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廊道 打造美丽湖南

2019-05-21 15:00胡长清
林业与生态 2019年3期
关键词:廊道湖南绿化

胡长清

去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意见》(湘政办发〔2018〕83号,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对全省范围内省级、市县级生态廊道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定。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湖南省成为全国继上海市之后第二个出台生态廊道建设意见的省市区,充分体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作风。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湖南坚持创新引领与开放崛起,大力实施生态强省战略,全省上下踊跃参与,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积蓄了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力量。为解决生态建设孤岛化和破碎化的问题,省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吹响了森林调优的号角。着力建设生态廊道,打造美丽湖南,可以说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力已聚。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生態廊道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

一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部门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具有首要地位、承担重要使命、发挥基础作用,应紧扣生态要求,紧贴社会需求,紧握时代机遇,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作出努力。构建生态廊道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探索,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需求的民生工程。林业部门要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主动担当起生态廊道建设先锋队的责任,携手相关部门一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标准,努力打造水岸绿道、交通要道、景观通道等生态廊道,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生态格局,筑牢生态廊道安全屏障。

二是加快生态强省建设的战略举措。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出发,把生态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设生态强省,纳入“五个强省”战略目标,吹响了湖南从绿色大省向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生态强省转变的冲锋号。湖南林业作为全省生态强省建设的主战场,在省林业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三大重点领域以及“森林调优、湿地提质、城乡添绿、产业增效、管服做精”五大工作主题,认真谋划,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生态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是全省林业部门落实生态强省的战略举措,是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森林调优、城乡添绿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全省生态廊道规划范围内实施造林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措施,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有利于推动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使湖南的林业更美、生态更优、实力更强。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从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做起,解决好群众能够喝干净的水、吃绿色食品、呼吸新鲜空气、居住环境优美等问题,从而构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起高质量发展。湖南的生态廊道建设,以长江岸线湖南段、一湖四水、主要公路和铁路、民用机场为建设范围,覆盖区域宽,涉及民众广,对生产和人居环境正向影响大,能有效解决廊道沿线生态单元破碎、孤立和分散问题,修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绿化断带和环境破坏问题,提升廊道沿线绿化美化水平,逐步构建完整的廊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将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人与自然亲近机会,为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二、强化工作举措,着力打造美丽风景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意见》的出台,为全省生态廊道建设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提出了措施。围绕《意见》的落实,全省林业部门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要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作用,把编制生态廊道建设规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出台《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已经列入省委2019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省级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道路、水系、空中航线等不同廊道的特性,以及森林小镇、秀美乡村、生态绿道、彩色林带等特色区块,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与各项各层次规划紧密衔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要突出科学性、可操作性,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体现地方特色,实现省域全覆盖。各市州、县市区要以省级规划为遵循,结合各地实际和特点,加快推进地方生态廊道规划编制工作,逐步构建起湖南生态廊道建设完整的规划体系。

二是要强化资金保障。钱从哪里筹?用钱怎么管?这是影响全省生态廊道建设成效的要素瓶颈。《意见》中,明确了各级财政对生态廊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资金以省财政补助为主,属地自筹为辅,市州、县市区生态廊道建设资金以市州、县市区为主,这一政策为生态廊道建设资金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投入。同时,随着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入,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起多渠道投入、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的生态廊道建设投入机制。一方面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争取将生态廊道建设与管护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长(珠)江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项目上向生态廊道建设倾斜,建成的生态廊道争取纳入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范围,等等。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对生态廊道范围内的林地依法进行有序流转,引进社会资金,积极鼓励探索生态廊道多种建设模式,如工程项目委托代建模式、大户承包模式等,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管理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廊道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生态廊道建设财政资金的管理,出台《省级生态廊道补助资金考核管理办法》,从资金拨付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充分发挥好资金效益。

三是要实现部门联动。生态廊道建设不同于以往的主要交通沿线裸露山地造林绿化,也不是单一的绿色通道建设,可以说困难更多、难度更大、整体性更强,特别是涉及用地、资金筹集、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操作更复杂,建设内容更丰富。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必须要多部门联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意见》指出,各级政府承担生态廊道建设主体责任,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加强考核管理,将生态廊道建设任务纳入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任务,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开;强化部门联动,对林业、发改、自然资源、财政、交通、铁路、农业农村、水利、审计等部门的建设任务明确分工,整合部门的绿化项目资金,实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落实责任,上下结合,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三、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受建设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生态廊道建设尤其是综合性的大型生态廊道建设,目前在全国少有可参照的成熟案例,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创新、开拓前行。结合当前湖南林业发展情况,要进一步拓宽生态廊道建设路径,把生态廊道建设更深入地融入到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中,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与长江岸线湖南段造林绿化相结合。“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湖南段时再次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把生态廊道建设与长江岸线湖南段造林绿化相结合,能够形成更大合力,助力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修复,意义十分重大。2019年,我省将把长江岸线湖南段纳入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试点示范线,以增加长江岸线林草覆盖、丰富长江岸线生态景观、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快构筑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到2020年,全面完成长江岸线湖南段1000公顷新造林和林分改造任务,着力推进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和自然保护地保护恢复,初步形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建成岸绿景美、绵延百里的沿江美丽绿带。

二是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绿化相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保护和修复长株潭绿心森林生态系统,对发挥其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将生态廊道建设与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绿化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解决该区域裸露山地生态脆弱、水土保持功能差、景观功能弱、碳汇功能低等问题。今年我们将在绿心地区选择一条交通干线开展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绿心地区生态修复。根据前阶段调查和规划,2019年将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绿化,2020年完成已造林的补植补造和培兜抚育,连续抚育管护3年,到2023年初步形成与周边森林相融的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近期造林绿起来、中期景观好起来、远期生态强起来的目标。

三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相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门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林业部门牵头负责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省委、省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明确林业部门牵头负责绿色村庄建设、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等工作。做好村庄绿化美化工作,不仅是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需要,更是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村庄作为生态廊道建设范围中的一个“点”,是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节点和出彩的亮点,应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与生态廊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到2020年,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绿色村庄建设参与率、达标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任务,并建成一批省级、市级、县级“绿色村庄”示范村。

四是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相结合。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长(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构筑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生态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造林补助和森林抚育补助等森林资源培育项目的设立,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蓄积量,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这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每年平均为湖南新增营造林面积100多万公顷,全省森林资源总量得以迅速提高,生态优势更加明显。把生态廊道建设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结合,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利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成熟的管理方式、技术标准,更快地推动生态廊道建设落地和推广;另一方面在安排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资金时,可以向生态廊道建设倾斜,通过资金整合,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机制,进一步充实生态廊道建设资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目的。

生态廊道建设是基于山脉、湖泊、河流、道路、空域的连通性特点,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而构建起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这是一项具有全域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战线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争通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在三湘大地上构建出一幅“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美景,为打造美丽湖南贡献林业力量。

猜你喜欢
廊道湖南绿化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郑州市2014年拟再建千公里生态廊道 共涉9条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