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5-23 09:04彭文晶卫琦琼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喉癌依从性护理人员

彭文晶 卫琦琼

喉癌是头颈部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当下关于喉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长期吸烟是喉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国内喉癌的患病率在全身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2%,50~70岁中老年人是本病的易发群体,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1]。喉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中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也要承受术后程度不一的发声困难或呼吸通道异常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为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度过围手术期,树立征服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诊断、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排除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精神类疾病以及妊娠与哺乳期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48.9±6.3)岁;全喉切除术者16例,部分喉切除术者14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49.6±6.7)岁;全喉切除术者23例,部分喉切除术者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体位护理、各项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留置管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三时段。①术前护理:做到“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多数患者诊断为喉癌后,心理承受较大压力,有不同程度焦虑、悲伤、失眠等症状,对手术治疗效果持有较大疑虑,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拒绝配合手术的行为。此时心理护理的重点是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积极与其沟通,做到言语准确、语气亲切,结合患者实况告知手术治疗必要性、术后注意事项等。二是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很多喉癌患者不愿意讲话,害怕被别人忽视,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情绪产生较大波动。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疑虑,明确其内心需求,建立信任的桥梁。对患者进行思想教育,并动员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关心,以协助患者获得安全感与存在感。三是教会患者正确交流方法,例如疼痛、饥饿、大小便等基本手势。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因为环境陌生而产生恐惧感,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抚患者,介绍手术室设备设施、手术医生等情况,采用和患者谈论趣事方式转移注意力,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确保各项手术操作的顺利实施。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特别是麻醉未醒且气管插管者,应确保呼吸通畅,以免发生气道阻塞或气管塌陷等不良情况。患者从麻醉中苏醒后,可能因疼痛而躁动不安,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疼痛发生原因,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现象,尊重患者,并和患者家属共同抚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失音,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一些患者难以接受,在术后恢复期因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无法被他人理解而苦恼,产生悲伤、抑郁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共同安慰患者,多鼓励,可为患者准备纸和笔,为患者与外界交流创造便利条件。在患者情绪基本稳定、积极配合术后治疗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从病人角色走出来,达到病前状态。

1.3 观察指标

1.3.1 负面情绪评价标准[2]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

1.3.2 依从性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编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共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等级。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67.7±10.7 52.4±4.1 66.4±5.4 54.1±3.7对照组 30 68.1±11.0 60.7±7.4 66.1±5.9 62.8±4.1 t 0.535 5.983 0.221 9.294 P 0.594 0.000 0.826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 论

喉癌即为发生在喉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类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在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1%~22%,位居第3位。有研究指出,本病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失音等现象,影响患者的正常交流[3]。大部分患者会在术前顾虑肿瘤治疗效果,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等,易产生紧张、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消除,将影响手术进度与效果,因此加强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伴随“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疗模式的推行,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一定重视,其树立了患者的主体地位,为患者身心健康着想,喉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在术前主动与患者交流,明确病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协助患者建立征服疾病的信心。术中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对于丧失沟通能力者,为其提供纸、笔等工具,以消除患者悲观情绪,促进疾病康复[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喉癌依从性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端粒酶逆转录酶与转录激活蛋白-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喉癌组织中Survivin、MMP—2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