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民族声乐演唱中对音色调控的分析

2019-05-27 14:19赵雨晴
戏剧之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演唱民族声乐音色

赵雨晴

【摘 要】民族声乐演唱是从声乐演唱和音乐鉴别欣赏角度进行区别,其中音色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音色;调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56-02

在民族声演唱乐中,音色的调控直接影响其演奏效果,所以必须要在歌唱音色的审美、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来运用音色。因此,要分析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对发声器官、呼吸、共鸣及语音等的影响,实现其对音色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调控作用。

一、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色

(一)音色的内涵。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组成了声音,强弱、数量等物理属性是其存在的共鸣谐波。在成熟的歌声中,美化基础音色就要运用非常多的泛音。而且人的声音最多可以产生50-60种谐波,其产生谐波的丰富性与声音的频率成正比。

(二)民族声乐的音色特点。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其音色领域有所不同,对音色也有不同的审美,因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会影响到音色的形成。我国历史发展中民族迁徙、融合和56个民族的形成就影响了音色的产生,而“求同存异”文化理念的提出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联系,使得其在大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精神层次的享受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观众更喜爱气势雄伟、情节紧凑的作品,尤其是剧情冲突激烈、人物鲜明的作品,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对音色的审美发生了很大变化。音色可以分为两点:颤音和润腔。作为一个成熟音色必须学会的演唱技巧,实际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有良好的颤音,而出色的颤音包括颤音均匀、颤音与共振峰之间存在联系、嗓音与颤音存在联系等因素。润腔是加工修饰声腔,其在现如今的民族声乐中成为十分普遍的音色技巧,更容易凸显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声乐的风格。民族声乐中音色的主要特点是清脆明亮,以靠前为属性,可以将音乐通过抒情形式或灵活形式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而且音色分为真声和假声,对于歌唱比较慢的歌曲大多是用真声在演唱,歌曲比较快或高亢的会运用假声演唱。音乐的类型比较多,民族声乐是对各种音乐特色的结合,有利于发挥其个性化,这就需要发挥音色的发音和音色的使用位置。因此,必须要调节好音色,在准确的位置内发音,将气息控制好形成较好的共鸣焦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色的特色。

(三)音色的风格。通常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可以直接决定音色的特色,因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观有很大区别,其形成的音色也各有不同,即其诞生地的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色的风格。比如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比较婉约纤细;陕北、内蒙等地区的民歌比较高亢有力,其中音乐风格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应用分析

(一)民歌中的应用。很多民歌内容都来源于其劳动积累,比如陕北民歌音色特点主要借助了嘹亮和高亢、粗犷的音色方式,这与陕北地区人们豪放的性格有直接联系,所以不同唱法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演唱,并选择适宜的音色来表达富有感情色彩、专业性的音乐作品。而民歌音色具有甜、脆、亮的特点,演唱者演唱时要结合其自身情况演唱,这样才更容易这些作品的流传,发扬我国民族特色。

(二)歌剧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歌剧中的音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因为歌剧表达故事主要借助的是声音,所以演唱者要运用自身特殊的音色来表达歌剧中的情节和剧情,提高音乐作品的张力。而且歌剧中的音色不仅可以表达其自身情感,还可以与歌剧角色性格特征结合起来丰富歌剧内容。

(三)合唱中的应用。合唱和独唱的发声相比较,音色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需要将合唱和独唱都进行重唱,这样音乐作品就可以结合音色来表达其内容和特点。但是合唱需要保证音色的统一,而在合唱中应用独唱的音色就不能保障声音的协调效果,甚至还会出现音色杂乱的情况,对音乐作品的整体美感和韵律产生威胁。因此,合唱过程要保证集体协调性的音色,这样合唱音色才更加通畅圆润。

三、民族声乐演唱中对音色调控的分析

(一)调控整体听觉和感受程度。演唱者对歌曲的整体听觉与感受程度决定着民族声乐演唱的效果,因为听觉体验影响了音乐感受和演唱中音色的科学控制。广大音乐鉴赏者为声乐演唱和表演的对象,而音乐和表演的接受者是音乐鉴赏者,这种歌曲内涵与意境的传达就通常是演唱者。因此,演唱者的听觉决定了美好的音乐意境审美感受与美的声音体验,而演唱者诠释歌曲作品的基础就是音色的感知能力。音响感知包括歌唱者的听觉和内心世界,与知识和生活内涵的积累、体验程度有关。音色控制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音响的一个控制要素,其表达要结合不同的感知程度和内容,这是对音乐形式本体和内容的一种美感诠释,准确表达和把握了对音乐感性存在的外在意蕴[1]。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控制与歌曲音乐的形式美有关,在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巧妙精制的音乐形式中都有表现,可以让人产生听觉上的快感。这就需要演唱者做好功课,更加充分的传达不同音色带来的情感体验与画面感。

(二)调控歌曲的音响与色彩。歌曲内涵表达的基础就是音响与色彩,所以演唱者丰富音乐艺术中的潜在内涵时要根据音乐本体的特点进行,实现作品的二度创作。随着媒介上形形色色视觉艺术“色音画”的播映,民族歌曲听觉艺术得到了广泛的表现与传播,时间加方位性的“立体声”色彩性的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因此,民族声的演唱者要更加关注音乐本体元素,最大化地区别出这些微妙多样的演唱技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响的色彩,推动音乐发展向新的领域发展。

(三)气息与调式调性色彩调控。民族声乐演唱中也要做好音乐中物化色彩感的变化与控制,音乐本体的音色控制就非常重要,其通过暗示性调配与处理音乐演唱法,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听觉对各种声音感受中的变化。而且针对音乐情感、音色调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演唱中的气息控制,因为发音的整体色彩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所带来强弱的影响。民族声乐演唱家的才气主要表现在其对感觉和想象歌曲氣息的控制,实现客观世界现实图像与主观世界心灵图像的转化,通过最佳的音响语言实现这一心灵图像向表达自我情感的音响图式的物化,实现感性意象向审美意象的转变。在调式调性、和声和编配等层面也会影响到民族声乐演唱中音乐色彩的控制,其通过控制歌曲音色的层次性音色,在相同或不同的调式、和声方面歌曲的演唱色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感。因此,要加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气息控制与调式调性的结合,因为音乐的调式和不同调性本身的意义、功能非凡。在歌曲的音乐演唱中,起着基调的表达和感染作用的就是这些因素,这些音乐演唱中其可以为作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效应的元素,结合不同的调式调性设计与气息、高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色彩表现手段。因为调性本身的色彩中大调呈现的主要是犹如火红色、橘黄色等暖色调的特点,色彩明亮,所以人们会感觉到更加积极向上、富有热情。而犹如灰色、紫红色等小调和弦的色彩较暗,作为一种冷色调给人朦胧、忧郁、暗淡、悠远的感觉。在民族声乐演唱时,结合这些基调的同感性演唱者要选择自己需要表达的色彩象征,其为了追求乐曲风格和色彩的独特味道,也可以广泛应用音乐中的整音音阶、五声音阶、七声自然音阶、半音阶、全音阶等调式,保证乐曲音响可以达到一种全新的意境,因为二度、三度、六度、七度音程和增、减音程有一定的调性关系,所以在色彩性的调性对置中会经常使用,保证调式上色彩的变化,这对音乐和色彩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音乐中实现彼此文化内涵区别的一个外在要素就是民族声乐演唱的色彩性,音色调控在民族歌曲演唱中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都开始音色的调控。因此,要把握音色的特点和主要应用,做好民族声乐演唱中调式调性、气息、发声、音量等手段的调控,发挥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莱.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调控研究[J].神州,2017,(7):39.

猜你喜欢
演唱民族声乐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