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拖腔艺术探究

2019-05-24 14:21王作军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陕北民歌艺术性

王作军

【摘 要】陕北这块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发源地。陕北民歌就是勤劳智慧的陕北人民经过几千的沉淀,创造孕育出来的。陕北民歌高亢嘹亮,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关键词】陕北民歌;拖腔;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81-01

“拖”乃“拉”也,有延长、伸展之意。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这块沃土上辛勤劳作,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崇高的精神财富。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善良的心灵、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洞察力,相互交流、生活、繁衍、抒发情感,即兴地创作民歌,口传心授,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陕北这块神奇而厚重的土地上,陕北人民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陕北民歌,陕北人民把自己的生活融入歌声中,使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都了解陕北,了解中国,我们常听到的陕北民歌中带有的拖腔艺术便是陕北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一、拖腔运用的普遍性

陕北地貌为黄土高原,地广人稀。人民在劳作时,为了抒发感情、消除寂寞就用高亢悠长的民歌来表现。在陕北民歌中拖腔被广泛应用,甚至形成了陕北人唱歌的习惯,陕北人内心的情感随着歌声在高原、蓝天、大地尽情地遨游。

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总是能听到不同种类的拖腔的运用,拖腔在陕北民歌中随处可见,形成了陕北民歌的一大特色,唯有拖腔才能把陕北人民内心的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有种“无拖腔不成陕北民歌”的感觉。我们在听陕北民歌时,他们即兴演唱,触景生情,脱口而出,长长的拖腔让我们记忆深刻。饱含深情的拖腔高亢嘹亮、情感丰富,将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融入其中,这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没有包装,没有做作,使听众振奋、愉悦、感动。

二、拖腔在歌曲中的位置

(一)歌头。这种类型的拖腔一般表达吆喝、呼喊或者开门见山的情绪。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经典的陕北民歌第一句“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便采用了拖腔的唱法,高亢嘹亮,宽广悠长,借情抒情,借眼前的连绵群山的景象来抒发对红军的深刻的情感。

(二)歌中(或歌腹)。在陕北民歌中拖腔在歌曲中间的很普遍,我们所听到的陕北民歌大都有拖腔在其中。拖腔在歌曲中部一般都表示情感的一次高潮,歌曲的一次推进或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主人公内心丰富又矛盾的情感世界。

(三)歌尾。拖腔在歌尾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一般表达整首歌曲的高潮、情绪的延长或者结束,给人无限回忆和遐想。

三、拖腔的种类

(一)平稳。平稳的拖腔,具有叙述、介绍之意。如《拾蒜薹》中,开头就是一个5拍的拖腔,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二 )上行。上行的拖腔主要有吆喝、呼喊之意,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呐喊和哭诉。如《兰花花》,表达兰花花内心的倾诉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三)下行。下行拖腔一般表现主人公比较忧伤低沉或无可奈何的情绪,犹如一声长叹。如《走西口》中,有一句歌词为:“实在难留,哎!”

(四)带装饰音的拖腔。带装饰音的拖腔在陕北民歌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有上滑音拖腔、下滑音拖腔、倚音拖腔和颤音拖腔等等。这种拖腔在陕北民歌中别有韵味。如《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中最后一句:“拉话话难。”先下滑音,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最后结束音又是上滑音,扬上去结束,表达内心的无限渴望。

(五)自由拖腔。自由拖腔是指歌唱者演唱时没有固定的节奏和节拍,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气息的长短即兴地拖腔,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让听众听起来比较过瘾和尽兴。自由拖腔有情绪高涨的,有低回婉转的,有无可奈何的,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与苦闷的等等。如《脚夫调》,表达了主人公对痛苦生活的叹息、对苦难人生的悲吟和对漫漫长路的无奈。

除此之外,陕北人民还创造了有许多种类的拖腔如短拖腔、长拖腔、不带装饰音的拖腔、上下行结合的拖腔等等,他们采用不同的拖腔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四、拖腔的艺术性

在陕北民歌中不管是忧伤的、缓慢的、自由的还是情绪热烈奔放的,都离不开拖腔的运用。拖腔已经形成了陕北民歌习惯的一个演唱技法,在陕北民歌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也形成了陕北民歌的獨特的魅力,似乎有种无拖腔不成陕北民歌的意味。陕北人民就是采用这种独特的唱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想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五、结语

长期以来陕北民歌的拖腔艺术继承了先辈们的艺术才智,是一代又一代的热爱歌唱和生活的陕北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和积累创造出来的结晶。拖腔技术不但被其他地方的民歌所吸收运用,甚至在戏曲、歌曲、说唱音乐中同样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早已走出陕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有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去学习和钻研。

拖腔艺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韵味浓厚,只有不断地学习,深入基层,做民间扎实的社会调查,才能感悟到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对民歌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也能进一步感悟到他们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人生。

参考文献:

[1]吕媛.陕北民歌《脚夫调》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J].音乐创作,2018(11).

[2]李桂梅.陕北民歌手演唱行腔和音色特点探究[J].北方音乐,2018(10).

[3]刘乐婵.黄土地上的文化符号——陕北民歌[J].黄河之声,2018(7).

猜你喜欢
陕北民歌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析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艺术特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