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题材电影的空间想象

2019-05-24 14:21刘天娇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影都市空间

刘天娇

【摘 要】城市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电影在创造银幕内容的同时也再次塑造着城市。研究都市题材电影中呈现出的空间,不仅反映着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内容呈现和想象,也再次赋予了城市空间新的意义,与城市空间和都市全球化形成了复杂的文本想象关系。

【关键词】都市;空间;电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27-01

从2009年起,国内的电影市场涌现出一大批關于都市题材的作品,相比过去侧重描写都市边缘小人物和城市居民的电影不同,这种新的都市电影把它的目光瞄准了中间阶层,伴随着消费主义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迎合并构建着中产阶层的品调与想象。

一、社会转型语境下的城市书写

早期的都市题材电影是在一种特定语境下,同中国的工业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都市题材电影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空间侧重的并不是生活或消费的场所,侧重的是生产的空间。在早期的社会语境之下,是生产而非消费,构成了城市化的背景或前景。如《快乐的单身汉》《街上流行红裙子》等电影充分表达了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文化想象。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歌厅、舞厅、餐厅等场所变成了城市消费空间的象征物。歌舞厅的红灯酒绿,被塑造成颓废、堕落的场所。电影《街市流行曲》中的女歌星,最后的迷途知返表达了人们对欲望的恐慌和压制。在电影《烦恼的喜事》中,追求享乐的小陈因为贪污而被逮捕。在早期的城市空间塑造中,作为消费和娱乐的场所被影片所否定和质疑。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现代化中心转移到了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六代电影人用近乎写实的方式表现了城市转型期的社会阵痛和人物生活。这些电影描述了大量的城市空间,如《冬春的日子》《苏州河》《铁路沿线》,镜头都集中在废旧的房屋、晦暗的歌厅等灰色意象上,呈现着城市边缘灰色地带的凋敝和荒凉,象征着边缘人物在城市中所处的遭际。

同时,第六代电影常常专注于晦暗的舞厅、逼仄的老屋和浑浊的河流,回避了城市乌托邦式的神话呈现,构建出一批城市的荒凉形象,呈现出“反都市”的图景。

二、“新都市”电影的空间书写

(一)物化的都市空间。“新都市”电影通常喜欢采用浪漫、明亮、快捷的手法,来展现城市生活繁华的全貌。影片频繁出现高档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从另一角度构建着都市人群的生活面貌。如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用快速的画面剪辑出大量高档建筑,拼合出繁华的都市盛景。而《小时代》系列电影更是采用大量名牌和价格符码堆砌物质消费的繁华。

新都市电影的空间塑造极其奢华,所有的“消费物象”集合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空间,放大了理想爱情与虚假的困境。

造就景观都市的魅力,就是促成居住者对都市的浪漫想象。而巧妙遮蔽别墅、商品房和街区等的居住差异,致使观众遗忘现实差别,就是实现的途径。①“新都市电影”通过塑造消费欲望城市繁荣,提升了人物的整体格调,选择性地忽略了真实存在的阶层差异,也选择性忽视了城中村、地下室、小摊位和廉租房等城市中存在的真实空间,通过精美的公寓和街道,来塑造出一种新的阶层品位,遮蔽着底层生活真实的生存空间与阶层差异。这些电影呈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无一例外表现着对于城市的热爱和向往,对于奋斗的渴望和追求。

(二)无差别的都市再生产。在全球化愿景之下,世界正在形成一种以西方城市为主要参照的格局体系,中国的都市也以纽约、巴黎等城市作为模板,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空间塑造模式。

中国都市题材电影塑造的空间,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密集的购物场所、精致的写字楼、繁华的街道,地域的本土特色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变得模糊。城市本身沦为了故事的背景。抽象化、概念化的空间比重变得更大,千篇一律的城市风格掩盖了城市本身的地域化。这意味着都市景观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在景观社会中,这种具有跨地域性质的空间构建,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虚拟感。

(三)他国想象。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叙事电影的大量产生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化的想象。如《泰囧》《唐人街探案》等相继把故事的背景搬到了国外。

在新都市电影营造的全球想象中,美国是先进和发达的化身。作为一种文化想象的参照意象,留美经历成为了主人公获取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成为都市人对于境外生活逃避式的渴望。如《致青春》中的主人公为了逃避压力,最终选择了留美学习,逃避爱情。美国作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场域,也是全球化程度加深的结果。

而在塑造非西方国家的空间想象中,这种他国想象更多是被设计成化解焦虑与矛盾之地。如《泰囧》《等风来》等热带亚热带景观,象征着心灵和身体的疗伤之地,都市生活的爱情迷茫和工作困境在此地得以想象性解决。

新都市电影中的他国想象,一方面为观众提供了异国风情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在全球化愿景下的想象性图景。

注释:

①周志强.景观化的中国——都市想象与都市异居者[J].文艺研究,2001(4).

参考文献:

[1][美]包亚明.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美]爱德华·索亚.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研究[M].李钧译.上海:上海教育版社,2006.

[3][美]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M].胡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猜你喜欢
电影都市空间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创享空间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