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俊:我们有能力担当更多的责任

2019-05-23 14:56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19年9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劳模加工

李菡丹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许许多多、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的面孔,他们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但是奋斗的身影却是相同的。

黑龙江省青联委员、黑龙江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飞”)的数控铣工、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就是这样一位青年奋斗者。36岁的他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一个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最美诗篇。

从不喜欢到喜欢,机床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哈飞是中国直升机和轻型多用途飞机研发制造基地,同时也是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相继研制出直9、直15、运12系列等多个型号。秦世俊于1982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郊一个以工业著称的老城区,父亲就是哈飞的职工,每当飞机呼啸而过时,父亲总是自豪地指着天空告诉秦世俊,那是爸爸亲手制造的飞机,而他也最喜欢听爸爸讲哈飞的故事。

“小时候,我就知道父亲是位劳模,他胸戴红花的巨幅照片就挂在哈市工人文化宫的侧面。我常对同学说,看,那就是我的父亲,他是劳模,我心里非常骄傲和自豪。”1998年,在父亲的影响下,秦世俊报考了哈飞技校,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人做准备。

毕业后,年仅19岁的秦世俊如愿进入哈飞,成为一名航空人。但是,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他的起点并不高。初进哈飞,学习钳工专业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数控是个新兴专业,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扫地、擦地、擦机床、装卸零件,给师傅端茶倒水,总之就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说实在的,我当时心里是有落差的。因为当时流行这么一句话,叫‘车工王八铣工龟,钳工大爷坐着推,因为钳工的工作环境是坐着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在技术上的社会地位。”于是,秦世俊有点动摇了,“数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专业,我现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这些体力活”。

他的抱怨传到了同在一个车间当工长的父亲那里,父亲对他说:“不要怕改专业,眼前的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会就要学。数控技术是新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父亲的话语很严厉,但却点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他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直升机是高科技产品,它的每一个零件都应该是精品。

为了尽快练好自己的技能,他总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日复一日的苦学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性格让秦世俊度过了那段苦乐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入职不满一年,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这个在技术钻研之路上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朝着自己心中的航空梦策马扬鞭。

精品与废品,距离只有0.01毫米

每天下班后,秦世俊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数控技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发现一个就消灭一个。所有的节假日、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专业书籍啃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堆起半米多高。为了自学制图和编程,他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顺利毕业。

2004年,在全国同工种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哈尔滨市第一名和黑龙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绩,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拿到通往全国赛场的“入场券”。大赛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可公司的生产任务却进入攻坚阶段,权衡过后他毅然放弃比赛,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对于这样的选择,秦世俊毫不后悔:“大赛给了我历练和成长,但我肩负的责任更重要。也许在别人眼里,哈飞就是一个企业,但在我眼中,这里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我的本事和成绩是哈飞给我的,在它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坚守岗位。”

在加工某型机关键件时,由于法国专家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且加工周期短,秦世俊主动请缨,与法国专家交流,反复思考、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法国专家两人倒班跟踪生产,而他却是一人“全天候”作业,当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炉时,挑剔的法国专家也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无数个攻坚克难的夜晚,秦世俊不眠不休。扭轴是某型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秦世俊是远近闻名的攻坚克难“专业户”,这一次他依然迎难而上。

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他把试验安排在夜里12点以后,经常一干一个通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巨大的挫折感和压力笼罩在他的心头。终于,经过3天近20多次的改进,这套工装终于在轴体的中间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撑,保证了加工精度,并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多年来,创新早已成为秦世俊的思维习惯,《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为两台不同型号的车铣中心机床制作转换夹具》《某型机主浆旋翼泡沫提效》等一个个大型技术攻关项目成为他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正如秦世俊所说,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仅在于能否全情投入。

向上向善,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从一名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秦世俊完成了技能上的大提升;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秦世俊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技能工人的队伍真正强大了,“航空梦”“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4年,在秦世俊所在的“现场攻关组”的基础上,哈飞成立了“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成为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此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主动与年轻人分享经验、分享妙招、分享心得,带领着大家朝着高素质、高技能的方向成长。他像一面旗幟,不仅用高超的技术帮带团队成员,更用人格魅力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数控铣工杨凤宇刚进工作室时,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常常出现问题,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听说后主动与他沟通,把自己编写的数控加工资料送给他,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示范、肩并肩地指导帮他迈过了眼前这道坎儿,也令他对数控加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渐渐地,很多进入工作室的年轻人都在交流分享、共同攻坚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提升,成长为哈飞科研生产的骨干,秦世俊也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名师带高徒活动“模范名师”。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加速器,而创新团队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钢铁团队”。秦世俊劳模工作室赢得了全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航工业总工会、中航工业哈飞5个级别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秦世俊说:“我们年轻人有实力和能力担当更多的责任!我也希望我国制造业在世界的舞台上可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劳模加工
画作选登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为劳模“SPA”
有失尊严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