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2019-05-25 07:40徐汝王新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工业企业对策

徐汝 王新

摘要:对自主创新能力做了界定,构建了包括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方式4个维度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包括16个指标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评测。研究表明:所选的30个省份的工业企业样本分为4个层次;我国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地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具体是东部强、中部次之、西部处于垫底位置。最后,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对策

自主创新这一名词在我国当今经济所处的状况和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被提出,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保证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是提高公司在市场中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4)》指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虽已进入厚积薄发的新阶段,但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完善;企业的创新程度在地域上严重失衡,创新的主要阵地依旧是中国的东部地区。要保持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必须要向创新驱动型变换,要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不一样的竞争优势。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进行创新,从而建立完善的创新驱动机制。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增强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本文在实证评测后,评价了不同区域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根据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建议。

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

第一个论述创新内涵的是著名学者熊彼特(1933),他认为,生产函数的改进就是创新,通过创新不断改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并对此进行重新分配,进而逐渐推动企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傅家骥教授(1998)认为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技术革命,打破了技术壁垒,并凭借自身完成后期的生产过程,使技术转化为商品,完成生产目标的行为就是创新。董必龙(2006)认为自主创新的主旨是拥有具有自主产权的前沿科技,其战略方针是整合自身周围的创新资源,通过研发活动的进行来增强创新能力。姜宁(2009)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由一个国家与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所拥有的专利产权和特有的核心技术来体现。许骏(2010)指出這种能力是企业各种能力的概括。它既代表着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代表着一种公司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商业附加值的实力。朱卫东等(2012)认为这种能力是企业主动、积极地分配与重组企业内外部所拥有的创新资源,获取创新发明产权并取得利益,不断提高竞争优势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能力。因此,本研究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应界定为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二)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Rominjn(2002)将自主创新能力分为专利数和产品创新指标两部分。曹洪军(2009)在2005年公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在研究中把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分为创新的意识、活动管理程度、投入、产出以及方式等五项指标。李慧(2012)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由自主创新四个方面的能力组成,分别是投入能力、收益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官产学研合作程度。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包括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方式4个维度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本文中,国内选取了 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西藏因为数据有缺失,香港、澳门、台湾等几个地区数据难以获得,均没有加入本次研究之列),本次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和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

(二)评价方法

本研究因为变量类型多,样本选取量大,且变量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是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特点之一。选用主观赋权的方式会增加工作难度,故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用SPSS19.0统计软件作为处理工具。

(三)因子分析

1. 样本指标标准化处理

对样本进行Z标准化处理,取样本值和该样本均值之差与该样本标准差的比值,标准化后的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

2. 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

经过KMO和Bartlett检验得到KMO=0.813,KMO值>0.70,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近似卡方1122.256,Sig=0.000,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可做因子分析。

3. 提取因子

按照因子分析的步骤,运用SPSS19.0标准化各项原始数据以及计算因子初始解。提取因子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选取特征值>1的特征根。被选取的3个大于1的特征值经过旋转后,其特征值分别为11.954、1.820和1.016,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441%。因此,在仅丢失7.559%的信息条件下,只选取前三个主成分,大大的减少了原始数据的复杂性。

经过因子旋转可得第一主成分F1中的研究人员数量、企业工业增加值、项目资金支出、R&D活动资金投入、主要业务营收、新产品开发资金支出、拥有专利发明数量占全国拥有专利发明量比例、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申请量比例、新产品营销收益、国内高校支出等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些因子主要表明了企业创新投入、活动与产出能力,因此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因子被定义为F1。

第二主成分F2载荷系数较大的是项目资金支出占主要业务营收比例、R&D活动资金支出占主要业务营收比例、新产品影响收益占主要业务营收比例,体现了公司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强度,故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强度因子被定义为F2。

第三主成分F3载荷系数较大的是收购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资金投入、技术升级经费支出,体现了公司收购技术工艺以及消化吸收收购来的技术的程度,代表一种自主创新能力和进行二次创新能力,故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因子被定义为F3。

4. 计算因子得分

旋转后的因子表达式可以写成:

F1=0.191X1+0.178X2+0.130X3-0.096X4-0.066X5+0.113X6+0.133X7+0.122X8+0.105X9+0.139X10+0.197X11+0.087X12-0.125X13-0.208X14-0.181X15-0.010X16

F2=-0.029X1-0.116X2-0.141X3+0.388X4+0.353X5-0.021X6-0.027X7-0.028X8+0.073X9+0.026X10+0.056X11+0.020X12+0.362X13+0.023X14-0.052X15-0.153X16

F3=-0.146X1-0.043X2+0.079X3-0.080X4-0.087X5+0.003X6-0.032X7-0.009X8-0.109X9-0.102X10-0.260X11+0.009X12-0.004X13+0.522X14+0.551X15+0.339X16

表达式中的各变量均为标准化后的变量,用原变量名加“”表示。

最后加权综合3个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以对总信息量解释的贡献率为权重,建立因子模型:F=(0.51240F1+0.22836F2+0.18365F3)/0.92441,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求F1、F2、F3及F得出的 30个省份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及其排名。

5.聚类分析

以能力综合得分因子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后可知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东、江苏,划分类别为A+。第二层次为山东、浙江,划分类别为A。第三层次为B类,该类有中西部省份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以及其他地域的省份,如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福建、河北等省。第四層次为C类,主要有黑龙江与吉林东北两省以及山西、江西、内蒙古、广西、甘肃、云南、贵州、新疆、海南、宁夏、青海等省份。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在30个省份中,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前五名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较差的有贵州、新疆、海南、宁夏、青海等省份。具体来看,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工业企业在F1上表现较好,体现了其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能力比较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重庆等省份在因子F2上表现亮眼,说明这几个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强度大。在消化吸收再创新构成因子F3上,江苏、上海、山东排名前三,说明这几个省份的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方面表现较好。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地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着明显的由东自西递减的趋势;第三层次省份的工业企业的这种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差的为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这些省份在3个公因子上的表现均不理想,说明这些省份的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落后。

(二)对策建议

1. 加大研发投入

分析显示,对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度最大是研发投入产出能力因子,研发投入对增加工业企业的这种能力有正向作用。因此,随着市场环境日益残酷,企业要以持续发展的眼光,增加对人力资本、技术工艺的研发和研发资金的投入。

2. 有效整合外部资源

实证结果表明,对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与高等学校合作、引进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水平等。因此,要建立稳定的产学研联盟,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效组合,以提升工业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3. 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

工业企业应拟定科学的自主创新规划,设置自主创新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目标,寻找和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构性和方向性问题。建立开放性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自主创新的资源不足问题,以国家公共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包括产学研、价值链、跨职能的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董必龙.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04).

[4]姜宁,魏守华.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辨析[J].经济经纬,2009(02).

[5]许骏.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朱卫东,薛豪娜,钟俊杰,严凯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维度解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07).

[7]Romijn Henny,Manuel Albaladejo.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small electronics and software firms in southeast England [J].Research Policy,2002(31).

[8]曹洪军,赵翔,黄少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09).

[9]李慧.国内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4).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能力工业企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