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发蒙》

2019-05-19 06:04景常春
对联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堂刻本云南

□景常春

《声律发蒙》兰茂编,明正统七年(一四四二)编成,成书之后滇中奉为至宝,广为传抄。据罗江文、赵锦华考证,在入清后有顺治元年(一六四四)曲靖启贤堂和安顺陈焕文堂刻本、咸丰十年(一八六零)和光绪十九年(一八八三)务本堂刻本,以及至民国乃有云南务本堂刻本,故当时有云南剑川人著名对联家赵藩之序;另据云南学政孙人龙序,知乾隆辛酉年(一七四一)春亦有刊刻。

这是目前所知较早的讲联语对仗词语分类的专用书,属旧时学童发蒙的教材。此书是兰茂在编完《韵略易通》后之作,《声律发蒙》是兰茂按照自己的音韵学理论,为帮助蒙童掌握声韵基础知识而编成,是当时塾师教授蒙童吟诗作对的工具,《韵略易通》重在『理』,《声律发蒙》则重在用,其词彩骀宕,裁对工稳。它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中原音韵》之后,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的发展规律。如《声律发蒙》之《东钟》中就这样读道:『杨柳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天高地迥,水阔山重。』对于待人接物,《廉纤》一章专门对此进行诵教。『平对仄,减对添。倨傲对恭谦。刚强联耿介,正直对清廉。』所以,清代乾隆年间孙人龙督学云南,发觉《声律发蒙》的实用价值,于辛酉年(一七四一)替它作序并刊刻于世,序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孙人龙叙:『昔苏长公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高风亮节,卓立于当世,斯流风余韵,昭著于来兹,古今人未尝不相及也。考《滇志》杨林兰先生者,自幼闭户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世,惟以诗酒琴棋自娱、性天风月自适,使其出而有为…… 。先生文甚夥,奈明末屡经兵燹,残缺不全,传写多讹。惟《发蒙》一书,切于幼学,吟诵之下,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目前。学者童而习之,便不至白首茫然也。夫地以人名,人以地限,纵有博学其才,湮没无从表见者,不可胜道。先生之《发蒙》,虽云小技,即一斑以窥全豹,而先生生平亦借此略见其大概,是昔人谓﹁李邺侯披一品衣,不改神仙风度﹂。今观先生文,言言珠玑,句句琳琅,是又以经纶雷霆之才而有神仙丰度者也…… 。』

剑川赵藩序:『声律发蒙,为塾师课童蒙之本,所在皆有其书。南海谭叔裕言曾见有元人板本,与今坊本相同,则其由来已久。余见乌程孙端人学使所刊嵩明兰止庵茂本,其用韵以东钟山寒合部,似遵洪武正韵,殆于元人旧帙有所增损也。此外又见有所谓对类对歌者、蒙习对歌者、启蒙韵学者,或题为汤若士显祖,为李九我廷机,为昆明程云九振鹏,章句繁简略殊,展辞无不沿袭,则又辗转增损,意或坊肆为之而托名诸人也与。』

猜你喜欢
本堂刻本云南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云南图片库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浅谈教师说课中的几个问题
走进崇本堂
务本堂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