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全局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研究

2019-05-24 14:21国芳夏帅周静超薛林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期

国芳 夏帅 周静超 薛林

摘 要: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在受到阴影遮挡时,其输出功率和电压特性不再是单一电池板的单峰值特性,采用以往的MPPT算法会使系统陷入局部的最大功率点。为了实现多峰值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文章首先建立了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其多峰值特性。研究了一种基于POC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该算法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向中间搜索,在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全范圍内进行最大功率点的搜索,可优先避免陷入局部最大功率点的问题。

关键词:局部阴影;多峰值;全局最大功率跟踪

近年来,光伏发电凭借洁净、无污染的优势成为新能源发电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在集中式的光伏发电站,还是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均有着广泛应用。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通过串并联方式组合成光伏阵列,输入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由光伏并网逆变器实现电能的变换。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的光伏阵列中的某些电池板会受到建筑物遮挡、云层飘过产生的阴影等的影响,使得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之间表现出多个极值的现象[1],传统的MPPT算法无法正确追踪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

考虑到光伏阵列所处环境的时变及不可预知特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光伏阵列的MPPT算法进行考察和评价:(1)能够实现多峰值P-U特性光伏阵列的全局MPPT。(2)跟踪速度快、跟踪精度高。(3)直流电压的纹波小、能量损失小。(4)易于实现。

本文通过对光伏阵列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情况下的多峰值P-U特性。研究了一种基于最小电压差的改进全局MPPT算法,该算法通过“缩小扫描范围+扰动观察法”,实现对光伏阵列的MPPT。该算法原理简单,跟踪速度快,易于实现。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研究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建模与特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光伏阵列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保证光伏并网逆变器工作需要的直流电源电压,需要先将n块太阳能电池板串联,然后将串联后的m串太阳能电池板并联,组成光伏阵列,提供给光伏并网逆变器。当光伏阵列中的某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受到建筑物或云层遮挡后,由于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处在阴影处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仅没有功率输出,反而会消耗系统的能量,造成处在阴影下的太阳能电池板温度过高,即产生所谓的热斑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光伏阵列中,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均会并联旁路二极管,同时在每一串中串联阻塞二极管,图1给出了实际光伏阵列的组成。

图1所示的光伏阵列中,局部阴影不仅影响到处于阴影下的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阴影下的整串太阳能电池板均有影响,但对处于均匀光照下的其他各串光伏阵列没有影响。将光伏阵列第j串的输出电压记为Uj∑,输出电流记为Ij∑,输出电压为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为Ij∑=f(Uij),对n×m的光伏阵列(m串,每串n块)具体分析如下[2]。

(1)当光伏阵列的第j串全部处在均匀光照情况下时,第j列光伏阵列正常输出。

(2)当光伏阵列中的某一串处于阴影时,由于处于阴影下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图1所示的旁路二极管作用下,本块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为零。

(3)处在阴影下的某串光伏阵列,由于其他串输出电压高于本串电压,图1中的阻塞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处在阴影下的整串光伏阵列输出电流为零。

整个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式(1)所示。

(1)

根据式(1)所示的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搭建了4×4光伏阵列的Matlab仿真模型,两串处于1 000 W/m2的光照强度,另外两串的光照强度分别为700 W/m2、400 W/m2,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从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

(1)输出电流—输出电压(I-V)特性:光伏阵列受局部阴影的影响,I-U表现除了“多阶梯”特性。

(2)输出功率—输出电压特性:在局部阴影情况下,光伏阵列的“局部最大功率点”不唯一,但系统只有唯一的“最大功率点”。

2 基于POC法的全局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针对图2所示的多峰值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传统的基于单一最大功率点的MPPT算法无法追踪到整个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可以搜索全局最大功率点的MPPT(GMPPT)方法。基于两步法的GMPPT方法建立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存在最大功率点跟踪失败的问题。而整个输出电压范围内全部进行扫描的全局扫描GMPPT算法,由于扫描整个输出电压的范围所需时间过长,追踪的快速性指标较差。本文介绍一种基于POC法的全局MPPT算法[3],该算法的主要思想为:

(1)首先进行光伏阵列开路电压端的最大功率跟踪。具体方法为:如图2(b)所示,从开路电压利用传统的“扰动观察法”向左侧搜索,记录下搜索出的第一个MPP点(图中的MPP3)对应的输出功率,功率值为PMPP3,第一步搜索完毕。

(2)改变搜索的方向,从光伏阵列的短路电流处开始搜索,即沿着图2(b)向右搜索。在搜索出“局部最大功率点MPP1”后,与之前保存的最大功率点MPP2进行比较,更新最大功率点的记录值MPP1。然后继续向右进行最大功率点的搜索,直到搜索出所有的最大功率点,进而确定整个系统的“全局最大功率点”MPP2。

从上述基于POC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工作原理中不难发现,该方法可避免扫描法中对于整个光伏阵列电压范围内的全部搜索,通过“开路电压向左搜索”“短路电流向右搜索”,有效减小电压搜索范围,提高全局最大功率跟踪的效率,基于POC的GMPPT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4]。

3 结语

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表现出多峰值特性,采用常规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会造成系统陷入局部最大功率点。本文所研究的基于POC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可有效解决两步法的误判问题,减少电压扫描范围,实现多峰值光伏阵列全局最大功率点的快速、准确跟踪。

[参考文献]

[1]吴昊天,葛强,谈磊,等.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2-55.

[2]夏帅,国芳,李德才,等.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建模分析与输出特性仿真研究[J].机电信息,2016(27):114-117.

[3]戴华夏.光伏并网系统MPPT方法及能量损失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4]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基于电压扫描和电导增量法的局部遮荫条件下多峰MPPT方法[J].电力建设,2012(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