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行对侧眼眼底检查的作用

2019-05-23 09:04彭胤君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光凝毛细血管光斑

彭胤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底血管病变[1]。在临床工作,常见到单眼患病的同时,其对侧眼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为此,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对侧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于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对侧眼眼底改变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单侧眼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60例患者中,女25例,男3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7.6±3.2)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佳能CX-1眼底荧光造影相机进行眼底检查,4~6 s内静脉注射20%的荧光素钠(批号:H20130649)3 mL,观察其造影片的特点。

1.3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中,35例患者采取美国IRIDEX532眼底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前常规测视力、眼压,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后对病变部位进行激光治疗,激光参数:激光输出功率250~500 mv,光斑大小:后极部200 μm、周边部300 μm;曝光时间:0.25~0.3 s,光斑密度:若有新生血管形成,则光斑间隔1/2~1个;患者眼底病变若未见新生血管,则光斑间隔1~2个;光斑反应:若存在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采用Ⅱ~Ⅲ级大小光斑,若无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使用Ⅱ级光斑。若毛细血管的无灌注区范围>5 PD,且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2~3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对于存在黄斑水肿者,可先行该部位格栅样光凝。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且合并黄斑水肿者,对黄斑部位、毛细血管无灌注区依次行格珊样光凝、播散性光凝。对病变严重者,可重复射击至病变消退。分1~2次完成。25例患者采取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 (0.5 g*30粒,国药准字Z20030017),每次1.5 g,每日3次,30 d连续口服,1个月后复查,若无不良反应,连续服用2~3个月。

1.4 疗效评定 参照相关文献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具体见文献[2]。本文以治愈、有效、显效为临床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侧眼异常改变情况分析 共收集60例单侧视网膜血管静脉阻塞者,其中52例健/对侧发现病理性改变,占86.67%,具体见表1。

表1 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侧眼异常改变情况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视网膜激光光凝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光凝治疗能够减少视网膜缺血缺氧面积,封闭大片无灌注区,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从而使新生血管形成减少。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视网膜激光光凝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提示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与文献报道的结论一致[3]。

临床诊断视网膜静脉阻塞通常采用FFA进行辅助诊断,与此同时,对侧眼亦可发生诸如视网膜动脉变细、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等造影改变。本研究中发现有86.67%患者对侧眼眼底病理性改变,与文献报道的数据一致。其中12例中央静脉阻塞及3例鼻上支静脉阻塞患者对侧眼均有病理性改变。而1例单侧中央静脉阻塞及2例颞上肢静脉阻塞患者对侧眼中均出现达到治疗指征的毛细血管无灌注,提示此类患者就诊时应注意检查对侧眼有无病理改变情况。本研究发现13.33%患者对侧眼存在周边视网膜病变,提示在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需要对周边血管进行筛查,以及早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多数对侧眼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因此,有必要行对侧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单侧视网膜静脉阻塞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光凝毛细血管光斑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有趣的光斑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大光斑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视网膜浅脱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