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2019-05-28 09:23鄂琴
农业与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规程

鄂琴

摘 要:本文针对高寒阴湿地区的马铃薯栽培,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层面,总结出了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的规范流程,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45

前言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农区海拔1900~2400cm,年降雨量630mm,年平均气温5.2℃,无霜期13d,土壤类型以黑垆土、黑土、红土为主,马铃薯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是适合和政县种植主要农作物。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对农民经济收入影响很大,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对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的种植业收入意义重大。

1 选茬整地与轮作

前茬以麦类茬口为好,切忌连茬或迎茬。前茬作物收后及时深耕、打破犁底层、冬前镇压耙耱保墒。轮作是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措施,能有效防止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青枯病、软腐病及疮痂病等病害的发生。马铃薯应避免与茄果类及根菜类蔬菜轮作,最好与谷类和葱蒜类轮作。

2 选种与处理

2.1 种薯的处理

种薯要选择色泽新鲜,形状规整、无病虫的薯块,在种薯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把种薯进行摊开处理,并晾晒1~2d。于播前1~2d切块,切块重50g左右,正式切薯过程中,要自备2把刀。需要注意的是,所准备的刀具应该事先最好用高锰酸钾消毒或者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当刀片切到病薯时,应该立即对刀片进行消毒处理,目的在于防止病菌通过刀片传染到健康薯种当中。在切种薯应该确保薯种具备2~3个芽眼。切好的种薯,去掉小芽和弱芽后,应该用草木灰进行搅拌处理,并每0.067hm25%甲拌磷1~1.5kg拌干细土施毒土,防止病虫害问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主芽健壮发育。

2.2 选用良种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分析,和政县适宜种植的土豆良种有;陇薯6号、渭薯1号、临薯15号、临薯8号、甘陇薯216-10等良种作种。

3 合理施肥

3.1 重施基肥

在春季浅耕过程中,应该采取随耕随耙耱措施,确保土壤保墒效果。一定要施足基肥。每0.067hm2施农家肥3000kg以上,纯氮7kg(种肥5kg,追肥2kg),纯磷2.8kg,氮磷比1:0.4。

3.2 適时培土追肥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高,如氮、磷等,特别是在现蕾初期,配合培土追施纯氮2kg(尿素约4.5kg),必须实现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其高产。

4 早播与密植

4.1 适时早播

早播可以延长马铃薯生长期,避开高温危害,提高产量。当早春温度稳定在6℃左右时便可播种。

4.2 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种和中熟种易密,适宜密度4400~5000株,单垄双行,种1行空2行,行距60cm,株距22.5~25cm,双垄双行,种2行空2行,宽行60cm,窄行20cm,株距20~33.3cm。晚熟品种每0.067hm2密度以4000株左右为宜,单垄行,种1行空2行,行距60cm,株距28cm,每0.067hm2用切块100~150kg。

5 灌溉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苗期需水量少,若土壤不干可不浇水;现蕾期是马铃薯茎叶生长的旺盛期,应加强灌水;在块茎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开花前后植株对水分需要量大,更应注意浇水,结薯后期应控制浇水。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马铃薯生长期一般中耕除草3次,幼苗期和发棵期结合追肥进行2次中耕除草。第1、2次中耕要深些,植株封行前结合培土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

6.2 及时培土

培土对马铃薯增产作用较大;可使马铃薯产生较多葡匐枝,形成更多块茎,并促进薯块膨大,高温多雨季节,中耕可降低土温,有利排水,还可减少晚疫病的发生。

7 主要病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问题主要以晚疫病、环腐病、虫害问题为主。针对上述病虫害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对策,具体如下。

7.1 晚疫病防治要点

针对晚疫病的防治,最好选用抗病性较高的品种,把好检疫关,尽量不要从病区进行调种。切片时应该尽量避免感染,必须对刀片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在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必须立即拔出。并利用代森锰钾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稀液进行有效防治。

7.2 环腐病防治要点

环腐病主要是由带病种薯引发的病害。环腐病传播速度较快且感染范围较大,切种薯时要重视,刀片消毒。田间管理过程中,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利用低毒农药对其进行防治处理。

8 主要虫害问题防治要点

危害马铃薯生长健康的主要害虫有瓢虫、蚜蝼蛄、地老虎等害虫。针对病虫问题的侵扰,建议种植人员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如瓢虫可以利用敌敌畏药液进行消除;蚜虫类可以利用抗蚜威2000倍液喷雾进行消除;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类可以利用敌百虫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理。如果采用农业防治技术,需要加强对马铃薯种植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通过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病虫的发生概率。例如可以对马铃薯的种植土壤进行选择, 选择偏酸性的土壤开展种植工作,并且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和疏松的土质,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对预防一些疾病。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进行轮作换茬,比如和大豆一起轮作,避免和茄果类蔬菜一起轮作,也可以对害虫的数量进行控制。

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生物防治方法,培养害虫的天敌,或者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害虫进行捕杀,实现生物手段的病虫害防治。例如对于傲虎等常见虫害,可以通过马铃薯与玉米等作物接茬,破坏老虎的生存环境,防止这些害虫对生产的破坏。

9 适时收获

应在马铃薯生理成熟期适时收获。采收过早,产量较低;采收过迟,影响产量。

马铃薯生理成熟期的标志是:植株茎叶由绿转黄,逐渐枯黄;块茎的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落;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薄,薯块发硬,块茎切开时伤口分泌少量汁液很容易干燥。

采挖时,应选择在晴天,一般在上午9:00—12:00,下午15:00—17:00时为最佳时间。因为收获后的马铃薯经阳光暴晒后,易腐烂变质,因此,尽量避开中午的高温。对于当天已经收获的马铃薯尽快运走,进行贮藏。

10 结论

高寒阴湿区种植马铃薯,必须明确马铃薯栽培过程的各个要点、严格按照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合理种植,确保马铃薯高产丰产。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 临潭县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4):86-87.

[2] 张淑青,张铁石,樊建英,封志明,李东玉,相丛超. 二季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J]. 河北农业科学,2017(4):18-19,26.

[3] 董章辉,朱青竹,眭书祥,赵丽芬,李增书,张艳丽,王虎,李爱国. 短季棉与早熟马铃薯一年两熟栽培技术规程[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01):9-10,25.

[4] 晋小军, 李国琴, 潘荣辉. 甘肃高寒阴湿地区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04,18(4):207-210.

[5] 高彦萍, 胡新元, 李掌,等. 高寒阴湿区不同覆膜马铃薯微型薯的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表现[J]. 核农学报, 2017,31(12):2426-2433.

猜你喜欢
规程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核电厂维修规程质量提升措施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关于场车规程中坡度检验要求的几点思考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
国内外风电有功控制规程要求的研究与探讨
数字示波器检定规程中时基检定方法探讨
标准规程发货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