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及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分析

2019-05-21 03:58赵黎明钟建勇郭贞芳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导水管中脑缺血性

杨 静,赵黎明,谢 陈,钟建勇,郭贞芳

缺血性脑卒中是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的脑细胞缺血缺氧后导致脑组织局灶性坏死的一种疾病[1],其致残率、病死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超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诊断方法,其能较详尽地显示患者脑部的形态学信息,但是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2]。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可利用增强造影技术提高诊断效果,但其增强造影可能对患者有一定损伤。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反映血流的方式和速度等信息,对血管管腔结构进行描述,二者已广泛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有研究发现[3-4],中脑导水管不流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大脑中动脉是颅内血管中最易发生狭窄与闭塞的部位,对二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而目前二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对比研究较少,因此,笔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以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9月笔者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纳入标准: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1 w;为单侧新发疾病;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无检查禁忌;临床检查资料完整;已行3D-TOFMRA与3D-CE-MRA检查。排除标准:无法有效配合检查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检查图像存在严重伪影,影响阅片;颅内肿瘤、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其中男 100 例,女 72 例;年龄 27~68(56.20±3.01)岁;合并疾病:高血脂34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 49 例;平均体重指数(22.48±1.29)kg/m2;平均病程(4.52±1.27)d。

1.2 MRI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1.5T MRI系统,标准8通道头线圈,梯度切换率为120 T/(m·s),最大梯度场为33 mT/m。以眦耳线为扫描基线,检查时要求患者仰卧、头部两侧对称,扫描时保持体位不动。

3D-TOF-MRA:序列为3D扰向梯度回波序列,横轴位采集容积包括颈内动脉的末端、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容积采集以Willis环为中心。参数设置:层厚 2 mm,采集层数 224,矩阵 256×320,翻转角 20°,采集视野 220×190,重复时间 20 ms,回波时间3.59 ms。

3D-CE-MRA:序列为3D扰向梯度回波序列,冠状位采集以Willis环为中心,采集容积包括颅外血管。利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60001)注入患者体内,剂量为0.1 mmol/kg,注射速率4.0 ml/s。造影剂注射完毕后,以同样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 ml。参数设置:层厚1.2 mm,采集层数128,矩阵212×320,翻转角 20°,采集视野 240×120,重复时间3.03 ms,回波时间 1.1 ms。

1.3 观察指标 扫描结束后,传输原始数据至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图像,通过三维旋转、放大至全屏进行分析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决定。(1)中脑导水管的流畅性:根据中脑导水管图像进行分级,5级:不流畅;4级:可能不流畅;3级:不一定;2级:可能流畅;1级:流畅;(2)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闭塞:远端血管无显影;重度狭窄:局部血管信号缺失,远端血管显影不完整;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远端血管完全显影;轻度狭窄:表示狭窄<50%,远端血管完全显影;正常无狭窄。(3)大脑中动脉M1(蝶骨段)、M2(岛叶段)、M3(岛盖段)段血管成像效果:血管显影浅轮廓不清为差;血管信号较强,轮廓基本清晰且有少量伪影,但不影响诊断结果为良;血管信号强度好,轮廓清晰且无伪影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中脑导水管的流畅性 3D-TOF-MRA与3DCE-MRA对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评定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多数为可能不流畅与可能流畅。

2.2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 在172例中,3D-CE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重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20例,轻度狭窄26例,无狭窄86例;3DTOF-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28例,重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20例,轻度狭窄25例,无狭窄77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2)。

2.3 大脑中动脉M1、M2、M3段血管成像效果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M1段成像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 3D-CE-MRA对 M2段、M3段血管成像优者比例明显高于3D-TOF-MRA(P<0.05,表 3)。

表1 两种方法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诊断结果比较(n=172)

表2 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比较(n=172)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征,约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50%左右[5]。MRI具有多参数成像、无辐射、无创等特点,在显示动脉血管方面具有优势。不过正常中脑导水管的直径不超过3 mm,使得常规MRI检查难以进行直观显示[6]。3D-TOF-MRA与3D-CE-MRA均可用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7],但目前两种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较少。

本研究显示,3D-TOF-MRA与3D-CE-MRA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评定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数为可能不流畅与可能流畅,表明二者对中脑导水管流畅性的诊断效果相当。在172例中,3D-TOF-MRA对大脑中动脉诊断为闭塞者28例,重度狭窄者22例,中度狭窄者20例,轻度狭窄者25例,无狭窄者77例,与3D-CE-MRA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也相当。

大脑中动脉血管可分为M1、M2、M3段,本研究结果表明(表3),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M1段显示无显著差异,但3D-CE-MRA检查对M2段、M3段血管成像优者比例明显高于3D-TOF-MRA检查,表明 3D-CE-MRA对 M2、M3段血管成像效果优于3D-TOF-MRA。可能是由于M2段起始于大脑中动脉的膝部,终止于岛叶环状沟,中间经过岛阈,且可围绕岛叶表面,此段血管分支丰富,是大脑中动脉分支最多的一个动脉段;而M3段位于大脑中动脉的岛盖段,其起始于岛叶的环状沟,终止于大脑外侧的裂顶端,此段血管充满了数量繁多的分支,以上两段血管均分支较多[8],而3D-TOF-MRA在大脑中动脉分支处的信号均较弱,使得其对大脑中动脉M2段及M3段的血管成像效果较3D-CE-MRA差。

表3 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成像效果比较(例)

综上所述,3D-TOF-MRA与3D-CE-MRA均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导水管流畅性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但3D-CE-MRA对大脑中动脉M2及M3段的血管成像效果优于3D-TOF-MRA。

猜你喜欢
导水管中脑缺血性
产前丘脑水平横断面超声观察孕11~13+6周胎儿中脑导水管及其与头臀径的关系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儿童听力突然下降查查大前庭导水管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麻醉过程中脑电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青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狭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