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9-05-27 10:36付云抒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付云抒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人民幸福生活联系起来进行阐述,这些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幸福观、科学社会主义观一起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生态民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要政治问题,阐明生态民生的意蕴,对于提升人民的生态幸福感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民生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要的转化,这一重要论断将党的使命、宗旨、目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连接起来。美好生活既对应了个人的心理感受,又是人民需要的客观衡量尺度。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现实语境,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美好生活的意蕴全面而丰富,总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内容上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生态生活等多个层面。美好生活应当具备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保障、物质文化社会基础以及适宜的生态背景。其中物质生活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需求体现了人最为基本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实食粮。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支持和鼓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在生产和推广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文化产品上想办法、下功夫。但是,人在追求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绝不能忘记,美好宜居的自然环境是美好生活实现的支撑。如果没有相对适宜的自然环境、没有一定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没有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实现必将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也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现代化。我国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成绩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生态民生仍是最为基础的民生保障,生态幸福的价值指向也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观基础。关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从目标维度来看,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于生态幸福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从内涵维度来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包含了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的使命,也内含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难题。我们党和政府不断提升斗争意识、斗争魄力和斗争精神,真抓实干,真整真改,保卫蓝天、治理污染水体、防治土壤污染。从百姓的感受来看,以前老百姓是盼温饱求生存,如今是盼环保求生态,可见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当前,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之一,面对这一突出短板,党和政府从长远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既提出集中精力打好攻坚战的部署,又统筹兼顾,推进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入手,注重源头预防、扩大容量、强化保障。去年6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202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从质量、总量、风险三个层面确定了具体的目标指标,明确提出了打好三大保卫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环境污染防治,努力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这些举措都旨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指数,落实生态民生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关注新时代人民群眾的生态幸福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幸福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原则,主张人类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获得幸福。生态幸福不仅需要客观条件上的适宜的生态发展环境,还需要在实践样态下人在主观上产生生态幸福的感受体验。在这个意义上,深刻关注生态民生,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指数就是深刻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生态思想、民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民生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在生态思想上,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质所展现出的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表现出的绿色发展观;以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结合的全球生态思想。在民生思想上,要着重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以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生态全面改善为主旨的人民幸福观。有关生态幸福和生态民生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也是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等话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统一起来,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可见,人民的生态幸福是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最为基本的民生保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红线意识,不能因为经济发展上的困难产生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错误念头,要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动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对多种自然形态稳步推行生态保护和修护的综合治理。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再者,要围绕环保部“三个三”的工作思路,针对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重心下沉,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精准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的同时,对所居住的生态环境怀揣了更高的期待。观照科学幸福观的内涵,人民对于生态幸福的需要充分体现出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以及当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的统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科学幸福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当前幸福和长远幸福统一。多年的粗放式经济造成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人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既要积极追求创造当前幸福,还要科学把握规划好长远幸福,最终做到眼前幸福与长远幸福的有机统一。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民生的讲话精神不仅是开展生态防治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召唤每一位中华儿女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自觉行动,激发奋勇拼搏精神的助力器。生态幸福是人民最为基础的幸福来源所在,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要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推进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好人民反应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幸福指数,让人民心怀更丰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态意识,不断推进全民绿色行动,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六重经济含义
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