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548名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资料的统计分析

2019-05-23 09:04谭凌云刘永平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龋坏龋率乳牙

谭凌云 刘永平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儿童患龋会导致乳牙早失,偏侧咀嚼、牙龈炎、牙髓炎等其他疾病而引起疼痛,影响恒牙及颌面发育,降低咀嚼功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龋病是由于滞留牙面的食物残渣,在牙菌斑菌群的作用下,无氧酵解产酸,随时间的推移,造成牙体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并最终导致牙体硬组织崩解而产生的龋洞[1]。儿童期龋病患病率高,分布广,是一种慢性、腐蚀性、进行性和破坏性的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种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我国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口腔卫生工作的通知》,就已将儿童列为我国口腔卫生工作重点的人群之一[3]。

鉴于我区幼儿园儿童常规体检表中,口腔检查项目仅列出牙齿数和龋牙数,无法了解和评价学前儿童的口腔患龋水平。为了了解我区幼儿园儿童乳牙的患龋情况,我们组织了9所幼儿园1548名儿童,对其进行了口腔健康专项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专项检查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发起,设计和印制口腔健康检查的表格,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提供表格打印、提供口腔检查的耗材等费用。由幼儿园负责组织实施,帮助填写表格中的幼儿园名称、受检儿童的姓名、性别和所在班级。由儿童家长填写儿童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和孩子父母的文化程度。本次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的专项检查做到了社区提供技术和服务,幼儿园组织配合、家长知情同意、医生不计报酬义务服务,此举受到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检查时限为2018年4月2日-2018年4月25日。受检对象为我区9所幼儿园在园的1548名儿童。若检查时,幼儿因故未能受到检查时,则事后由家长带领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免费补检。做到了在园儿童的全覆盖。受检儿童的年龄以受检时间2018年4月计算,按班级区分:大班年龄:≤6周岁>5周岁,共536例;中班年龄:≤5周岁>4周岁,共477例;小班年龄:≤4周岁>3周岁,共535例。总人数为1548例,其中男孩836例,女孩712例。检查医生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具有20多年口腔临床实践的高年资主治医师独立完成。

1.2 方法 ①检查工具和器械:临床检查牙列状况,采用自然光源,并以头戴式光源。使用口腔一次性口镜、探针、镊子和压舌板,检查全口乳牙的龋、失、补。②诊断标准:凡乳牙由黑褐色改变或有龋洞、龋补均列为“龋坏”进行统计范围(凡①牙②龋者按2牙统计)。诊断标准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的诊断标准,对龋坏进行诊断并记录[4]。③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牙位、乳牙因龋而失去的牙位和牙数、乳牙因龋而填充的牙位和牙数。④计算患者人均龋数(乳牙龋坏总数/患龋人数);计算龋补填充比(因龋坏填充牙数/患龋牙总数×100%);计算患龋率(检出患龋人数/受检总人数×100%)。同时,根据自己设计的《幼儿口腔检查记录表》分别记录乳牙数、乳牙融合、乳牙滞留、乳牙反k、恒牙萌发等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九所幼儿园1548例3~6岁受检儿童乳牙龋坏检出结果 男女合计乳牙龋患率为59.04%,其中男童乳牙龋患率为57.06%,女童乳牙患龋率为61.38%,两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大、中、小班儿童性别间龋患率比较 大班和中班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班男童为39.72%,低于女童的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大、中、小班儿童(年龄)间龋患率比较 大班儿童龋患率最高为74.07%,小班儿童龋患率最低,三个班级(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大中小班级儿童年龄、性别间龋患率比较 例(%)

2.4 914例患龋儿童乳牙平均龋坏牙颗数的性别比较 男童人均龋坏为(3.99±0.01)颗牙,女童人均龋坏为(4.00±0.01)颗牙,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914例患龋儿童人均龋坏牙颗数的性别比较(± s)

表2 914例患龋儿童人均龋坏牙颗数的性别比较(± s)

性别 患龋人数 龋坏牙数 ± s t P男童 477 1903 3.99±0.01 0.25 >0.05女童 439 1752 4.00±0.01

2.5 914例患龋儿童乳牙龋失率和龋坏充填率的性别比较 女童乳牙缺失率和龋坏填充率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914例患龋儿童的乳牙缺失率和龋坏填充率性别比较 例(%

3 讨 论

本文3~6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59.04%,在国内居中等水平,患龋率和患者龋均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近几年有关文献的报道基本相符。如:徐美玉等[5]研究报道:2~6岁儿童乳牙总患龋率为60.30%,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05)。又如李银岚等[3]报道9所幼儿园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53.66%,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6,P>0.05)。又如河北省隆尧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景素等[6]对3~6岁儿童龋齿的调查报道:患龋率为51.82%,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曹志茹报道[7]:北戴河区农村幼儿园3~6岁儿童患龋率为60.30%,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1548例幼儿园受检儿童的乳牙缺失率女童高于男童,可能与女童比男童更喜爱吃零食、甜食的习惯有关,还与女童比男童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故家长对女童患龋的就医治疗更重视有关。儿童罹患龋齿,不但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干扰咀嚼消化和吸收,影响营养缺乏。伴随龋病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健康和颌面发育。3~6岁儿童较普遍存在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对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往往会受到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影响较大。

我国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口腔卫生工作的通知》中将儿童列为我国口腔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龋病列为可预防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笔者认为家长、幼儿园教师以及社区口腔科医生和社会共同关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幼儿的患龋率,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特建议:第一,幼儿的家长(监护人)应当教育和控制儿童睡前少吃甜食和少喝碳酸饮料,晚上睡觉前帮助儿童正确刷一次牙;第二,幼儿园老师对在园午餐的儿童午睡前漱一次口或刷一次牙,作为幼儿园管理的一项常规制度,长期坚持执行;第三,社区卫生部门每年应对幼儿园进行一次口腔卫生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幼儿园和家长,社区每年在“爱牙日”活动中应该有宣传龋齿有害儿童健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笔者深信只要社会高度关注,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一定能提高,幼儿的龋病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综上所述,3~6岁儿童乳牙龋失补率女性高于男性,患龋率、龋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牙龋失补率与儿童的年龄增长有关联。本文中提到的口腔检查,对乳牙数、乳牙融合、乳牙滞留、乳牙反颌和恒牙萌发、恒牙患龋等现象都有发现,但由于记录不全,故未列入统计分析,有待今后再检查时改进和补充。

猜你喜欢
龋坏龋率乳牙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Caspase-1: an important player and possible target for repai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乳牙
别让龋齿伤害你
多乐氟预防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及龋坏的研究
“乳牙”更要好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