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为先的中队活动有效性策略及其实践研究

2019-05-18 09:16蔡艺惠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实践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少先队组织作为教育框架中关键构成部分,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助手。在班级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立德为先,全面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引导广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立德为先;少先中队;有效策略;实践

少先队作为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自己的组织,其核心主体就是学生自身。但是由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基础比较差、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引。在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关键性的引导者角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中队活动,在中隊活动的开展实践中,坚持立德为先,全面优化自身的德育素养,综合性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 中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在班级中,中队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班级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每个少先队员、每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立德为先,全面优化中队活动的整体成效,综合性提升中队活动的有效性。

(一) 紧紧围绕学校德育教学

中队德育活动核心本质是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道德体验,其中三分得益于教师,七分得益于现实生活。在中队活动的开展实践中,教师应该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中队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优化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自身的道德认知。中队活动是学生德育素养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直接体现,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影响每一个学生,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夯实德育素养,优化德育认知,形成德育习惯,落实德育行为。如在“感恩父母”的班级中队活动中,教师应该紧密围绕学校德育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全面创设德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班级中队活动中,真正学会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爱,真正感受到父母恩情的伟大。同时,在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教师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巧妙升华学生的情感,科学优化学生的认知。如教师通过事前的小调查来了解班级内学生对自己父母生日、年龄、工作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播放感恩父母的画面,辅之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将想要说给父母的话写在卡片上,并引导学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坚持立德为先,全面提升活动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将中队活动拓展至社会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实践中,广大少先队员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检验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才能真正明确自身德育的差距和水平,也才能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型的中队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的中队活动,让学生接触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岗位,设身处地地体验这一岗位的辛勤与付出。如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环卫工人,感受环卫工人的伟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尊重不同职业的人的思想道德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寻求家长配合来将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和定期化。班级中队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完全可以将班级中队活动的任务布置给家长,引导家长带领孩子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乘坐公交车给需要的人让座位、安静地在图书馆看书等等都是一种日常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三) 在大自然中优化德育素养

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坚持立德为先,全面提升中队活动的成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他们对于浩渺的大自然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条件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在亲身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带领小学生走进森林公园来进行写生,描绘大自然的绿色和健康。当小学生创作完绘画作品,同时享受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时,教师可以将环境破坏、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图片展示给学生,以便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导学生真正形成健康的认知,主动投身到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行列中,并以此为中心来向亲属、朋友等自觉扩散保护森林、保护地球的科学认知。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学的内容,巧妙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优化德育素养,全面优化德育认知。

二、 中队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班级中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在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策略能够切实提升活动成效。同时,教师更要注重积极开展实践研究,运用科学的原则,全面夯实中队活动的有效性,促使每个少先队员、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够在中队活动中优化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一) 充分迎合学生实际生活

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绝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是班级中队活动的组织主体,也是参与主体,若他们对中队活动缺乏兴趣,自然难以全身心投身其中。因此,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确保中队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设计中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应该科学开展学生调查,了解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当然,教师在班级中队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现阶段学生反馈出来的共性问题。

(二) 注重中队活动的创新发展

在班级中队活动的开展实践中,创新是动力源泉。不少教师在开展中队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套用成熟的模式,或者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队活动的整体质量。为有效提升中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好相应的创新工作。如教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巧妙融合区域性的文化属性或者风俗习惯来设计中队活动,或者教师与家长结合“帮子”来共同开展中队活动。

三、 结语

中队活动是班级性的活动,提升中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在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校德育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社会、积极走进大自然,在实践过程中优化德育行为。同时,在中队活动实践中,教师更要结合学生实际活动,全面注重活动创新。

参考文献:

[1]谢珺.依托中队阵地开展各种活动[J].辅导员中旬刊(学法指导),2017(3):48-49.

[2]王立婷,齐剑波,齐典洲.利用少先队中队活动开展德育教育的多样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93.

[3]雷俊俊.中队活动“三问于童”[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7(9):42-43.

作者简介:蔡艺惠,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实践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