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

2019-05-28 09:23吴华球
农业与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产水稻

吴华球

摘 要:水稻是当前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困境,急需运用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和高质量生产,满足粮食生产需求。本文以兰优1972水稻为例,研究水稻高产、高质的优化指标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水稻;高产;群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12

引言

水稻是当前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特别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稻米是80%以上人的主要粮食。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0.3亿hm2,占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以上。发展水稻生产,是促进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近年来,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也面临着缩减,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所以提升水稻产量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 兰优1972水稻

兰优1972水稻种是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出的优质、晚籼、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植株高度适中,黄熟期稍散;前期叶片下披,中后期叶片上举,叶色呈浅绿色,叶鞘呈微紫色;生育期比较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每穗粒数为148粒,结实率能够达到83%以上,谷粒呈黄色,形状纤细,千粒重量约为23.8g。经过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得出,该型号水稻糙米率为82.7%,精米率为74.8%,整精米率為71%,平均粒长为6.6mm,长宽比为3.4,透明度为一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为65mm,大米质量达到国家3级优质大米标准。同时兰优1972的接种抗性为:苗叶瘟6级,穗瘟发病率9级,穗瘟抗失衡指数为38.7%,稻瘟病抗性指数7.3。经过多年的种植实验经验表明,种植该种水稻,需要注意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经过大试验田种植得出,兰优1972的平均生育期为113.5d,比较适合在桂南稻作区作为晚稻种植。2006年,进行的晚稻感光初试中,该型号水稻的平均产量达到了492kg/667m2,在2007年的实验中平均产量达到了532kg/667m2,2a的平均产量为511kg/667m2。

2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优化指标

2.1 选择合适的稻田

水稻的播种对土地有一定的要求,土地的选择对种植水稻来说非常重要,优质的稻田土壤是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的保证。水稻种植的土壤需要较为肥沃的基质土壤,土壤需要具备一定的渗透性,保证水能下渗到作物根部。同时,土壤的构成也能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所以种植水稻经尽量选用氮、磷、钾含量较多的有机质土壤。播种水稻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灌溉,确保土壤的含水量充分。此外需要对播种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尽量避免恶劣天气的高发地带。还需要注意周边环境条件、水文条件等,保证水稻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和灌溉水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开展农业生产。

2.2 保证秧苗根系健壮

水稻的根系对于水稻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其主要的作用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所以发达的根系是水稻高产、高质量的基础。为使水稻培养出发达、健康的根系,就需要在水稻种子的处理和施肥等环节下手,保持合理的地质机能和良好的水稻种植环境。

兰优1972的播种日期通常安排在7月上旬,育秧的环境需要湿润,通常采用半水育秧或者旱播疏植。通过湿润育秧的方式培育秧苗,能够让秧苗生长的快速、均匀,秧苗本身也更加结实粗壮,生命力较强。在移植秧苗时,需要保证秧苗根多,呈白色。

2.3 合理搭建好高产群体

合理的插秧是水稻高产的保证,种植实践证明,秧苗过于稀或者过于密,都不利于水稻高产群体的搭建。秧苗移栽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时,秧苗要稀植,地力条件较差或者秧苗质量较差时,秧苗要密植。秧苗过于稀植会使每穴分蘖数量增加,最高分蘖期推迟,有效的分蘖期延长,有利于秧苗3次分蘖成穗,增加3次分蘖的产量贡献率;而过于密植,会加快分蘖成穗,让产量集中在1次分蘖,增加1次分蘖的产量贡献率。

插秧水深和秧苗深度也要注意,通常大片的田地作业需要使用插秧机,插秧的前1d需要将格田水层调整到1cm左右,方便插秧机作业。当田面的水较少时,插秧机行走困难,插秧机的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里容易塞满杂物,导致供秧不均匀,甚至折苗,造成缺苗。而如果水田中的水过深,会导致立苗不深,插秧深浅不均匀。

移栽深度,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和分蘖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通常插秧深度为0.5cm时,易出现散苗、倒苗、漂苗,插秧深度在3cm以上时,会抑制秧苗的返青和分蘖。因此,机械插秧的深度应该控制在2cm左右,人工插秧深度为1.5cm左右,保证秧苗抗倒伏和正常的返青分蘖。

2.4 合理使用肥料

肥料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合理控制肥料的使用也是控制种植成本的重要手段。肥料的使用要以合理、经济、有效为原则。要根据实际的土壤情况和水稻生长情况决定化肥的使用量;要合理控制化肥在肥料中的占比,化肥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氮、磷的含量,注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结合使用;化肥要分次施用,化肥生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水稻现实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才能保证化肥发挥最大效果。

2.5 控制灌溉用水

水稻田的水分管理,实际上是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保证水稻生长用水和生理用水。要实现科学用水,要薄水抛秧,浅水分蘖,提高秧苗的种植质量,减少秧苗漂浮,有利于秧苗返青,提升秧苗的成活率;要适时晒田。当田里的秧苗数量达到兰优1972的有效穗,270万穗/km2的80%左右时,就可以开始晒田控苗,抑制无效的分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复水。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时,要及时复水,灌入6~7cm的水深,保证幼穗正常分化。

3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控制手段

3.1 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采用原种制种,保证父本和母本的种性。为了保证有效的穗数,春季制种父母本的播差期要以叶差为准,合理的安排播差期。夏秋之种要以时差为准。母本兰A对“920”比较敏感,在见穗20%~25%时就可以喷洒,用量约为150~180g/hm2,第2次和第3次同时向父本和母本喷洒,最后再向父本喷洒1次。并且要及时除草、收割,保证种子的质量。

3.2 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的较少,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現阶段很多人工插秧都不够专业,所以普及机械化种植势在必行。机械化插种秧苗不仅省时省力有较高的效率,而且质量相对于人工插秧更加的均衡,克服了人工插秧所出现的短板,秧苗的间距和深度都得到了保证。这种种植手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并且有大范围普及的趋势。

3.3 综合防治病虫害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在水稻孕穗和抽穗阶段,要做好防螟虫的准备;严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不能出现水分缺失和光照不足的情况。在水稻的破口期和齐穗期,要特别注意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同时,去除杂草也十分重要,人工去除杂草和农药去除杂草都可取,但是要注重杂草的种类,施用农药要对症下药,防止出现误杀水稻。使用农药要坚持低毒高效的原则,尽量在病虫害出现的初期进行防治,从而使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效果。

4 结论

想要提高水稻产量,精心的选育水稻种、合理的秧苗培育,合理的秧苗间距,科学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今天,切实提升水稻质量和产量,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应该科学合理的手段,增加农作物产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开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兆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永胜县的试验研究及应用[J]. 中国稻米,2013(4):125-128.

[2]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 中国稻米,2005(1):3-7.

[3] 韦还和,姜元华,赵可,等. 甬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超高产群体特征[J]. 作物学报,2013(12):2201-2210.

猜你喜欢
高产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