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武术发展实考

2019-05-20 07:13朱志豪张泽文郭振华
武术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

朱志豪 张泽文 郭振华

摘要:文章采取文史查询、文献参考、座谈交流、社会调查、典型考察等多种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武术发展进行了考察研究。研究发现,依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初创发展阶段、十年动乱阶段、大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并对新时代湖南武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以为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并对湖南省武术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湖南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 实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08—03

湖南武术历史悠久,自商周以来就有武术器械的使用,春秋战国以后又有了发展。随着社会的演变,武术也在不断地变化。从先秦时期起,湖南武术沿着楚汉武术和蛮苗越巴土著部落武术两条渠道发展成政府和民间两股势力。它们互相交织,互相斗争,互相融合,不断演变,推动着湖南武术的发展。本研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武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考。研究发现,依其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创发展阶段;十年动乱阶段;大发展阶段。

1初创发展阶段

1949年8月4日湖南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流传几千年的武术遗产,受到党和国家的保护。

1.1湖南武术组织机构的设立及武术活动的开展

1949年11月,长沙市体育分会筹备会在长沙市中山公园青年会内成立。1950年,由彭玉麟等组织的“长沙市大众国术社”在长沙市又一村正式创办,1951年将彭玉麟列入市体育场事业编制内人员,“大众国术社”成为长沙市体育场开展武术活动的指导机构,组织经常性的武术培训、表演和比赛,培养武术人才。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第一个武术组织。1951年9月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中華全国体育总会湖南分会筹备委员会,武术活动成为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湖南武术步入新的发展进程。1952年,长沙市成立业余武术运动委员会,武术活动趋于活跃。1953年7月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体委),加强对全省武术工作的领导,培训武术骨干、组织武术表演、比赛,提倡各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强身健身活动。1953年11月8~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市举行。长沙市拳师刘杞荣被选为中南区代表队队员参加了这次比赛,在大会上表演了太空子午棍、吴氏太极拳、春秋大刀等项目。在这次全国武术表演比赛大会的推动下,湖南民间武术表演活动日趋活跃起来。1956年,全国十一单位武术表演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南省武术作家向恺然、武术家黄尧熙,应邀担任表演大会裁判工作。参加表演大会的湖南队运动员有成仪则(女)获吴氏太极拳评选项目优秀奖,为湖南夺得第一枚武术“全国金牌”。1957年6月16日至21日,李萼堂、张海泉、朱祥德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评奖大会中均获三等奖。1958年2月12至19日,长沙市举行了武术、摔跤、拳击等表演,选拔运动员参加全省武术表演比赛,进而组队参加全国拳击等项目的锦标赛。同年9月16至21日,省体委、省总工会联合举行了首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这次大会在省体育场举行,会上进行了武术表演。1959年1月13至15日,全省农民运动会在省体育场举行,设有武术比赛项目。同年2月20至25日在益阳市举行全省武术锦标赛,同年5月,新桂县(今新田县、桂阳县)举行的武术表演大会,吸引了成千的群众观看。全省各地的民间武术表演、特别是节假日的表演日趋频繁。1959年9月3至14日,湖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在长沙市举行。武术比赛设有长拳、长器械、太极拳、短兵器、摔跤等项目,正式按照国家体委制订的《武术竞赛规则》实行,湖南武术从此走上竞技体坛。

1.2湖南省武术代表队成立

为了迎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湖南省体委决定创办“湖南体育学院”,开设武术类(武术套路、拳击、摔跤、射箭)等项目。1958年湖南省武术队成立。1959年3月,刚组建不久的湖南武术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即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会,成绩欠佳。1959年9月13至10月3日,湖南武术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比赛成绩也是一般。

1960年10月,湖南武术队参加了(郑州)全国武术比赛,黄彩霞获青年女子组太极拳亚军、女子全能第八的好成绩。实现了湖南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零的突破,整个队的水平也提高到全国的中上等水平。由于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全国“过苦日子”,湖南省第一支武术运动代表队解散。

1.3群众性武术活动活跃

随着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情况逐渐好转,1962年,湖南省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小型微量、健身防病为主”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针,落实毛泽东主席1960年在《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对体育健身问题作出的“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的号召,提倡开展太极拳活动,要求各地建立太极拳辅导站,举办太极拳训练班培训骨干。各地参加太极拳、武术健身等活动的群众进一步增多了。1965年9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衡阳市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受到国家体委通报表扬,市体委主任邓锡藩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湖南省在这次会议上受到表彰奖励的典型单位还有东安县、桑植县洪家关公社、新晃自治县扶罗公社、新化县鹅塘公社,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65年10月22日至24日,省体委在东安县召开了一次全省农村体育现场会,特别是有几个农村大队,竟有90%的社员参加武术表演,并有不少全家上场,夫妻、姊妹对练,这充分反映了武术普及的程度,受到了国家体委工作组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特殊发展阶段

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体育各项工作陷入瘫痪,遭到破坏。武术被列为“四旧”,成为封建糟粕受到严禁,武术活动受到禁止,武术器械被收缴,武术书籍被视为禁书。

2.1老拳师遭到打击和迫害残酷

特别是农村,对有些历史问题的人,或在旧社会闯过江湖的人更为严厉。

2.2武术器械被破坏

许多有珍贵文物价值的武术器械如宝剑等被搜走再无下落,拳谱等武术古典书籍被抄缴毁坏或烧掉,武术书刊当成废品卖掉。武术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明停暗练,白天不练,晚上练,不能公开求师练武,便隐蔽练拳习棍。一些被关押的老拳师,仍然偷偷的练功。

2.3在困难时期中的武术训练

七十年代初,正常秩序逐步建立。一些业余体校的武术教练员开始设法搞训练。不能搞技术训练,则抓身体素质训练和基本功练习。东安县业余体校武术班,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中,在缺少经费,没有时间保证的情况下坚持下来,1973年正式列入训练计划。1972年4月,湖南省武术队恢复成立。省武术隊恢复后,在经费困难、训练场地缺乏的情况下坚持训练。有时则下到基层去训练,边训练边辅导基层武术活动,成绩提高受到限制。1973年到1977年的五年间,湖南武术队在连续几届的全国武术比赛中,均没有获得过好成绩。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训练条件太差,经常去外省和基层训练,训练很不系统、不正规;二是对套路改革和创新没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形成湖南自己的技术风格和特点;三是教练与科研技术力量薄弱。1976年,省体委在东安县举办了全省武术骨干训续班,有35名业余体校及厂矿专兼职武术教练参加。是年12月,省体委在长沙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湖南省民间武术观摩表演大会,大会进行了5天。以各地市为单位组成由民间拳师参加的代表队,共有1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观摩表演。这次民间武术观摩表演大会,推动力很大,是全省武术工作发展的重要转折,鼓舞着民间拳师解放思想、放下包袱,为武术事业的发展继续献技献力。

3大发展阶段

3.1国家将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提到重要议事程

1978年于10月15日至25日,全国武术比赛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共有43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期间,不仅进行了精彩的套路竞赛表演,同时,广泛地开展了学术讨论活动。此次活动,规模很大。对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方针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1979年1月,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要求“各地体委一定要对武术的继承发掘、研究、整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号召、有要求、有措施,做出成果”。并组成武术调研组到13个省、市、区进行了较广泛的考察。

3.2湖南民间武术迅速发展

1983年1月20至24日,湖南省体委在东安县召开了全省武术工作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召开的第一次专门研究武术工作的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全省武术工作问题,总结交流了武术工作经验,确定了今后武术工作任务和措施。会议确定了武术工作今后较长时期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是新的历史时期武术运动向社会化发展的转折点。全省武术工作会议后,各地业余体校武术班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随着1982年社会上掀起的“武术热”,全省武术工作进入一个社会化发展的新历史时期。1985年9月,省体委在东安县召开全省武术工作现场会。制订了《湖南省民间武术管理试行条例》。在国家及省市体育部门努力下,全省武术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全省部分学校特别是大中学校及部分小学,将武术列为体育教学的部分内容。武术比赛在全省各地日趋频繁。

3.3加强武术专项技术训练

建武术在湖南城乡普及发展的同时,省体委加强了省武术队和各地体育学校武术项目的建设,加强了专业技术训练,促进了武术技术水平快速提高。湖南武术队涌现了一批优秀武术教练和运动员。全省业余体校武术班的训练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湖南武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裁判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3.4出访友好国家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湖南省武术运动员随中国武术队出访友好国家的活动增多。湖南省武术队运动员及著名拳师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和表演,为逐步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3.5挖掘整理传统武术

为贯彻国家体委于1979年1月下发的《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湖南省体委确定由群众体育处负责,成调查研究组,用半年多的时间,对民间武术作了重点调查研究。这是湖南省第一次组织调查组对民间武术进行的专门调查,对各地体育部门及老拳师宣传了党和国家武术工作的政策方针,对调动民间拳师的积极性,打开各界人士对武术工作的思想禁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武术挖掘整理探索了道路。1983年5月,国家体委在南昌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提出了统一计划、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三年计划,要求各地切实作好普查、挖掘、整理工作。是年6月,湖南省体委召开了全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贯彻国家体委南昌会议精神。三年多的普查和重点调查结果表明,湖南全省比较流行的拳种有44个,技术套路863套;器械37种,技术套路801套;填表登记的全省民间拳师有1517人。搜集到古代武术器械71件,古拳谱及武术书籍41本,其他武术文物20件。

4结语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武术段位制、大学生武术比赛、青少年武术比赛、老年人太极拳比赛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武馆、武术俱乐部等在各地开花结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的改变,民族武术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灭绝性的破坏,生存空间受到了无情的挤压,堂子、武馆、学校三大教学形式数量减少,整体上面临着诸如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等严峻的生存形势。通过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国家为推进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出台了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湖南省境内的一些武术拳种涵盖了国家、省、市(州)、县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省民族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活动掠影
目 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篆 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