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的应用

2019-05-21 04:53毛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济效益

毛燕

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是指在原路基层铣刨的基础上,利用原路旧混合料,掺加适量水泥等材料,构成新的基层。相比传统施工法,再生技术更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是道路工程改造维修施工的首要方案。该文以某道路工程为依托,在全面了解道路病害的基础上,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传统大修施工方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由此得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更具经济性,应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在道路运营阶段,因气候、环境及交通荷载等原因,沥青路面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象块裂、沉陷、车辙等,此类病害的长期存在,将对路面平整性、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修筑的公路工程,已经进入大修阶段。当前,我国道路维修养护技术也不成熟,废料浪费较为严重,象我国每年高等级公路维修公里数已达到3.6万km,以10年作为大、中修周期进行分析,象12 m为路面宽度,20 cm为维修平均厚度,则每年将有8 640万m?废料产生用于道路维修。大量废料的产生,势必会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资源。为此必须选用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公路维修养护。

1 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自建成通车之后,多年来对沿线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通车至今,交通量日益增多,超载超荷问题严重,导致路面病害逐步显现,象网裂、车辙、沉陷等,从而加重了公路养护成本,更对行车舒适性、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影响。通过测量可得,该路面调查情况如下:

(1)该路段病害以龟裂、破碎为主,基层损坏较为严重,结构性破坏较为普遍。

(2)相比超车道,路面主车道损坏程度更重。

经过现场勘查,18.8 %为该路段路面破损率DR值。按照评价标准,以次等为该路段路面破损状况等级。为了更好地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决定对此路段进行维修。该路段总长度为9.39 km,150 240 ㎡为路面大修面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可选用水稳碎石再生基层进行施工。要求先将旧路面层刨除,以就地再生旧路基层作为新路基。该施工工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旧路基材料,还能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施工工艺

2.1 施工方案设计

该文主要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要求先收集旧路面材料,为再生利用提供材料,随后做工厂化处理及应用。针对收集到的水泥板块,需做清理工作,保证板块无杂质。因水泥混凝土板块位于沥青面层底部位置,需先铣刨除去沥青面层,才能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拆除。整体施工方案如图1所示。

2.2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先做好沥青面层铣刨工作,应按照7 m/min的速度选用维特根2 m铣刨机进行施工,当路面宽度为15 m,8 h工作量为450 m左右。完成铣刨工作,有水泥混凝土板块露出后,才能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块,避免因不同结构层台阶高差出现事故。根据施工要求,可选用现代210型液压破碎机施工,该机械每小时工作量为120 ㎡/h,以每天工作8 h计算,每天工作量为120×8=960 ㎡/天。如一个车道宽度为3.75 m,则每天工作量为256 m,该项目破碎机共用3台,则每天工作量为768 m。

2.3 施工流程

2.3.1 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对路线中线、边线进行放线,并以20 cm为间隔,适当调整中桩及边桩高程。同时应复核路面标高,以100 m为间距进行水准點布设,便于检查及施工。

2.3.2 铣刨旧路面

先分层铣刨原有沥青路面,并将旧路面拆除,通过测量人员进行现有高程、设计标高等参数的测量、计算。在完成高差计算作业后,需在所有桩号上做好标注。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针对旧路面选用液压破碎机按照点对点的方式,打孔成缝,促使其开裂。随后选用挖掘机、渣土车等设备集中清理干净拆除后旧路面成块废渣。

2.3.3 摊铺及压实

旧路面破碎之后,需要及时拌和旧混合料和水,用水带,将水车(前)与再生机(后)连接,保证2台机械同步前行,保证在含水量最佳状态下拌和、摊铺形成再生混合料。

压实施工时,应先确定压实系数。计算公式如下:设计厚度×压实系数=松铺厚度。因旧基层具有较低空隙率,再生后将会大大增加其体积,为此,可利用试验路铺筑的方式,获取再生材料压实系数。

再生机行走于再生材料表面时,将会压实轮迹位置的部分材料,但处于两轮胎之间的部位无法压实。在整平前,必须先压实该部位的材料,保证路面所有材料密度相同。要求选用胶轮压路机做预压实,压实遍数3遍左右,随后选用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基本4遍就可达到压实度设计要求。完成上述作业后,按照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测量标高,根据标高再用平地机整平再生基层,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2.3.4 接缝施工

横向施工缝与纵向接缝是常见的2种接缝类型,横向施工接缝与道路中心线垂直,主要是由再生基层分段施工引起的。而纵向接缝则是由于再生设备宽度的问题,在重叠施工过程中产生,该接缝与道路中线平行。为了保证再生路面施工的整体性必须做好接缝施工。

第一,横向接缝。为减少此类接缝产生,尽可能地避免停机,保证机械运行的连续性。如横缝已产生,需选取人工方式进行处理。在横缝处理中,应对再生拌和混合料及水泥等材料添加问题综合考虑。施工前,必须对水管输水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及时排除水管内的气体,保证再生混合料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纵向接缝。相比施工道路宽度,再生机作业宽度较小,整幅路面需多次完成。为此必须对道路宽度、断面及路面厚度等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合理控制各次施工的有效宽度,保证重叠质量。

2.3.5 再生層表层处理

为增强再生层水稳定性,应做好表面防水施工。也就是说,需在压实最后环节,将一定量水适当加入再生层表面,通过轮胎压路机碾压局部细料,随后对粗粒料空隙进行填充,保证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防水层。

因再生混合料较为粗糙,且具有较差黏结性,因此做好表面处理工作极为困难。基于此,需将细料掺加至再生层内,对其组成改良,从而降低处理难度。在交通开放后,极易出现再生层被破坏的现象,为此,必须做好保护措施。如单封层表面处理等。通过上述方式,有效提高再生层施工质量。

2.3.6 养护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可选用塑料薄膜覆盖法进行养生。要求在再生层成型且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薄膜覆盖养护,养护周期为7d。为避免风将薄膜刮起,必须做好压边作业,从而提高基层湿度。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可对旧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在再生利用旧路路面基层时,可形成一层新的路面基层。而传统施工法,要求推除重建,这是一种完全否定原路的做法,要求将旧路挖除重新进行基层设置,还要求运走旧路废料,两种施工方法相互对比分析,再生技术更具经济效益。为此,该文对传统大修技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施工费用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具体见表1。

由此可见,该路段基层选用再生层时,相比传统大修技术,可节约18.5元/m2,总成本节约277.94万元,同时废料占地较小,可减少占地面积22亩。同时,再生技术更具有交通干扰小、施工周期短、环保作用良好等社会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再生技术的应用,可使旧路面内的废料变废为宝,再次利用,这种施工工艺,不仅能够循环使用废旧材料,还能增强原路面强度,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同时,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郦少义.浅谈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路面改造中的适应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3(6):289.

[2]张媛媛,孙杨,王珏,等.冷再生技术应用及经济效益评价[J].化工管理,2016(33):186.

[3]刘巧珍.旧路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7(Z2):79-80.

[4]何敏杰,钱炯,唐靖.刍议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5):145.

[5]潘学政.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浙江省04省道大修中的应用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06.

[6]何东坡,金钊.基于空隙率的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16(4):145.

猜你喜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