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型号全周期研制的知识管理方法探讨

2019-05-21 08:1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型号关键技术研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想与方法,是组织积累知识财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知识管理工作注重员工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转化,较为缺乏结合型号全周期研制的系统性的组织与管理。而型号研制工作是航天企业科研生产活动的核心,是员工创造知识成果的主战场与源动力,对型号研制过程中的知识成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也是提高型号研制效率和研制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知识管理工作应进一步与型号全周期研制进行紧密结合,让知识成果服务于型号,也要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提炼转化出高质量的知识成果。笔者以型号研制流程为基础,针对型号研制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面向型号全周期研制的知识管理方法,以供后续更好地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一、型号全周期研制知识管理需求

研究院的型号主要包括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运载火箭等,虽然型号的研制程序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整体上都包括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和定型批生产等阶段。各研制阶段的型号工作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人员在参与不同阶段的型号工作时均会产生相应的知识成果,同时也需要针对性的知识成果支持。

在方案论证阶段,主要开展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调研,结合战标需求进行战标分解、总体方案论证及技术指标可达性分析,并结合总体方案开展关键技术识别、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其相关市场调研成果、关键技术识别与攻关成果均是该阶段的重要知识成果,同时方案论证阶段也需要其他项目的相关知识成果进行技术支撑。

在工程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型号关键技术,全面开展型号的详细设计工作,并开展各类大型试验验证工作,在研制阶段后期还要开展飞行试验对全系统进行验证。该阶段突破的关键技术、获得的试验数据、积累的设计经验均为重要知识成果,同时其他型号的知识成果也是工程研制阶段的重要支撑。

在定型批生产阶段,将确定型号最终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并在批生产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总装总测数据,为后续型号研制积累大量的经验。

二、型号全周期研制知识管理方法

1.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开发、利用知识就必须正确评价和“兑现”知识与人才的价值,这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管理结构的前提,高科技企业许多技术骨干人才的流失都与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有关,好的管理组织架构有利于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一般组织架构有3种:第一种是职能型组织,具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每个职员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员工高度依赖其专长并在相应的职能部门中工作;第二种是项目型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拥有自主权利并具有独立性,不仅分配任务,而且进行业绩审查;第三种是矩阵型组织,这种组织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中的资源和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既有项目型结构注重项目和客户的特点,又保留了职能型结构里的职能专业技能。

航天型号全周期研制属于较复杂的研制流程,其跨学科、跨专业的复杂系统工程的特点需要依托知识管理方法建立一个全面的组织形式,各岗位人员通过横向与纵向建立起相互联系,既各尽其能,又相互依托,有序完成型号各项研制工作。目前,其架构更类似于矩形组织,型号总体单位和分系统单位有着紧密耦合关系,总体单位进行总体规划,负责协调和服务,对分系统实施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各分系统在进行系统和单机设计时具有校大的自主权,而对市场和顾客最了解的人掌握着知识开发和利用的决策权。

2.加强团队建设

重视以人为本。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重要性,因为知识的开发、更新和应用都需要人来完成。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术诀窍,而在于他们是否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没有先例可寻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支配和应用创新知识。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和应用中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人才资源管理。

为了实现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研究院目前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员工将他们掌握的知识自觉奉献出来,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设立了优秀党员、突出技术贡献人员、青年拔尖人才等奖项,使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将航天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但目前奖励设置类别还比较少,不能覆盖更多的员工,应加强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奖项的设置,激发员工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重视团队建设。知识的交换不同于任何物体的交换,知识在交换与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范围扩大了,打破知识上易于抱残守缺的局面,而且可以从中衍生出新的知识,因此应大力提倡员工加强合作和知识共享。通过文件管理系统将型号和预研课题的相关文件进行统一管理,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均可以共享知识,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为型号间、专业间的内部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航天型号研制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基础,从而为将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型号间合作提供了系统平台;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企业内联网的使用使员工在知识上的合作和分享变得十分方便和有利,也使个人的知识积累成为企业的知识并档案化。

3.以知识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型号全周期研制流程管理

型号研制全流程设计包括方案阶段、初样阶段、试样阶段、定型阶段、批生产阶段,如图1所示。

航天型号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体系,知识管理手段逐渐渗透到型号管理中。目前,质量管理、成果管理、档案管理等均有其相关的管理文件、管理流程,完成了相应的知识管理工作,但在系统整合、切实发挥作用方面略显不足。这就需要完善知识管理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统筹策划,使各个设计部门、职能机关协调工作,在知识管理体系中设定关键节点,促进科研生产过程中有效知识的获取,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最终达到管好知识、用好知识、提升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组织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利用知识管理平台,在型号或预研项目中设置设计节点,实现对有效知识的收集。目前,在型号管理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行业标准,在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型号项目研制、预研项目研究时会产生大量的显性知识,如报告、文件、图纸等设计文件。知识管理过程中往往将报告、文件作为计划考核的提交物,考核在某一时间节点对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在知识管理中设置设计节点,该节点重点关注的不是进度,而是文件的有效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件的编写、提交,通过项目进度考核;由于预研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型号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可预期的关键技术设置专门的知识管理节点,便于对关注的重要显性知识进行收集。如果能够进行知识创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也可在该处设置知识管理节点,收集创新知识,采集和加工可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力争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更好地固化和传承。

图1 型号研制流程

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是以科研生产为基础,脱离了科研生产的知识管理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科研生产环节中,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不是简单的服务角色,而是要积极参与,成为提高设计水平、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人员注重信息处理、传递、系统构建;项目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注重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环节,以项目为依托配合完成好知识管理工作。同时,针对科研项目知识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交流,提高全员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知识和管理方法的共享。

4.以知识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型号全周期成果管理

在型号全周期研制的成果管理方面,研究院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型号研制过程中,以型号研制队伍为依托开展关键技术识别、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等知识成果;设计人员联合知识管理部门,在型号研制的全周期开展相关知识成果的梳理申报工作,及时整理型号成果树,并根据成果完成情况阶段性地组织开展奖项申报、专业申报等工作,及时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知识成果进行组织管理。另外,在型号研制中以工程组为单位,根据型号需求开展相关的关键技术交流、审查、把关工作,发挥知识成果的传递与转化应用作用,为型号研制提供保障。

在数据管理方面,研究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研究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地面试验数据、飞行试验数据、总装总测数据,但目前这些数据均分散于不同的设计人员手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数据流失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没有很好地发挥知识的重要作用。针对此问题,研究院统筹安排,组织开展了基于知识管理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通过数据管理系统使数据的保存、传递、获取变得非常的便利,数据流失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另外,通过使用数据管理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发挥知识成果的转化应用作用,真正让一个型号的全周期研制成果得以保存,并能够有效指导后续的型号工作。

猜你喜欢
型号关键技术研制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