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核医学临床见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23 09:04罗家伦徐慧琴何延辉薛杨央赵学峰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医学医患体验式

罗家伦 徐慧琴 何延辉 薛杨央 赵学峰

核医学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核医学教学既包含核物理、核药学等基础知识,又包含核素显像、核素治疗等临床知识,由于内容广泛、理论抽象、技术复杂,在理论教学时学生普遍反应难以掌握。核医学临床见习课是学生将核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联系的初次体验,对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国内核医学见习课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容易形成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同时由于学生对核辐射的畏惧心理等原因[2],导致学生不敢动手、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实际教学效果较差。本文探讨体验式教学[3]在见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4个小班学生共计186人,每个小班均分为2批次到核医学科进行临床见习(每批次约21~23人),分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总人数为95人,对照组总人数为9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前准备 预先告知全体学生临床核医学见习课的教学内容,嘱学生自主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1.2.2 教学实践 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0~11人:①医患角色扮演:两组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生,进行模拟SPECT骨显像的操作及131I治疗甲亢的病史采集。“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检查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医生”需向“患者”进行耐心、合理的解释。②师生角色扮演:一组学生扮演“教师”,对另一组“学生”进行骨显像读片教学,可以互相提问及讨论。带教老师主要负责指导、纠错、点评及要点总结。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由带教老师进行操作及讲解,学生学习观摩。

1.2.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分别进行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教学知识点的试卷考核,满分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验组学生在对核医学的理解、沟通交流能力、学习氛围、问题解决等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调查表 例(%)

2.2 体验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实验组学生知识点的考核成绩为(83.84±5.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4±6.87)分,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7,P<0.001)。

3 讨 论

3.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源于二战时的生存训练课,后经大卫·库伯等完善而建立[4]。体验式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通过各种实践上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注重实践和应用性,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目前体验式教学模式已应用于护理、麻醉等操作性较强的医学专业的教学中[5~6]。临床核医学既包含了核素标记、核素显像等实际操作技能,又包含医患沟通及病情分析等临床技能,因此尤其适用于体验式教学模式。

3.2 体验式教学可以减少学生对核辐射的恐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由于核医学科主要使用开放性放射性核素进行临床诊疗活动,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甚至认为核医学科内可能“充满放射性”,导致学生不敢接触仪器设备,更不敢实际操作。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先详细介绍放射性核素使用的基本流程,科室内高活性区、监督区及清洁区的划分,核医学仪器设备本身的无辐射性等知识,初步打消学生对辐射的顾虑及恐惧心理。通过指导学生实际操作SPECT仪器,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模拟甲亢患者病史采集环节,“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专科体检,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3.3 体验式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目前,我国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60%的医疗纠纷都是由医患沟通不良所致[7]。医患沟通能力也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之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在核医学见习课中,通过医患角色扮演,学生分别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医患换位思考方式更能使学生了解医患各自的心理和感受,进而改进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在SPECT骨显像的模拟操作中,“患者”就反映“医生”摆位时指令不清晰、动作有点粗暴、不够耐心等,导致“患者”的心理感观较差。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学生由于从患者角度亲身体验医疗过程,对于医患沟通的技巧会有崭新的认识,也会引导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自觉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4 体验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所学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 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要进行相关实际操作,所以在课前会主动查阅课本或资料,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患者”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请“医生”给予合理的解释,甚至会指出“医生”的不对之处;在骨显像读片环节,由于学生扮演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需提前自学骨显像的相关显像过程及临床应用等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相互问答中增加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体验式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也是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等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技能转化的过程[8]。

目前国外主流的现代临床教学方法,包括C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均是围绕相关案例或问题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或学习[9]。体验式教学法兼具上述两种教学法的特点和方式,因此明显优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临床教学法。但由于受临床见习课教学时间的限制,体验式教学只能通过几个代表性的知识点的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核医学临床实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今后可以通过增加见习课的课时,或将部分操作较多的理论课改在见习课实践教授等方法来推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普及。

猜你喜欢
核医学医患体验式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