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与设计策略

2019-05-24 14:22杨梦笔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杨梦笔

【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现有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问题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然而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却会对现存环境不可逆转的影响。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有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困境。人类活动并没有导致生物种类的线性递减,而是在相对平衡状态下,需要充分意识到自然力量,找准人类自身定位。以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人类文明迎接未来的挑战。

【關键词】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Q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239-02

为实现生态城市战略,健全城市生态景观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城市生态景观体系的完善需要首先立足于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维持城市生态多样性丰富度对于完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期环境科学研究侧重于化学污染及物理因素对环境施加的影响。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因子方面。而生物多样性则是生物因子在环境中最重要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表达对于人居环境要求最为集中、最为深刻的部分,也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矛盾最为激化的部分。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与此同时,在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环境变得日益恶劣,对于人类健康有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生态系统构建

(一)生物多样性含义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包括所有动植物、微生物等,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含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它是几十亿年来,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发展演化而来的。人类作为整个生命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靠着整体而存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该公约定义生物多样性为以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态系统为来源的,所有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还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为人类活动提供生活资源、纤维和生产原材料。

间接使用价值是则体现在它能够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各项物质基础,包括改善水质、维持气候,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之苦等。其间接使用价值同样体现在能够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保证植物的传粉以完成各项基因转移和交流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也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能,在发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后,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湿地,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引发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多样的,现在已知的原因包括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小行星撞击等。现阶段是生物学家所称的第6次物种灭绝时间,目前诱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需求,《科学》(2016)杂志称,现存58%陆地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完整指数低于安全值。研究人员指出,基于现有记录结果,陆地生态系统58%的区域物种水平未能达到“安全”水平,而这些地方居住着全球超过七成的人口。现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原因:(1)栖息地数量骤减(2)栖息地形态趋于破碎(3)外来物种的增加与疾病影响;(4)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5)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6)气候变化。

现今世界,尤其在中国,造成生物多样性消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物栖息地的消失和破碎化。一方面,栖息地的消失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另一方面,栖息地的破碎化改变了栖息地的内部环境,从而减少了物种栖息地与物种的运动空间,同时外来物种的侵入对许多在整体景观中生存的物种,极易受到破碎化的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

(一)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

2015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指出,1500年以来,由于人类持续地破坏性生产生活,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近11%,而物种总量减少了约六分之一。研究者认为是人类的狩猎活动以及人类破坏动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导致了其中大型食草动物数量骤减。

当然,也有研究表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的现象是确实存在,但并没有如此之快的速度。人类自私的破坏性掠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物种灭绝和减少,然而并没有官方可靠的测算物种灭亡率的方法和数据,这样显然是不太严谨的。

部分研究认为,全球多处地方,物种数量并未有明显减少,实际上一直在增长。而其中80%的群落物种组成与此前并不相同。半数以上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度有所增加。研究表明,物种变化的速度是合理的。同时,玛丽亚等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念,全球物种并非灭绝,而是在进行巨大的转变。与常识相悖之处在于生物多样性并非是在减少,而只是在变化。

人类活动也许造成了部分物种的灭绝,但是也在创造新的物种。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点是,自然界也在不断寻求并创造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自然规律本身决定着物种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之前所认为的物种减少,而是不同物种间的此消彼长。动植物的出现和灭绝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自然对于永远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自然本身不是恒定不变的,日升日落、四季轮回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变化。不断有物种因为自身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亡,这不是有人类活动以后才出现的问题。

我们现今生存的环境是处在永恒变化中的,并不存在一个最初的伊甸园——人与动植物永恒和谐的最理想状态。人类对自然的演化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也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人与其他生物是共生和彼此影响的关系。

(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设计策略

理解了生物多样性规律及其变化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景观生态学手段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1、维持现有生态平衡是保護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实地调查当地生物资源,记录和分析当地资源环境特征,依此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针对其中的核心区域建立长效观察检测机制。建立国土和区域的安全格局,通过技术手段甄别关键栖息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生物多样性。

2、生态城市建设是现在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双修等建设中,使用多种乡土树种,避免外来物种泛滥。维持生态系统本身的物种丰富度,使其成为具有稳定群落组成和强大自我调控能力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3、在进行各项城市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化设计,从多种角度考虑,利用科学手段,学习优秀案例,将生态设计落实到具体的建设中来。

三、小结

产生于人类活动的物种与自然演化形成的物种相比,其存在往往是短暂和瞬时的。霍布斯早就在《利维坦》中论述过,权力,本身会具有生命,会成为怪兽,必须扼制它过分生长。而在当今,拥有雄厚资源的大企业也是利维坦,也拥有吞噬敌对生物的本能。对于自身发展膨胀的欲望会不断扩张,不断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和能量。由人为创造或干预而在几十年形成的物种,难以与进行1000万年演化的物种相提并论。人类也许能创造无数的新生物种,但这不意味着弥补物种灭绝带来的危害。地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每一次的沧海桑田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我们所能做的是拯救自己,而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这取决于我们能否发展出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J].生物多样性,1998(03):45-52.

[2]马建章,戎可,程鲲.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多样性,2012(05):551-558.

[3]朱学雷,颜超.生物多样性研究浅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6(03):45-48.

[4]蒋志刚等.物种的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薛达元,武建勇,赵富伟.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行动、进展与展望[J].生物多样性,2012(05):623-632.

猜你喜欢
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