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2019-05-22 09:32杨成栋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蘖降水植株

杨成栋

1试验目的

本试验主要探究不合理施肥与分蘖产生的相关性;对比去分蘖与不去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跟踪调查分蘖后期生长情况。

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科技园区,属淋溶黑钙土,前茬大豆,地势平坦,肥力均匀。

3试验设计

3.1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德美亚1号。

3.2试验方式。试验采用机器施肥、机器播种方式;使用条田对比,每个处

理6根垄,垄宽1.1m,垄长30米,小区面积198m2。

3.3试验施肥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各处理情况如下:

处理1:常规施肥(尿素230.3公斤,磷酸二胺244.4公斤,硫酸钾119.9公斤),去分蘖。

处理2:常规施肥,留分蘖。

处理3:增施肥,底肥施用300公斤尿素、二铵225公斤、硫酸钾100公斤,追肥尿素175公斤;去分蘖。

处理4:增施肥,底肥施用300公斤尿素、二銨225公斤、硫酸钾100公斤,追肥尿素175公斤;留分蘖。

4试验调查

4.1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为出现分蘖后每隔15天调查一次,授粉结束后15天后进行一次调查、在收获之前进行一次调查。去分蘖处理,在每次调查后将分蘖去除。

4.2调查点次。每个处理调查3个点次做为重复,每个点定株50株(2.5m2),4垄。

4.3调查方法。在出现分蘖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点次,将点次固定做记号,并将点次内所有植株标记上序号,每次对所有植株进行定点调查。

4.4调查项目

单株分蘖数目:一个植株上长分蘖的数目。

最大分蘖高度:单株植株最大的一个分蘖的高度。

最小分蘖高度:单株植株最小的一个分蘖的高度。

平均高度:所有分蘖的平均高度。

分蘖授粉或结穗:调查点内每个植株的每一个分蘖是否有抽雄、授粉结穗,物候期调查、室内拷种及产量分析。

5结果分析

5.1气象分析。春季气温高降水少,3~5月份平均气温4.7℃比常年高2.5℃,降水量66.0mm,比常年少8.7mm日照时数比常年少93.9小时,高温少雨利于春播。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6月份降水多,7、8月份分别比常年少111.2mm、45.0mm,其中7月份降水量是我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个少雨月份,使玉米受到了严重旱灾,从7月初到8月4日,35天中无一场≥10.0mm降水,使玉米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9月份气温高降水偏多终霜晚,无霜期长。9月份平均气温13.2℃比常年高1.4℃,降水148.6mm,比常年多80.1mm,这一时期降水偏多不利于玉米的脱水。

5.2分蘖产生的因素。玉米具有分蘖能力,茎基部的腋芽可以萌动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经过长期的驯化及选育,在正常条件下使用的普通玉米品种表现为不分蘖或分蘖很少。但生产中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肥力过高、种植密度过稀等因素造成的植株营养过剩气象条件异常,均可以刺激分蘖的发生。

5.2.1气候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玉米分蘖的主要因素之一,王小星等研究发现光是分蘖的决定因素,光照充足有利于延长分蘖期、提高分蘖率、促进分蘖生长。王如芳等对玉米分蘖进行连续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6、7月份缺少降水的条件下,玉米基本没有分蘖产生,缺水影响分蘖发生。玉米是喜温作物,高温利于分蘖发生,但温度过高会抑制酶活性,影响分蘖生长。

5.2.2肥料。目前肥料对分蘖的影响说法不一,方向前、闫平伟等人认为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长及收获产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高肥可提高分蘖发生的概率,氮肥对玉米品种分蘖的促进作用高于磷肥和钾肥,氮、磷、钾3种肥料全施的效应大于其中任2种肥料配施。

5.2.3品种。陈煜(1987)、王如芳(2012)、王小星(2010)等大量实验证明分蘖的发生与玉米的品种和类型有关、普通玉米几乎没有分蘖法生;此外,有研究发现陈种子分蘖发生概率高于新种子;此外大量研究发现,密度和播期也是影响分蘖发生规律及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5.3生育期调查

5.3.1玉米生育进程调查。从分蘖调查表、可以看出,ck1、ck2处理分蘖较多,常规施肥处理分蘖数高于增肥处理。分蘖在第二次与第三次调查期间生长最快,增长速度是第一、二次调查期间增长速度的2-3倍,是第三、四次调查期间增长速度的3~4倍,这一时期处于玉米拔节期;第三次到第期间分蘖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授粉后期分蘖开始萎蔫,到收获期分蘖基本消失;这一规律与玉米生长规律有一定的关系,分蘖变化最剧烈的时间是6月27日到7月12日,这一时期是玉米营养生长旺盛的阶段;玉米在7月23日授粉,在授粉后第15天(8月7日)调查发现分蘖几乎没有生长,这一时期玉米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主枝几乎不向分蘖提供营养。

5.3.2室内考种及产量分析。用SNK法多重比较对室内考种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各处理株高、穗位高、穂长、穗粗均无明显差异;处理3、处理4(增施肥处理)行粒数与穗粒重略高于处理1、处理2(常规肥处理);处理1、处理2(去分蘖)的秃尖略低,各处理百粒重无显著差异。

从产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增施肥各处理产量高于常规分处理,最高增产6.8%;处理1与处理2对比发现,去分蘖的产量比留分蘖的产量低1%,同一施肥处理产量相差不显著,去、留分蘖对产量影响不大。

6总结

除肥力外,分蘖产生还需一定的气象条件,光是发生分蘖的决定因素,光照充足有利于延长分蘖期、提高分蘖率、促进分蘖生长;玉米是喜温作物,高温利于分蘖发生,但温度过高会抑制酶活性,影响分蘖生长;水份是分蘖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干旱少雨的年份,分蘖几乎不产生。今年春季降水比常年少8.7mm,日照时数比常年少93.9小时,且7月份降水量是我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个少雨月份,使玉米受到了严重旱灾,这些因素导致玉米几乎没有分蘖的产生。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去、留分蘖处理的生育进程相差不大;分蘖在作物营养生长旺盛期内生长快速,作物授粉后几乎不生长,到收获期萎蔫消失;肥料不是影响分蘖发生的关键;增施肥处理的产量略高于常肥处理。

(作者单位:164131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猜你喜欢
分蘖降水植株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降水现象仪模拟软件设计与实现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