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

2019-05-18 09:16苏国相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问题解决小学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关键科目,数学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取决于学生对于理论、题干的理解与把握,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对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还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着重探讨小學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受到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离不开对于数学理论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其原理,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如有神助,快速掌握知识点的要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关键,能够在学习中打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动建立起知识框架,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享自身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 创造数学阅读氛围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集中精力,提高阅读的质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保障了学生的有效思考。通常我们都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无关数学,如果有这类想法,则是大错特错。我们所有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阅读上的区别,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数学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数学阅读训练。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数学阅读的环境。小学生好奇心重,心情浮躁,容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不能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经常出现“读下半句,忘上半句”的情况,学生阅读的效率极低,很容易错过重点的词汇,导致对数学理论或数学试题理解的偏差,不能很好的进行数学学习的思考,做题出错也是常有之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安静的数学阅读环境,使学生浮躁的心静下来,仔细地阅读题干中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带着对数学的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的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进行“梯形面积”的学习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的阅读,在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与同学交流、查找资料、深入思考实现对梯形学习的最基本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启发,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加深对于梯形知识的认识。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梯形面积的其他算法,利用转变思想,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朝而成的,需要教师的精心、耐心指导,以及学生长期的坚持,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阅读氛围中,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与思考,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保障学生在数学做题中又快又好的完成。

二、 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学生在有了良好阅读能力之后,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会对学生提出有关本节的学习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点并没有特别的复杂,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通过细心地查找与思考,能够较为快速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十分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善问。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设疑,对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思考的指引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将10米的线,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探究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小数之间的进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深入,更好的运用到小数的学习中;第二,善比。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使学生善于对比。通过阅读找到以往接触的知识,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将数学学活,将课本学薄。例如,学习“比”,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比”的知识,还要使学生阅读有关于除法或者分数的知识,找到与其的相同之处,挖掘分数、除法的概念与内涵,了解其实质,求其异同,加强对“比”的认识,实现知识的串通,更好的运用其特性。

三、 利用有效阅读提高问题解答能力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使学生更为充分的理解数学知识,但如何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呢?这对于学生十分的重要。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获取的信息。有效信息的获取离不开有效阅读。有效阅读是指学生的阅读不是漫无目的的,它是根据一定的规则阅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只有有效阅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信息,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找“关键字”、抓“关键词”实现,从教材中筛选出最核心的词汇,进行反复的咀嚼,获得新的认识。根据教学经验,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画出教材中知识点的关键词,进行反复的理解与推敲,在最新获取的理解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循环往复,直至将问题弄清楚。比如,学习“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圈出重要的词语与句子进行理解,重点理解圆的特征,结合动手(例如,认识圆心,可以用纸剪好一个圆,反复对折,看折痕的相交处,就是圆心,用O表示),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本节的内容,使学生眼、心、脑、手一起动起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更快速的学会知识。又比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将这几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比较,通过转化思想,深入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加速解题。

四、 结语

小学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艳.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J].科普童话,2016(23).

[2]杨传冈.小学数学开放题问题解决的价值定位、模型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45-47.

[3]李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17.

作者简介:苏国相,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问题解决小学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数”山有路“读”为径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