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的重构
——内蒙古传统马头琴工艺的当代特征

2019-05-21 06:37王赫德李正安
关键词:琴弓马头琴生境

王赫德 李正安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100080)

引言

当代马头琴的工艺改革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庆典晚会,毛泽东主席听了马头琴演奏后根据其音域较窄、音量较小的问题提出适当改进工艺以提升其艺术表现力的建议。由此至今数十年,虽有意识形态及思维观念的调整,但马头琴的制作工艺始终能够坚持在传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创新。经过大量实地调研与访谈,概括马头琴工艺现代化改革的原动力包括以下几点:其一,马头琴艺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其演出方式从民间传统的器乐独奏及长调伴奏逐步向舞台化的弦乐表演转变,包括曲目内容的多样以及演奏形式的丰富,客观上促进了马头琴工艺的发展以满足不同表现形式的需要。其二,以齐宝力高为代表的马头琴演奏艺术家与张纯华、段廷俊为首的马头琴工艺师具有极强的历史使命感及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对马头琴工艺改革保有热情,并主动地积极探索。其三,马头琴受众群体的扩大和商业体系的成熟促使其原本松散的个体自娱式作业逐渐被专业化生产所取代,进而为马头琴工艺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技术的演进:从材料革新到制备考究

(一)面板

马头琴面板的材料选择及制作工艺是一项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游牧生活的特殊形态致使早期的面板多为皮质,尤以难产去世的牛犊或羔羊皮为上乘,趁热将其皮革整块剥下绷在准备好的琴箱木框之上待其自然风干而成。这样优质的皮面呈现出一种浑厚深沉的共鸣音色。虽深受草原牧民的喜爱,但其弊端也影响了马头琴的声乐传播:其一,因毛孔原因,皮质面板遇潮湿天气会变得松软以致音色黯淡、消沉甚至失声。其二,皮制面板材质较软,受力面积过大,加之琴箱内部没有支撑,妨碍了演奏技术的创新。上世纪70 年代,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依靠集体智慧试制成功了无毛孔的蟒皮面板,克服以往存留问题的同时将音域提高了一个八度,使得这一时期的马头琴音质呈现出高音清亮、低音浑厚的新特色。然而随着马头琴演奏进程的深入,以及舞台光电效果的发展,较高温度的舞台灯光会干扰蟒皮的弹性与面板的张力进而影响音准,演奏时就会因此问题不断定弦而影响乐队的整体演出效果。再者,皮面马头琴的音量较小,无法达到现代演奏场域的理想效果。为此,对音色极其敏锐的马头琴演奏艺术家齐宝力高与制琴经验丰富的段廷俊工艺师联合起来,借鉴同类琴箱的发声原理对马头琴面板进行了针对性的取长补短,于1983 年用梧桐木面和白松木面替换了原有的蟒皮面板。早期面板边框较厚导致共振效果不佳,经过对面板尺寸及边框厚度数十次的调整与实验后终使面板对琴弦声音的过滤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马头琴不但适应了现代舞台的效果,同时能够在协奏、合奏及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中始终保持自己独特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特征。

图1 著名马头琴工艺师段廷俊在制作琴箱

图2 安装铜制的蜗轮蜗杆结构弦轴

图3 琴杆浮雕刻花装饰

图4 琴体调整

图5 批量生产的琴杆

图6 批量生产的琴箱

(二)琴弦

传统马头琴的两根琴弦是由200 多根马鬃尾组成,琴声绵延的同时存在嘈杂声响,原因在于粗细不均、首尾不齐的马鬃尾会使得整条琴弦拉力不匀及震频不同而产生杂音。工艺师为改进这一问题寻访全国的声学专家,最终用锦纶单丝替换了原有的马鬃尾。由此马头琴的杂音问题得以避免,同时解决了马尾弦长度不够需要琴弦两头续接才能使用的难题。用锦纶单丝替代马鬃尾的意义不仅在于克服琴弦长度及消除杂音,更重要的是锦纶单丝拉伸强度及韧性远超马鬃尾,从而在技术上确立了马头琴多种定弦的可行性。

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研究,精选出了最契合马头琴制作工艺及音色表达的材料,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机械的投入与应用使得马头琴从原有“剜木为体”“轴以檀”的传统成型手法演化成木板嵌合为代表的现代制作方式。如马头琴为保证音质而需要在琴箱局部增加一个“曲面”,借助现代机械的力量可以迅速加工出精准的弧度,这是手工制作无法替代之处。再如,为了适应批量生产要求,用数控机床将3D 建模的马头及琴杆雕刻出来,经过手工对马鬃、马耳等部位的精雕细琢后不失为一件精美的手工艺术品。机械的介入和专业分工使得马头琴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变得更为高效,不但琴声品质得以保障,而且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为马头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构的优化:从部件完善到形制规范

马头琴的每一个部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细微的工艺差别都会影响琴体音质的输出。因此,当代马头琴构造的调整是将声学理念与制作工艺完美结合的过程。

图7 风格各异的马头装饰

(一)共鸣箱

传统马头琴共鸣箱内部没有任何结构支撑,随着马头琴的现代化发展,共鸣箱皮质面板因压力大而坍塌以及木面面板无法共振发声的问题凸显。由此,当代马头琴开始学习西方提琴的发声理念,结合自身琴体状况在共鸣箱内部安装了音柱与音梁。将音柱安装于共鸣箱内部高音弦方向的琴码下方,目的在于把琴码的震动与压力传导给背板。同理,音梁安装于低音弦方向的琴码下方,有助于低音弦部位压力较低的面板参与震动,这样使得共鸣箱内参与共鸣的面板面积扩大以提高琴体音量。通过调研得知,音梁和音柱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对其造型、体积及安装部位的反复实践和摸索中总结而来。可见,马头琴共鸣箱对音柱音梁构件的使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移植嫁接,而是对琴体传导与共鸣理念借鉴吸收后的再创造。

(二)弦轴

清乾隆年间文献《皇朝礼器图式》中有关马头琴类弦轴的记载:“内弦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长四寸四厘。”[1]11-14沿袭传统的马头琴弦轴由木质构成,将其插入琴顶用以固定琴弦,左右各一只,虽装卸快捷,但定弦时无法微调距离。当代马头琴参考吉他的弦轴为自己量身打造了铜制的蜗轮蜗杆结构弦轴,通常在琴杆的马头下弯处开槽,用锯延线将缺口锯开,然后安装铜轴(图2)。这种机械弦轴不仅便捷而且提高了精度,使得马头琴在定弦时更加的准确与稳定。

(三)琴弓

传统琴弓是由弯曲的木杆系住一束马鬃尾构成。这样的琴弓可以游刃有余地表现较为舒缓的曲目,但在展现连跳、快分等当代演奏弓法时则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善于思考的工艺师参考提琴琴弓的弯度,把琴弓由向外弯曲转变为向内弯曲,同时加长弓柄以增强其操控弹性。琴弓式样及工艺的改革成功促进了马头琴演奏技法快速多元的发展,丰富了马头琴的当代演奏体系。

“相比当代马头琴,传统马头琴并非是指一种固定形制的马头琴,更多的指称一种马头琴类乐器。”[2]510例如传统马头琴的长度没有统一规格,常在110~150cm 之间浮动,而有效发声弦长仅为50~55cm;当代马头琴在确定弦长基数的基础上,将琴杆高度调整为100cm,去掉了传统马头琴琴杆未起作用部分。再如当代马头琴琴弦改用锦纶单丝后经过日常多次实践确定了中音弦160根,高音弦120 根的标准。除此之外,当代马头琴的调整还包括共鸣箱尺寸及琴弓长度等。这是经过无数的马头琴乐手和制作工匠千百次的试制后,在琴体震动传声的优化配置与演奏者的舒适便捷之间找到的一个动态平衡点,乐手也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并获得了如潮的赞誉。尽管目前马头琴的形制依然在发展完善中,但基本上确立了当代马头琴的规范尺寸。(表1)

表1 当代马头琴尺寸

三、情感的再显:从审美亲近到精神疏离

数十年精益求精的工艺改革使得当代马头琴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的形态特征。笔者调研发现,琴体马头灵动的刻画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传统样式,可见气宇轩昂、脱缰欲驰的马头,还有活泼可爱、低头嬉戏的马头;部分面板和琴轴上不但嵌有精美的蒙古族银饰,而且精选松石、玛瑙等加以点缀。除此之外还包括琴身木料的因材施用、琴箱造型的精确调控,琴体色彩的和谐搭配等方面均彰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助力当代马头琴走进游牧世界的各个角落以满足不同层面乐手的审美需求。这些明快、简洁的图案线条与灵活生动的造型式样让原本稳定单一的马头琴具备了韵味十足的形式美感及装饰风貌,形成一种与当代大众审美亲近的视觉特征。

图8 完整的马头琴展示

图9 著名马头琴工艺师段廷俊的成果累积

马头琴的工艺改革与悦耳音色吸纳了更多的受众群体,以致市场的拓展带来了马头琴生产的批量化;原有的个体、家庭式作坊逐步被小型工厂所取代,成规模的流水作业替代了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熟练的工人不再会像传统意义上的民间艺人那样一边遵循制琴的自然规律,一边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量身打造一把赋予个人情感色彩的马头琴,反而像是一个个经过严格制琴工艺培训出的“技工”。现代马头琴的标准化生产淡化了工艺背后的主观色彩,生产者逐渐失去了制作艺术品的那种感受,更多是在追求效率的提高与利润增长,两者在精神上被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所分离。

可见,内蒙古传统马头琴工艺的当代化进程是一种依托客观情况自然而然的观念转变,诸多因素导致了传统马头琴工艺原来相对单纯、稳定的精神依托与文化意义逐渐消解,在民族性范畴之内,当代马头琴工艺重新构建出一种非常明显的“视觉亲近”和“精神疏离”现象。

结语

当代马头琴依托传统进行的工艺革新使得其在音质、音准、音量等方面更加适应现代化的演奏标准,同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通过各种契机、途径与外面世界构建新的关系。这是一种原生态自由体系向规范化工业体系偏移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头琴的工艺依然会在交织、互动、碰撞中不断地改进与变革。传统马头琴的存在与当代社会融合构成一种新的多元生存境遇,对此,我们大可不必区别传统或是新声,重要的是马头琴依旧能够保持一种鲜活的姿态进入更为辽阔的文化世界,向观众展现其独树一帜的声乐魅力。

猜你喜欢
琴弓马头琴生境
二胡琴弓形制规范数据化探究
词义推断题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那一夜的雨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十九世纪低音提琴琴弓
琴弓“父子兵”占领世界八成琴弓市场
马头琴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