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长更比水流长

2019-05-21 01:16周光辉
东坡赤壁诗词 2019年2期
关键词:首诗乡愁诗词

周光辉

诗词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我和胜辉先生是同胞兄弟,我是兄,他是弟。我们都生长在山清水秀的鄂东大山里,成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特殊年代里。虽然儿时的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但大山里的红薯南瓜,养育了我们;大山的神韵和灵气,伴着我们成长成人。后来,我们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但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始终记住了那片滋养我们的地方。再后来呢,我们兄弟俩都成了所谓的文人。他是全省著名的作家和诗人,而我则主要在行政岗位上历练。其文学修养,自然与他拉开了一段距离。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创作中,一直把对家乡的赞美,作为着墨的重点。我先后创作了《红土谣》《故乡情》等一批歌颂家乡的文学作品,而他涉猎的范围更广,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与鉴赏等诸多领域,创作的成就,也远高于我。这次,他应《东坡赤壁诗词》杂志之邀,创作的一组田园诗歌,就是其诗词中的一部分。我认为,他的这组诗词,不只停留在对田园山水的简单描绘和歌颂上,而是将笔端触及到了农村的现实问题,即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为“三农”发出了呐喊和呼吁。这才是这组田园诗最成功和可贵的地方。下面,我想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谈点看法。

一、浓郁的爱和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首歌,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幅画,乡愁是一生情。胜辉先生这组田园诗涉及的面很广,几乎囊括了当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去仔细品读,就会归纳出一条主线,那就是无处不在的浓郁乡愁。愁什么,愁“三农”,为什么愁,缘于爱。正是由于有了这份对故土、对乡亲深沉的爱恋作为铺垫,他的乡愁,才有内在的动因。正如他自已所言,“我爱,故我歌”。是啊,正是有了爱,所以,他才歌才诗才愁,并且把这份爱与愁,抒发得尽致淋漓。

他的诗,首先道出了农民的喜乐与忧愁。农民期盼什么?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农民害怕什么?害怕衣食无着,贫病交加。胜辉先生的诗,则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农民群众的心声。如他的《与村翁对语》:“与翁笑语话从前,曾亦辛劳爱种田。病患婆娘床不起,残侵老朽腿尤偏。家危幸有扶贫队,身困欣逢人户员。自此春风吹满屋,干群携手度华年。”就通过笔者与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农的对话,不仅反映了老农的现实困境,如诗的颔联所述,更反映了党的扶贫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即扶贫举措像春风化雨一样,给这个贫困农户带来的变化和喜悦,如诗的颈、尾二联所述,这就是在动情地为广大农民呐喊和代言。

其次是记述了农村的美丽与荒芜。今天的农村是美丽的,到处青山碧水,到处鸟语花香。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在诗人看来,天是美的,地是美的,人是美的,物是美的。所以,才有了他的《观蜓》:“蜓舞琉璃上,凌波试浅深。风尘谁解意?反复问莲心。”《醉秋》:“沽酒云霄里,倚秋向石眠。与枫求一醉,各据半边天。”《品菊》:“瘦骨凭风立,蝉衣向晚黄,一壶斟玉质,唇齿载秋香。”这些诗,不唯营造了一个好的画面,也营造了一个好的意蕴,比兴适度,意味深长,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当然,尤为可贵的是,诗人不只是囿于对美景的简单摹绘,而是冷静地观察到,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力的外出,农村出现的空巢现象和荒芜景况。他在《秋过乡村》中写道:“满山栗柿挂枝头,各捧红心对远忧。地掩蓬蒿驰走兔,田侵衰草牧闲牛。村前冷落炊烟谢,院内荒芜铁藓浮。遍访乡亲终未现,令人无计说离愁。”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忧愁的画面啊,柿挂枝头,无人采收,地驰走兔,田牧闲牛,村前炊烟谢,院内铁藓浮,乡亲终未现,无计说离愁。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农村的凄凉景况已十分严重,振兴乡村繁荣农村的道路还十分漫长,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的艰难与希望。另外,诗人还在他的组诗中,出于对农业和农村边缘化的担忧,不露痕迹地反映了农业的艰辛,反映了农村青年为追求富足而抛弃祖业外出务工,且把他乡作故乡的情绪。诗人的《乡村送别》就是例证:“子离桑梓离还远,儿唤爹娘唤未归。陌路唯求车马密,关山莫许雁行稀。”這两联画面悲戚,情感充盈,感人肺腑,把乡村送别时的那种不舍与无奈抒发得淋漓尽致。

当然,诗人写这组诗更多的还是为了揭示美好、歌颂希望的。我们惊喜地发现,诗人以其敏锐的视角,观察到了农村所出现的新生事物,并乐于把它们表现出来,以讴歌农业的希望所在。其中两首七律就是其代表作品。他这样写道:《参观龟山农业合作社》:“深山大壑笼轻烟,路转溪回别有天。白芨苗亲晴圃露,金银花笑柳丝弦。农人喜气连豪气,村寨新缘破宿缘。合作同心奔富庶,勤劳双手写宏篇。”《观福田白菊》:“望眼疑逢白玉堆,惊魂错愕一千回。肥丘似谬三秋雪,旷野如侵二月槐。采朵灵光簪脑海,撷支清气入茶杯。菊乡名远神州外,不绝行商滚滚来。”两首诗所肯定的都是这些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组织,这既是家乡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也是中国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诗人能够从农村万象中挖掘出来并加以赞美,同时,还呼吁更多的能人回乡创业,造福乡梓,表明了作者独具的匠心和爱心。

二、灵动的笔和墨

如果说作者这组诗的思想性毋庸置疑,那我觉得其诗的艺术特色,则更加突出。诗人言习练诗词未久,我认为,这个未久,未必是坏事,那就是少了很多的束缚。可以大胆地用吾心,抒吾情,展吾志,作吾诗,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我细品这组诗词后,感觉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诗的灵活。

“泼墨雄风发,挥毫胆气舒。字随龙凤走,情贯斗牛徐。”这是诗人在《义务写春联小记》中的两联对仗,这是诗人自已的灵动,是一幅活灵活现的人物画和迎春图。“愿结网牢囚淡月,且抛线实钓浮萍。蓑衣权作裘皮氅,斗笠翻成白鹤翎。”这是诗人在《渔人小照兼赠世明先生》中的描写。这是作者笔下人物的灵动。且这种灵动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取古人“孤舟衰立翁,独钓寒江雪”之意又反其意而用之,实在是妙不可言。

诗人不仅写人物的灵动,动物和植物在其笔下也变得鲜活起来,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我仅选两首与大家分享。其一《参观香猪养殖有寄》:“香猪春日浴轻寒,晃脑摇头正撒欢。小彘娇憨衔母乳,大稀刁狡撞栏杆。平生好做黄粱梦,此夕何期白玉盘。祸及身家终未悔,欣然饱食再闻鼾。”读完这首诗,你不觉得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淡妆淡抹的素描么,香猪的好动、玩皮、贪吃、鼾睡尽在眼前。其二《东河观荷》:“池塘水暖晓风吹,千顷青荷逞妙姿。琼盖连云摇碧浪,丹心对日舞红旗。扁舟似振蜻蜓翅,竿钓疑牵玉藕丝。净友何须轻一笑,乡愁总在别离时。”摇碧浪、舞红旗、蜻蜓翅、玉藕丝,这是静态的诗,又是舞动的画,更是多彩的照,是诗画照的完美结合。

诗人生长在大山里,那儿有他的根,那儿有他的情,那儿有他的魂。因此,在其笔下,总是挑着乡土,念着田园,唠叨着故乡的风物,刻画着那儿的山水草木,记录着它们的灵气和多姿。《夏访鲍家东湾》:“曲径盘旋接瑞乡,羊肠更比柳丝长。青砖黑瓦争蓬壁,紫燕黄莺斗画廊。千岭玉屏迷眼碧,一塘荷色透心凉。愿祈好景留人迹,莫使梧桐失凤凰。”这首诗就是一首家乡古村落的深情颂歌。其颔联,吟出了古村的神韵,颈联写出了古村的灵气,末联倾吐了作者的期望。吟诵全诗,其赞羡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另一首《回东河故里》,则是对变化发展中的家乡的放声歌唱。他是这样写的:“千回幽梦到东山,家在花溪九曲湾。楼错几疑归故里,途迷未识过乡关。心飞欲共娇姑舞,泉喷当随热泪潸。游子魂牵桑梓地,情长更比水流潺。”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首先表明了对家的期盼,千回幽梦到东山,家在花溪九曲湾。颔联展示了家乡的变化,颈联更加精彩,更加引人人胜,而尾联则表现出浓浓的思乡情怀。这首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把家乡的变化、进步、美好、灵韵,可谓刻画得人木三分。

作者这组诗中艺术上的成功,除上述两点之外,还有一点,即诗中特别是七律中的对偶句大都十分精妙,全为活对,有的还是流水对,绝无合掌之嫌。如《雨中访扶贫村》:“乡亲笑语融春意,村寨欣容正画姿。牵手当求肝照胆,扶贫应使骨连皮。”这些对句使人过目难忘,让人赏心悦目。读这样的对句,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总之,诗人才气充盈,实力雄厚,虽习练诗词未久,但成果斐然。作为兄长,我为之由衷高兴。当然,古人说诗庄词媚,个人感觉到他的上述诗词中,还有一些过于率性之处,有待他在今后的创作中进一步克服。不过瑕不掩瑜,也无损其艺术上的魅力。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就,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猜你喜欢
首诗乡愁诗词
《上课没人抢》
乡愁
诗词书法作品
乡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回头一望是乡愁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