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自由生长

2019-05-28 00:33向晴胡波波
江西教育A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素养

向晴 胡波波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既道出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也阐明了世间万物都应具有各自的特色,呈现多样化发展的道理。对许多学校而言,它们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状况等或许与其他学校相比并不占优势,那么如何实现特色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南昌第二十中学就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创办于1963年的南昌二十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全日制高中。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传承文化基因,成为江西省最早恢复集邮活动的学校,并把“方寸之上的大世界”发扬光大,落实到校本课程中。由此,升级打造出学校的“邮雅校园”特色文化。自2008年开始,学校进行传媒专业方面的试点教学,通过开设传媒艺术选修课,指导有潜能的学生报考传媒艺术类专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学校成为江西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校后,2015年又增挂南昌市传媒艺术高级中学牌子,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所传媒艺术教育学校。近年来,学校围绕传媒艺术特色办学重点,统筹整合资源,推进课程体系化建设,特色办学再上新台阶。

[构建优质课程体系,让学生爱上课堂]

物理课上教摄影,英语课上演话剧,语文课上学播音……这在其他学校可能会被看成是“不务正业”,可在南昌二十中,这些都属于常规课程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动脑筋,在课堂改革上下工夫,以两个大课程群为基础,搭建特色课程育人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校长彭仁亮介绍道。学校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融合两个方向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规划,将所有课程分为校本化国家课程群和特色化校本课程群两个部分,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校本课程为补充、传媒课程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多样需求。

“学校针对传媒班,高一开设基础性课程,高二开设专业性课程,高三开设小班化课程;针对文化班,高一开设普及性课程,高二开设兴趣性课程,高三是专业性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生长。”副校长刘安表示,学校以培养全体学生艺术传媒素养为目标,设计高中三年的传媒特色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课程安排是否科學、合理。

此外,学校还自主编写了传媒类专业教材,如《普通话基础》《视听语言》《即兴评述》等11本校本教材;针对文化班开设了兴趣选修课程,如《说好普通话》《影视欣赏》《艺术鉴赏》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技能化,突出普及性、趣味性、实用性。

“学校很多课都很有趣,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影视欣赏课。”高二(10)班学生杨玉珏说。教学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不仅方便了老师,也使学生乐在其中。杨玉珏说,她最喜欢影视欣赏的拉片环节。电影情节一帧一帧跳转播放,每一个镜头老师都会认真讲解拍摄的方法、取景的角度、镜头的运用等知识,使她受益良多。“原来一部电影是要花很多步骤和心思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角度都很讲究。赏析电影,也是学会走进摄影师的内心。”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采取了四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竞赛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这种将评价体系过程化、项目化、赛制化的多元评价方式,可以使更多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华,提升他们的自信,达到让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目的。”学校办公室主任万茂龙介绍说,“如学生学习《说好普通话》这门课程后,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并拿到国家认可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许多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拿到证书时,一个个激动得手舞足蹈。”

为保证特色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还采用了选课走班的模式。选修课正式编入课表,每周利用固定时间、在固定教室、由专门的老师上课,目前每周选修课数量达到了54课时。正如高二(1)班学生陈馨儿所说:“学校给了我们充分的选课自由,大家都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比每天只上文化课有趣多了。”

[从技能到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许多人曾经担心,说我们的传媒特色会不会办得跟职业院校的专业一样。我说不会,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传媒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传媒素养。”彭仁亮坦言,“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掌握和使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与素养,具有热爱阅读、能说会写、勇于表达的语言素养,以及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和责任担当意识的道德素养。”

为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按照“立基础,培个性”的思路,通过特色社团、参与多元化活动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所谓传媒不分家,我们培养的传媒班学生,既要懂摄影,又要会剪辑;既可以单独行动,又可以配合其他同学出产品。面面俱到,才能做个全能媒体人。”刘安介绍道。

社区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场所,学校与南昌象山社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到节假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和邻近的南昌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签订了长期的共建协议,学生可以发挥传媒特长,担任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展现了学校的传媒教育成果。

不仅如此,学校还以校园立体传媒网建设为平台,搭建实践活动育人场,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如由学生自己组建社团,参加微电影大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2018年,学生自主拍摄的影视作品《艺考不易考》获第二届“美丽江西”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一等奖。

“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是南昌二十中给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我敢于突破自我。”2015届毕业生欧阳欣蕊回忆道。高二那年,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欧阳欣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学校“邮雅杯”主持人大赛,没想到竟获得了二等奖。通过那一次的磨炼,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如今,欧阳欣蕊已是云南艺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但谈起母校,她依然备感自豪:“感恩能在南昌二十中度过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三年,相信母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的确,近年来,南昌二十中不断增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学校有了许多新变化。学校组建了校园影视中心,按照专业影视制作团队模式运作,包括制片、导演、编剧、摄像、演员、道具、场务等多专业工种,每学期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拍摄一定数量的微电影作品。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育人功能,争取各方面的更多支持,学校扩大与高校和电视台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专业资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丰富了学校育人手段。学校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西师大等高校联动,并且通过柔性引入人才及资源、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增强师资力量,提升学校软实力。

随着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首批试验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目前,学校每年都向全国各大传媒院校或有关艺术类专业输送大批优秀生源,学校培养的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优质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始终坚持不去办功利教育,不只盯着高考成绩,而是更在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向美而行,自由生长。”彭仁亮说。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素养
特色种植促增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