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探析

2019-05-18 09:16邵文学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始阶段,是行为品格、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在此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本文在新课改高效课堂的指引下,谈一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策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小学生,思想、行为、道德、修养还处在萌芽状态,在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其行为道德,可以成就他们美满的一生。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提升修养,为成就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道德观,这一点恰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可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空白阶段”,就形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洁阶段一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或者能够引发什么后果,更不觉得迟到是一种严重事件等等,教师说一就是一,从来不会反驳或者顶撞,因而,此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关键期,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行为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初始阶段,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就会面临各种问题,除了自己行为有各种的规矩、各种的“条例”来约束之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小,理解能力又差,根本不懂爱国、诚信、友善说的是什么意思。因而,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我们要懂得设计趣味活泼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明白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慢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譬如:讲述《请相信我》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情境:“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是有借有还的朋友还是有借不还的朋友?”这样的问题在同学们身边很常见,学生会根据教师所讲的问题情境联想到自己身上,进而告知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交到真心朋友,成为“有诚信”的少年。

(二) 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观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更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一件事的了解仅限于凭借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一切的是非观念都是从零开始。品德和社会课在此阶段开设,就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如果在此阶段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会清楚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怎么做才是错误的。譬如,在讲述《无声的朋友》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中就可以设计“如果我们没有爱护身边的这些朋友——公共设施,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不便?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大家根据身边的所见所闻讨论一下。”学生在讨论中就会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做一名懂是非的法治小公民。

(三) 抓住学生身边的点滴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要紧紧抓住此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观。譬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当前“物欲纵横”的年代,却是人们最缺少的。因而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点滴事件,帮助学生构建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道德观。如: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主动帮助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帮助教师拿课本,打扫办公室等,从这些小事件慢慢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道德观。其中在《我们的家》一课中,就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家都有哪些爱,我的父母如何孝敬爷爷奶奶,我应该如何做等等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氛围,逐步提升学生自身修养

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需要每位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修养,不打架、不骂人,尊重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等等,做一名“人见人爱”的小学生。如,在讲述《说声“谢谢”》的时候,要告诉学生无论谁帮助你还是你借别人的东西的时候,都要说声“谢谢”,让“谢谢”拉近你我之间的神秘感,构建和谐的同学、师生关系。再譬如:在《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班级事件,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我是他,我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否会运用刚才的行为呢?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了,才能在日常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多为对方想一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避免身边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友好。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我们品德和社会教师的育人课堂。其次,我们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范微微,俞春霞.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路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

[2]王树旺.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文教资料,2009(28).

[3]李传洪.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5(32).

[4]郑宏琴.注重主体性,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11).

作者简介:邵文学,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