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思维,本地行动

2019-05-20 01:11陈春花
中国服饰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球化华为顾客

中国企业正迎来全球化的营商环境。

MANAGEMENT | 管理

陈春花

CHUNHUA CHEN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有人问我:中国企业是不是一定要全球化?我的回答是:要全球化。理由只有一个:不管你做哪一个行业,企业规模多大,一个最根本的挑战就是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市场。因此,即便你不走出国门,你的同业仍可能是来自全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全球化都已经是一个领导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需要大家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如果你没有全球化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不具备本地化行动的能力,其实你是无法把握机会的。

在谈全球思维的时候,企业首先要改变四点,即改变单一产品的成功、改变单一资源的成功、改变企业家个人的成功、改变没有付出规则成本的成功。如果不跨越这四个门槛,中国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做大的,也无法去深入讨论全球思维。

首先,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企业战略内涵的不断深化,企业战略视野也需要不断拓宽,唯有把自己放在全球化时空之中的企业,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只有能够不断地为全球贡献价值的企业,才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

其次,从创造性角度来说,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执行,最简单的评估标准就是企业是否有相应的资源投入。作为企业家,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把稀缺的资源应用到那些真正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众多中国企业都在抱怨自己缺乏研发能力、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时,华为敢于将10%的收入用于培养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并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章程写进《华为基本法》。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掌握着多项专利的华为成为行业先锋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条件。

再次,传统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成本之间的较量,也就是企业边界由成本决定。因此,绝大部分企业从规模上寻求突破,且获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正是这个原因。但泾渭分明、消极防御的外部边界亦造成了企业的高交易成本,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现代企业边界则是开放的、可穿透的,它通过企业外部边界的高可渗透性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环境。

最后是价值追求。对于今天全球化市场而言,企业战略是要向顾客提供所需的价值,而非单纯产品。随着企业时代的结束,顾客时代的开始。只有具有这样思维的企业领导者,才能真正了解到当下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也就是说,全球思维需要基于顾客价值角度来思考,顾客真正想购买的是什么?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检验创新的标准永远是:它为用户做了什么。

在历经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企业正迎来全球化的经营环境,而此时,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并不是你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全球化的问题。在拥有上述全球化思维以后,是否就意味着能成功地在全球布局?我相信还不行,我们还必须要有本地化的行动,做到适应当地的情况、实现当地的采购、以及雇佣当地的员工。

譬如,企业的价值观要真正去融合。我们的国家从1978年开始先是劳务输出,再是产品输出,然后是资本输出,慢慢地也有了文化理念的输出,这些都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如果我们融合的力量不够,就无法真正把输出做到底。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融合价值取向的能力,才可以落到本地化上。同时,还要有勤奋和努力,要具有融合的心态,真正把边界打开,跟所有人去合作、去融合。

猜你喜欢
全球化华为顾客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华为
豆腐多少钱
让顾客自己做菜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