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命运

2019-05-20 02:51
民生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西北风飞絮茅盾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是作家茅盾于1941年写的散文《白杨礼赞》中的句子。茅盾先生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比喻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文章表面赞树,实则赞人。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更有作词家借小白杨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

但不知从何时起,小白杨成了北京人不喜欢的树。原因无他,每到春夏时节,它漫天的飞絮,污染环境,让人过敏生病。

当年北京大面积种植白杨,是出于當时的国情,毕竟白杨经济皮实,在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的那个年代,漫天飞絮还不是人们特在意的事儿。如今,挂了几十年“绿化杨家将”美誉的白杨,却承受着非议与口水,甚至许多人呼吁对其“彻底铲除”。

一棵树的命运,其实更多折射的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宏大内涵。

飞絮暂时无法被根治,呼吁全面铲除毛白杨,至少目前是不现实的。理由有二:一则成本太高;二则“十年树木”,砍树容易,栽树难。

我们知道,绿的时间长、树冠浓密、遮阴效果好,是城市绿化的优选,但是,你很难一下子在全北京全栽上这种树。请给城市多一些宽容,也给城市建设者多一些时间。

最近,我在家附近散步,发现公园边的几条路都新移植了许多银杏树,这就是一个改变。

猜你喜欢
西北风飞絮茅盾
谁回错了家?
窗外飞絮
杨树飞絮治理初探——以潍坊学院为例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一周天气预报
茅盾手稿管窥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