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9-05-21 04:53杨晓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碎片化PPP模式海绵城市

杨晓伟

摘 要:该文以某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为基本研究点,通过对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规划的作用、PPP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海绵设施“碎片化”进行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同时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海绵城市;“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建设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自然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水文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

在试点区域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象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做到规划合理、如何避免项目的“碎片化”、如何界定PPP模式下政府与企业的责任等。想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涉及到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联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体制机制调整等方面内容。

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概述

该文以约20 km2的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试点区域内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情况。该区域分为建成区和新建区两部分,其中,建成区约9 km2,新建区约11 km2。试点区域内的海绵城市工程项目按投资形式的不同,分为PPP模式、政府投资模式和企业自主投资类模式,此外,还包括技术规范类、研究类、建设管控类、绩效评估类等非工程项目。研究表现,在项目的整体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制约性问题。

1.1 整體规划不合理

试点区域的部分项目规划未获得批复,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缺乏专项规划的指导,致使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整体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只有通过前期专项规划建设,将建设要求、管理规定、保障措施、技术标准等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才可以为试点区域项目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1.2 项目的“碎片化”

试点区域由于缺乏适用于全市范围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宏观系统化方案的指导,使得区域内部分工程项目的建设不能与该市海绵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达到高度契合的效果,仅汇水分区内的项目就不能做到建设的一致性,建设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1.3 建设项目不到位

试点区域内PPP模式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改造地块分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而各产权单位对改造项目存在分歧,致使项目实施不顺畅。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到管网、道路、市政设施等不同单位,给PPP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很大难度。

2 海绵城市建设合理规划的解决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上就是构建城市的雨水系统,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2.1 海绵城市建设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可实施性

编制具有强指导性、实施性的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建及改扩建的项目,必须要以建设海绵城市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总体设计,在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进行严格把关,项目验收时也需要对项目的"海绵度”进行验收检查。

2.2 识别问题,聚焦问题,系统化统筹推进区域内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全面系统地梳理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理解误区和建设障碍,要把握关键问题,从长远着手,制定近期和远期规划,使之成为科学、持续的推动力,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3 PPP模式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对策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建设模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条高效、可行的途径,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探索模式。引入PPP模式,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本的优势,整体协同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3.1 发挥PPP优势,探索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新技术、新材料

PPP建设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市场的力量,将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交给最擅长的专业公司,把政府从不擅长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灵活性,积极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进而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中。

3.2 引入PPP模式,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PPP模式的海绵城市建设中,政府机构需要负责协调城市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工作、压实责任。在项目前期阶段,如果只由PPP项目公司履行项目主体责任,不仅超出了PPP项目公司的能力,最主要的是PPP项目公司并不能够完全代表政府行使相关权利、承担相关责任。为此,需要认真梳理项目的各项事由,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前期规划、立项手续等工作宜由政府机构作为责任主体;PPP项目公司则应该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如果PPP项目公司对规划干预太多,则会增加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项目管理风险。在权责明晰的基础上,建立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因属地政府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负总责(即责任主体),所以应该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终绩效考核系统。

3.3 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涉及到的权属单位多,项目管线复杂,单一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困难,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海绵城市项目改造工程,涉及到小区基础设施的更新问题。在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就需统筹考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解决地块问题,最好采取“1+N”模式,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所谓“1”,就是由责任主体申请立项一个主体工程项目,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解决小区物业式管理、路灯修复、安装监控、拆除停车位地锁、健身娱乐设施的修复与更新、房屋屋顶修复改造、小区绿化等问题),“N1”则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N2”则为其他工程(如供水管道改建修复,供热管线、再生水管线、雨水利用管线同步改造升级等问题,也可以列入海绵城市建设主体工程),“1+N”同步实施,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小区的环境质量以及同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更要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性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只有两方面共同发展,才能科学有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车伍,杨正,赵杨,等.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3(16):13-19.

[2]车伍,赵杨,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冷思考[J].南方建筑,2015,1(4):104-107.

[3]车伍,闫攀,赵杨. 国际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及剖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8):45-51.

[4]耿潇,赵杨,车伍.对海绵城市建设PPP 模式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7,1(24):C1-C10.

[5]张剑智, 孙丹妮, 刘蕾,等.借鉴国际经验推进中国环境领域PPP 进程[J].环境保护,2014(17): 71-73.

猜你喜欢
碎片化PPP模式海绵城市
想象力都去哪了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