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非洲建设得像中国一样富强

2019-05-21 03:40吴健
新民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埃塞非洲一带

吴健

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人眼里,非洲代表什么?多半是灾难、疾病、贫穷、无法发展、部落争斗和跑向欧洲的难民。可要是真实走进非洲,特别是热烈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非洲国家,那意味着什么?人迹罕至的沙漠会通上铁路,最具地缘政治意义的海峡出现现代化港口,通信长年靠喊的地方有了TB级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在中国人眼中,非洲有着无限成长空间,在非洲人眼中,中国是自己发展的“一号朋友”。

不用找任何证据了,今年4月召开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有代表参加,这不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且非洲各国官员与专家早就在当地媒体上互通有无,历数中国在系统性发展非洲方面取得的各种成就,思考如何借力“一带一路”促进国家进步,正如曾来华留学的喀麦隆特战军官马雷跟自己的中国教官说的:“我们最热的话题是如何把非洲建设得像中国一样富强。”

“中国理念”自有道理

这是真实的故事:去年8月底,也就是非洲50多个国家领导人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中非论坛前夕,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特意来到非洲,但只访问了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她承诺投资50亿美元,以便成为七国集团里面“第一个非洲战略投资者”,微妙的是,她用了让欧洲与非洲“共同繁荣”的口号,这是直接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里抄来的。“这不奇怪,”华盛顿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说,中国理念在非洲的成功自有道理,“‘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是‘全球化2.0版。”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逐步落实后,非洲是响应最积极的大陆。去年9月中非论坛上,53个非洲国家再加上非洲联盟委员会批准《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然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包括经济最发达的南非和埃及)签署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谅解备忘录,20个非洲国家讨论进一步合作协议。截至2018年,中国已连续九年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国自非洲进口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高于外贸进口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水果进口增长将近80%,咖啡增长40%左右。投资方面,中国过去三年对非年均直接投资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几乎遍及非洲每个国家。根据中国国际商会的数据,超过3300家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了电信、交通运输、发电、工业园区、供水、建筑机械租赁业务、零售、学校、酒店和医院,其中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非投资的主力军。

“中非合作并非单向给予,对中国来说,非洲市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标准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姆·沙巴拉拉意识到,崛起中的非洲大陆亟需科技、专业、资本和项目,这都为中国公司开拓业务提供了可持续的商机。就进口增长率而言,非洲是世界上充满活力的地区之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2016年,世界进口仅增长5%,达到16.3万亿美元,而同一时期,54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贸易增长7.4%,达到4060亿美元。非洲大陆的年轻人口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各国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还需大幅迎头追赶,因此,增长前景基本上是积极的。“中国从不把非洲视为贫困大洲,而是作为平等的商业伙伴。这是值得其他寻求非洲商机的国家学习的。”德国经济非洲协会总经理克里斯托夫·坎嫩吉塞爾觉得,2018年11月,中国邀请非洲国家集体在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传“市场潜力”,实在是“精彩的一笔”。

要让市场潜力得到释放,一个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要跟上,让过去被分割的市场形成网络。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研究员库布斯·范施塔登举了东非的案例, “一带一路”计划中,与非洲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的南端计划是到达肯尼亚蒙巴萨港,有一条铁路将其连接到首都内罗毕,那里恰恰是东非的经济中心。得益于中国的参与,2017年5月底,蒙内铁路建成,如今每周运送旅客7000人,另一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成的电气化铁路则连接起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港口,这一网络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乌干达、刚果(金)、卢旺达和布隆迪都串联起来,也将内罗毕和次级港口拉穆连接起来,整个带活了东非经济。

与欧洲殖民时代遗留的交通网络不同,“一带一路”的连接以及中国出资建设的当地网络,不仅仅能够通过港口和内陆的连接促进经济交流,还能将地区中心连接起来。这样来看,“一带一路”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自殖民时代结束以来困扰非洲发展的一个问题——缺少连贯的跨境基础设施网络,这正是昔日殖民统治者之间缺少统一计划的结果,导致了各种截断的路网连接,使得非洲国家之间相互运输原材料和制成品非常昂贵,而许多非洲国家缺少路网维护又加重了这一问题。联合国曾这样计算过,把一辆丰田皮卡从日本运到科特迪瓦,反而比从埃塞俄比亚运到科特迪瓦便宜。“‘一带一路计划相关的地区路网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非洲的崛起大有帮助。”吉布提财政部长伊利亚斯·穆萨·达瓦莱毫不隐晦自己的看法。

富于对比的一幕

制约非洲发展的瓶颈里,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滞后竟被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视为最容易破解的,那么最难的是什么呢?人才不足!本届论坛期间,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等非洲官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层意思,“加快工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非洲需要中国帮助培养‘不带走的人才”。

来北京开会的吉布提总统盖莱,始终忘不了自己体验中国列车模拟驾驶室的感受。那是在3月28日,总统亲自出席吉布提鲁班工坊揭牌仪式,它由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首个鲁班工坊,面向非洲青年提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工坊包括轨道交通和物流商贸两部分,围绕服务亚吉铁路建设铁道运营管理、铁道工程技术以及吉布提工业园区建设商贸、物流等专业,所用实训设备全是中国最先进的设备。盖莱坐进列车模拟驾驶室,旋转钥匙,向上推动“牵引”手柄,启动工坊“驶出”的第一趟“列车”,当超大液晶视景显示单元上亚吉铁路两边的风景时,他兴奋地鼓起掌来,“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吉布提的最好礼物”。在工坊的背板前,盖莱写下这样一段话:“这里的技术和设施非常先进。因为鲁班工坊,未来的吉布提青年非常幸福。感谢中国!”

彭博新闻社记者蒙特·里尔看到了比盖莱总统更富对比性的一幕。那是两年前,他夹杂在由六辆白色丰田皮卡组成的义诊车队里前往吉布提阿尔塔村,这支队伍是由美国驻当地莱蒙尼耶兵营派出的,旨在改善美国人和非洲人的关系。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就把控扼红海与亚丁湾的吉布提当成军事要塞,不仅派驻重兵,还以此为基点出动“掠夺者”“死神”等无人机四处征战,“飞机嗡嗡声和炸弹爆音,就是你们给我们的直观印象。”给里尔做向导的当地人穆罕默德·哈雷·罗布莱直言不讳,美军在吉布提以及东非反了十多年的恐,但他的印象里,“恐怖分子”未见减少,“美国的足迹尽是打仗,连偶尔给我们看病的医生都是军人,你知道吗,这里要是总那么荒凉,走极端路线的人就会层出不穷”。

他特意给里尔指了指沿途望不到尽头的黑色长管子和等待铺设铁轨的新路基,“这是通往埃塞俄比亚的新的供水管道,是中国人铺的,还有那同样通向埃塞的铁路,也是中国人帮我们弄的。”言谈中,罗布莱流露出喜悦,特别是看到铁路路基时几乎要渗出泪花,“那是我的生命,那是我们的生命”。原来,罗布莱是早年法国殖民者所修的亚吉窄轨铁路的机务段长,为这些轨道工作40年,可火车终究在2003年停用了,因为狭窄的轨道无法应对大的有效载荷,出轨成了家常便饭,“我们以为美国或者欧盟会帮我们重建铁路,但他们不信任这个项目,我曾绝望地哭了。接下来是中国人来了,他们让铁路活过来了,我的灵魂也活过来了”。2013年中国开始铁路建设,已退休的哈雷和数以千计的吉布提人得到重新征召,在中国师傅手把手地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先用好柴油内燃机车,再用好电力机车,昔日无所事事、一贫如洗的劳动力都成了国家的宝贵财富。“有朝一日,”哈雷说,“这条铁路将延伸到苏丹南部,然后一路到大西洋边上的摩洛哥。”他向里尔预言,有中国技术支持的吉布提将是“下一个迪拜”,大量物流、贸易事业所产生的人才就成为这个弹丸小国的巨大资源,而且富裕起来的速度将快得惊人,“要不了多久,吉布提人就能坐着火车,在每年5月开始的假期里离开红海边上的闷热,前往埃塞凉爽的山区休闲”。

里尔从乐观的向导身上得到启示:美国枪炮解决不了的事情,中国铁路却能办到,“因为没有谁会向发面包的人搞自杀袭击”。

“中国方案”很接地气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无论中国人还是非洲伙伴,都意识到习主席一针见血指出的问题,“一带一路”是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让“中国方案”真正惠及当地,惠及民生。

杜凯姆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以南35公里处的一座小城,如今因贴着“埃塞制造”标签的皮鞋出口而在世界地图上声名鹊起。过去,那里是传统农业区,因土壤退化、人口激增导致结构性贫困,2010年,埃塞第一个工业园在此揭幕,后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出现了多家工厂,埃塞政府把“一带一路”倡议当成“国家机遇”。由中国鞋商开办的这些工厂为盖尔斯、CK、尼娜等著名品牌生产皮鞋,为超过7000名埃塞俄比亚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过去很少人认为埃塞会成为生产基地,可如今埃塞在发展劳动力密集、面向发达市场出口的制造业方面是“非洲模范”。杜凯姆的两家工厂每年生产大约500万双皮鞋,为Marc Rshe Coach和UGG等品牌代工,贴上“埃塞制造”标签,销往美欧市场。2017年,这两家工厂为埃塞带来3108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埃塞交通部长艾哈迈德·希德表示,借鉴中国经验,埃塞在2018年将工业园区数量增加到15个,以推动生产和出口,而新通车的亚吉铁路让没有出海口的埃塞工业有了“呼吸世界空气的窗口”。希德说,“分布在铁路线上的工业园改变了埃塞、吉布提乃至全东非的面貌,推动经济转型,方便货物运输”。“非洲劳动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喜欢努力工作。”杜凯姆一家鞋厂的中方总裁张华荣(音)说,对于开创了这个生产区的中国鞋商华建鞋业有限公司而言,在埃塞创办鞋厂可以将中国的技术优势与埃塞的低成本生产优势相结合,实现合作双赢。

埃塞工业园区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中国在赞比亚、埃及、尼日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也修建了经济与外贸合作区。这些工业区赢得“追赶汽车”的美誉,帮助欠发达经济体加强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中国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的24个国家修建75个经济与贸易合作区,截至2017年底,为当地政府提供了22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创造将近21万个就业岗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华建公司在埃塞的迅速成功证明,中国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不要以为中国只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包含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信息时代特征的“数字丝绸之路”项目也开始成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漫步有着“非洲优等生”之称的赞比亚,从基础商户纳税终端到国家的税控系统,再到税务信息化管理,处处都有“中国浪潮”的影子。在中国税务信息化领域,浪潮集团拥有20余年的实践经验。2017年,浪潮以IMS系统、税控终端、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整体软硬一体化、端到端的智慧税务整体解决方案等优势在九家竞标厂商中脱颖而出,将中国税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理念带到赞比亚。自2018年上线以来,IMS已稳定无故障运行10656小時,部署的2000台税控终端覆盖赞比亚16个城市和144个不同行业。“之前赞比亚收税靠人工,使用信息化管理后,改变了当地此前手写发票的历史,帮助赞比亚实现了税务发票从0到1的质变,大大提升了税收透明度,优化了投资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浪潮集团副总裁王军强说,系统还帮助赞比亚实现了有效控税,保证纳税人合理合法纳税的行为,带来约8亿赞币的税收收入,实现了国家税收收入30%的增长。而赞比亚发生的“中国式税务数字化”示范,也引得莫桑比克等国纷纷欢迎中国智慧税务方案入驻,在农业、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产生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路。”王军强说,建设“数字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企业的“独奏”,而是全球企业的“大合唱”。2017年11月,浪潮牵头联合思科、IBM、迪堡多富、爱立信等全球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一流的数据中心、云服务、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解决方案,与当地企业一起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已率先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突尼斯、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等国家开展项目。

非洲的发展不平衡,还包括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经验也让非洲国家心有所仪。国際肥料协会主席、印度农肥合作社联合常务董事拉凯什·卡普尔注意一个细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抗击饥饿危机的斗争中,中国化肥农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三十年间,中国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归功于科学、政府和行业有效联手,尤其科学家为更巧妙地使用化肥做出重大贡献。过去十年,中国农业专家张福锁带领团队对土壤和植物进行广泛测绘,确定土壤和植物的营养需求,而2018年获得国际肥料协会诺曼·博洛格奖的张卫峰教授拓展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评估了化肥的使用情况,后者发现过度使用氮肥提高产量——最高达到作物所需的1.74倍,水果和蔬菜甚至施用得更多——的做法增加了农业的环境负担,同时带来无计划的强化。为调整这种状况,中国着眼于到2020年使化肥使用零增长,同时政府、科研人员和行业界着手帮助农民实现无机和有机肥料之间的更有效平衡,减少环境负担。

但这不是简单的“少就是好”的经验,它需要在最佳水平上使用化肥等农业投入才能奏效的法则,没有“一刀切”的方案。例如,在整个非洲,估计75%的土地退化到影响生产力的程度,增加化肥的使用将有助于恢复每年损失的800万吨营养素。卡普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里面的绿色理念,能推动非洲学习中国的农业科技经验,“以合适的比率、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使用合适的产品”,即“营养管理的四个R”,要知道中国已建立全国化肥数据库,拥有计算最佳施肥用量的方法,能为非洲提供关键和迅速的方向修正,为加强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部门利润做出贡献。

“非人类”?对,也不对

“为什么中国和非洲那么志同道合,不能光看经济合作本身,更要看我们所保持的原则——相互尊重。”对于“一带一路”在非洲的“早期收获”,一位长期从事对非贸易的上海老板告诉记者,那里全是摆脱殖民统治才几十年的新兴国家,对涉及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地方尤为重视,而在他们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中国把“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当成自我修养,赢得了“最受欢迎大国”的“软实力名片”。

去年,他在坦桑尼亚剑麻主产地鲁代瓦谈业务,靠着中国人面孔和草草学会的斯瓦希里语单词——如Jambo(你好)、 Sawa(好)、Si sawa(不好),居然和上百个当地人成了铁哥们,政府官员和地方长老都给予“规定之外的照顾”,照他们的说法,“中国当然不一样,比所有国家都来得重要”。“我后来发现,鲁代瓦离四十多年前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不远,那段友谊在非洲人心里留下的烙印太深了,以至于我这个后人也能‘乘凉”。

当然,新时代的交往还是有些新变化,这位老板的坦方翻译挺有意思,他有部公司发的手机,而且每个月公家都往里头打话费,“可他每次给我打电话,都只打一下,然后就挂机,等我拨回去。他的回答很直接,中国人现在都很富了,不在乎这点小钱”。说的这里,这位老板哈哈笑起来。

“富而不傲”,中国用谦逊的姿态推进着非洲的“一带一路”事业,每个与非洲打交道的中国人都是这部伟大乐曲中的“不可缺少的音符”。与记者熟识的一位教授参与援非超过20年,其中在津巴布韦呆的时间最长。他至今都记得,一个周日早晨,他和同事从津方提供的宿舍步行前往食堂吃饭,走在前面的几个同事通过单位大门时被戴白色大檐帽的门卫拦住,交流片刻又继续走进食堂,门卫轻轻摇了摇头。等教授几人走到门口时,门卫又迎上来:“升旗时刻,所有人须驻足,向国旗敬礼。”大家这才注意到,远处正有一个门卫双手捧旗,以标准英式步伐走到广场中央,然后在旗杆下立定挂旗,就在他手拉旗绳欲升旗之时,教授身边的门卫立刻抬手敬礼,这些中国人立刻明白了,便立正向津巴布韦国旗行注目礼,升旗毕才再通过,那位门卫又向我们敬礼:“Thank you.China,good!(谢谢你们,中国,好!)”此后,凡是单位升降旗时刻,中国专家不论在户外还是室内,不论在忙什么工作,只要处在能够看到旗手操作升降旗的位置,都自觉起身立正敬礼,每每看到中国专家如此尊重自己的国旗,远近的津巴布韦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并报以感激的微笑。

不仅是津巴布韦,在加纳,在塞拉利昂,在几内亚,中国专家、工人、教师乃至维和官兵,都默默地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而在中国,数以万计的非洲学生乃至官员学习深造,光一个加纳就有6500名大学生留学中国,他们中1076人获得了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这些都构成了中非“一带一路”的心灵基础。

那位教授说,中国人吃得了别人不敢吃的苦,把国家形象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我们那时候去津巴布韦,先从北京飞到印度孟买,再飞到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最后抵达津巴布韦哈拉雷,飞了21个小时,再坐大巴去切古图,然后整整一年无休的教学培训,天天就是宿舍到操场,操场到宿舍——津巴布韦一个女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难得有一个节日联欢,她把怀孕的大肚子挺了又挺,对我们中国人说:“Youre inhuman(你们是非人类)!”

“非人类”?对,也不对。中国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曾有5.6万次的中国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远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今天有数以万计的中国技术人员在非洲从事各种合作项目,漫长岁月里,他们思念亲人,渴望团圆,但他们在“责任、荣誉、国家”的引领下,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继续投入到象征中非友谊的“一带一路”事业中。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共同记忆有望得到进一步弘扬,因为中非媒体合作也成为“一带一路”里面的重头戏。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报道,中国媒体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1958年在开罗成立;北京广播电台1967年开始向东非播送节目;2012年,《中国日报非洲版》和《中国与非洲》杂志在非洲各地创刊;2016年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成立,这些媒体中至少有一半的工作人员是非洲记者。中国为非洲记者推出大众培训方案,每年约有1000名记者或其他媒体从业人员在中国参加培训,他们被教授中国历史并旅行,一位参加培训的记者回忆,她曾访问相对贫困的陕西省的一个村庄,“其目的是通过表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就像非洲一样”。不仅如此,业务涵盖非洲约30个国家的民营付费电视公司“Star Times”赢得巨大成功,它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上,除了向非洲1万个偏远村庄提供太阳能卫星电视,还制作和分配内容,拥有非洲2400万付费电视用户中的1000万,其众多频道包括中超足球、功夫电影和肥皂剧,甚至为非洲演员举办比赛,将电视剧用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等配音,很少有西方广播公司会费心去做这件事。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丹尼·马德里-莫拉莱斯指出,在塑造大众舆论方面,“中非合作得很漂亮,孕育着巨大的政治价值”。

猜你喜欢
埃塞非洲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埃塞人911庆祝新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