至入院(1.45±0.32)d;梗死灶容积(9.7±3.4)mL;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及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1例。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组入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措施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卒中精准护理。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呼吸道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药物、饮食、康复锻炼、心理健康等内容,对患者及照顾者的疑问及问题进行常规解答。不指定护士,由当班护士对患者及其照顾者提供指导。

1.2.2 精准护理:⑴ 前期准备工作:确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模式。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估[5],确定存在的问题(选取>45%的共同需要满足和解决的护理问题),该调查采用开放式提问。最终确定排列在前3位的问题作为精准护理的主题,分别为尽快恢复生活能力、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此3项精准服务项目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对策。⑵ 精准护理的开展:① 组成卒中护理单元,又好又快的促进生活能力恢复。入院后采用卒中单元综合治疗,由神经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心理治疗师、推拿针灸师等组成团队按照相应的职责提供给患者治疗、服务[6]。于生命体征稳定后的0~24 h内,实施卒中超早期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服务,由康复治疗师提供,包括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恢复特点制定康复训练的目标[7]。发放《脑卒中患者陪护手册》,根据手册的内容对照顾者进行脑卒中康复知识、技能培训[8]。鼓励照顾者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帮助、支持和监督。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鼓励为主,肯定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② 强化健康教育: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的诱因、危险因素、发作前驱症状、临床表现、常见的治疗药物、二级预防等[9],对患者进行药物、心理、饮食、康复锻炼方面的指导。告知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过咸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对脑梗死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影响,鼓励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住院期间择期进行1次健康教育,时间30 min。同病房的稳定期患者可采用集中教育的形式。⑶ 强化自我管理:强调自我护理在病情康复及改善预后中的作用。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如家务、进食、行走、穿衣等。开展1次脑梗死自我管理课程,由护士长负责,每节课2 h,每次患者8~12例。以脑梗死医学知识及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为主题,患者或家属有问题随时咨询。⑷ 随访护理:采用《脑卒中患者随访记录表》每周进行1次随访,根据表格的内容逐一向患者询问,并详细记录,了解患者院外遇到的问题,帮助其解决,并对照顾者的照顾方法进行指导。⑸ 个案管理:个别特殊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处理有疑问时,咨询或求助于上级护理专业人员,并进行个案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疾病康复认知状况:参照屈莉等[10]设计的调查问卷,于出院前进行调查,包括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脑梗死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的认知情况。

1.3.2 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价。该量表评定患者的躯体自理能力(包括6项内容)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8项内容),采用4级评分法,最高分为64分。≤16分为正常,>16分为不同长度的功能下降,≥22分为功能明显障碍。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差。

1.3.3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意识水平、视野、凝视、面瘫、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总分0~4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缺损越严重。根据NIHSS评分的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优(91%~100%)、良(46%~90%)、中(19%~45%)、差(<18%)4个等级。总有效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对疾病康复的认知程度比较

观察组在病情知晓率、健康知识掌握、早期康复训练认知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对疾病康复的认知程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比较

2组干预前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比较 分

与实施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危害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近年来该病的死亡率下降,但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11],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早期的住院治疗和康复训练是脑梗死患者整个康复过程的开端,对后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但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的康复缺乏统一的护理方案。随着脑梗死患者的增多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神经内科的护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卫计委相关文件表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在医院中得到落实,精准护理在此环境下得到发展[12]。陈芳等[13]研究显示,精准护理对慢性病的临床护理服务和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降低患者的返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科室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切入点,根据患者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对患者需求最迫切的前3项问题制订精准护理策略。通过与常规护理比较发现,精准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对病情、健康知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的认知程度。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依据构建而成,其问题分类是根据患者存在的症状和体征提出的护理问题,能够有效避免护理的盲目性、计划与实际脱节、套用护理诊断等不足。脑梗死患者对疾病康复认知程度的提高,与精准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和自我管理需求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精准护理组干预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精准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护理与医疗历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脑梗死患者的各项医疗措施最终都是通过护理服务来实现。精准护理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了患者最基本的护理要求,关键环节上的具体措施要落实精准,在高质高效中达到精准。脑梗死患者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通过治疗和护理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针对这一要求,结合脑梗死患者病理恢复的特点,以患者脑功能重组及脑的可塑性为基础,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介入,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重建和完善,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姜春蕾[14]研究发现,超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此外,精准护理强化了健康教育和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患者,往往拥有满意的临床结局,精准护理也同样重视这一点,通过给予患者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指导,增强了患者对自我护理的重视,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其出院后更倾向于保持较好的遵医行为,进而改善了预后。

综上所述,精准护理能够满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对康复训练的认知,促进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