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湘“绿色”脱贫暖民心

2019-05-23 14:56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9年9期
关键词:脐橙乡亲们村民

王碧清

近年来,作为党的助手、后备军,共青团先后启动“青春扶贫行动”、“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掀起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潮。2018年10月,团中央印发《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就业援助、创业扶助等多点开花,农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涌现,众多力量参与其中,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指日可待。

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一批批先进典型扎根基层、勇于创新,他们有情怀有担当有干劲,用实际行动谱写出新时代的扶贫故事,脚下虽泥泞,内心却蕴有光热。

江西省余干县之南的杨源村,这个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早已变了模样。而变化实实在在发生在这三年的时光:村级道路铺设完成,特色经济作物由試点到规模种植,村民们的脚步忙碌而充实、腰包也日益鼓了起来……

上饶市余干县接待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大溪乡杨源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共青团十八大代表谭湘说:“我们来这里的使命,不仅仅是脱贫,而是带来先进的理念和产业。”她和乡里的干部群众们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将万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8年,杨源村脱贫,2019年初通过验收。看着脐橙树开花、水蜜桃树挂果,谭湘和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多热情、多笑脸、多跑腿”打开局面

2017年5月,“90后”的谭湘接受组织委派,到余干县大溪乡杨源村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那时,她的女儿刚刚过哺乳期,面对旁人“镀金”等质疑,她一笑置之。“我们年轻人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利益、头衔,更多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的丰富,以及我们希望建立与群众之间的信任,这些我认为是更加宝贵的。”谭湘话语铿锵。

从生疏的距离感、“城里娃娃能做什么呀”,到家人般的信任与依赖、“有事我们就去村部找你,这样你就可以少晒一点太阳啦……”这是她一家一户探访沟通、事无巨细倾情帮助建立的情谊。谭湘分享道:“我总结了三个‘多,多热情、多笑脸、多跑腿。没有沟通不了的群众,只有不沟通的干部。”

入户调研之初,谭湘细致地将扶贫工作日志分成三大类,形成了三本扶贫手册:一本是乡情日记,记录所有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每一户家庭的生活、工作现状,“必须了解到所有人的真实情况”;另一本是492户村民的想法,“扶贫要懂民心,这是乡亲们的声音”;还有一本则是所有扶贫相关政策的梳理,“我们要悟透,才能更好地传达、实践”。符合村情民意的精准扶贫,谭湘的每一步都走得足够扎实与深情。入村最初的20多天,她将杨源村10个村小组的所有人家跑了个遍。

还记得当谭湘乘车从24公里之外的县城来到杨源村时,坎坷的山路使轮胎爆掉,她不得不骑着毛驴进村,看着坑洼的道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条像样的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谭湘和工作队的同仁与村两委奔走于县交通、扶贫、规划等部门,为村级道路改造申报立项,争取资金。至2018年7月,总规划10192米、宽3.5米的水泥硬化路面顺利建成,杨源村彻底告别了世代出行的难题。同月,新的村部大楼落成,在温州余干商会会长吴亚玲的支持下,办公条件不再是过去“漏风漏雨”的清冷。谭湘深知,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扶贫队伍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效。于是,她不定期组织村干部恳谈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杨源村的管理班子发生了变化,凝聚力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展现,干事的氛围越来越浓。

开学季,谭湘积极联络爱心企业家为孩子们送去关心和慰问;得知村民身体不舒服,便联系医院,畅通医疗义诊扶贫通道,为贫困户开展救治,帮助全村60岁以上的60余名老人做了免费体检;获批“省级慈善书屋”,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通过改水改厕,家家户户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旱厕,用上了水冲卫生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从小孩到老人,大家伙都知道了这位“谭书记”,不过,大伙最常叫她的还是名字,谭湘。

在帮助乡亲们拔掉“穷根”的道路上,谭湘也在点滴改变当地村民的思想。为了实现“户户通”工程,村里申请到428万基础设施项目基金。一位姓何的贫困户,人年富力强,却常年围着麻将桌,靠国家救济生活,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过着困窘的日子。谭湘便天天登门和他讲国家的政策,和他讲“唯一能致富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并说服他参与“户户通”安装工作,之后,又建议他去从事快递配送,如今,他已经是南昌市的一名快递小哥,在县城有了新居,很早便脱了贫,真正走上了奋斗的幸福之路。

村民们和谭湘建了一个微信群,2018年6月初,大家在群里纷纷祝贺她当选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还说:“谭书记,北京的二锅头很有名,好带就帮我们带回来啊!”谭湘记着这份牵挂,为乡亲们带回了会议精神以及一整箱二锅头……同吃同住、为村民们切身考虑的“第一书记”谭湘一点点走近了乡亲们的心。

发展绿色产业、做强品牌农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谭湘说:“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杨源村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山地、林地较多,党委班子通过仔细调研,积极流转闲置山林,培育发展脐橙、水蜜桃、茶油、苗木、杨梅、百香果、高山油茶等特色林果产业。

谭湘和“两委”班子并不冒进,他们最初经过实际考察,决定根据农委专家的意见,先进行10亩源自广东清远的杨梅试点种植,随后,又引进了赣南脐橙和水蜜桃企业。有的村民兴奋地提出:“这个杨梅市场上有卖60元呢!”谭湘听后没有立刻质疑,而是认真分析到,“我们要根据我们地方的实际情况,杨梅是很难保存的,跟荔枝一个道理,我们要用合理的价格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果物美价廉,就会渐渐形成我们的市场……”

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谭湘等人为当地带来优质种植秧苗以及培育技术,并提前沟通建立了供销渠道,为村民们降低生产风险,家家户户有良田可种,既有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也通过自食其力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们所有产业施的肥都不是有机肥,而是羊粪、牛粪等天然的肥料。从发展产业之初,我们要走的路就是特色、绿色农业。”谭湘介绍道。有了优质产业,她的眼光望得更远——为乡里带来采摘游一体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

“我们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是单一的,通过不同品种的产业形成完整的旅游观光产业链,打造每个季节的亮点和特色,春天可以欣赏桃花,夏天可以来采摘杨梅,秋天枝头挂满脐橙,冬天能感受茶香环绕的赣北风情……将农业资源转换为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实现采摘游一体化,从而形成完整可持续的产业体系。”谭湘对杨源脐橙的前景非常看好,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做强本地脐橙品牌,带领群众“不仅脱贫,更要走上小康之路”。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告别了往日的贫瘠与杂草丛生,走进杨源村,如今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的山茶油、湿地松,再走到深处,是上千亩的脐橙果园,而再往前走,是杨源村幸福的明天。之前,县委组织部根据谭湘的实际情况,曾提出可以调她回县里,谭湘拒绝了。她告诉记者:“你知道吗?这里之前泥泞得厉害,走在路上,都是两裤腿的黄泥巴,现在一切都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也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大家慢慢变得富有了,我要留下来,陪她走得更远,看到杨源村最美的样子。”她的心愿正一步步实现,2019年,她和杨源村的乡亲们一同阔步走向产业兴农、品牌富农的美好新生活。

猜你喜欢
脐橙乡亲们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猎人海力布》五问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家乡的脐橙林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摘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