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能吏倒霉

2019-05-29 08:12宋杰
百家讲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儿子

宋杰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及至如今,网上却风行“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所有人”。对此,有人拉出“彭宇案”的终审法官,说他才是始作俑者。其实,这种浇薄的风气由来已久。

唐朝时,广宗人潘好礼靠“明经”入仕后,被分到藩王府做了从四品的长史。王府长史可以说是皇帝派到王爷身边“掺沙子”的人物,本来就不受待见,要想干得舒服,无非是曲意奉承,甚至帮虎吃食,但潘好礼没这么做。

潘好礼负责监督的人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邠王李守礼。要不是武则天野心膨胀,皇位应是李守礼的囊中之物。但阴差阳错,他不但做了几十年的囚徒,还差点命丧于奶奶的杖责之下。所以他坐稳“富贵闲王”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玩”——把前半生的玩回来,把后半生的玩出来。

李守礼姬妾无数,子女多达近百人却无一成才。他晚年时每日出行还要携带大量现金,基本属于那种看见什么买什么的主儿。有人劝他悠着点,他却大嘴一咧,说:“我是当今万岁的哥哥,害怕死了没钱埋吗?”就这么个货色还明白“众乐乐”的道理,每次出城打猎都要带一大票卫队、侍从,不搅个天翻地覆绝不回来。

李守禮手下不是没有明白人,但都一筹莫展,只有潘好礼挺身而出,躺在李守礼的马前,仰天大呼道:“今农在田,王何得非时暴禾稼以损下人?要先践杀司马而后听所为!”这明明是要搞“尸谏”嘛!被当众怒怼的李守礼,几次举起马鞭又无奈放下。从此,农忙时节城外的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李守礼飞鹰走马的身影了。

很快,能力出众的潘好礼调任豫州刺史,成了大权在握的一路诸侯。但他仍保持着事无巨细通通过问的习惯,弄得那些好打擦边球的家伙再无空子可钻。这时又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州乃至全国的奇事。

潘好礼的儿子想效仿父亲考取明经科,他听说后不但没半句鼓励,反倒拉长脸说:“经不明不可妄进!”其实唐代作为中国史上最后一个贵族社会,“官二代”入仕还是大有捷径的,比如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可享“门荫”,无须挤科举的独木桥。唐代中期以降,“门荫”制度因受新兴地主官员的抵制而有所收敛,但“官二代”仍能取得散职官位,跳过考试,直接参加吏部选举。

应该说,潘好礼的儿子是活脱脱的励志男,但潘好礼的兜头冷水还是泼了下去。他正襟危坐,命儿子跪在面前,一口气问了几十篇五经题。不知是不是应了那句“猫爪下的黄鹂不会唱歌”,本来信心满满的潘少爷被问得哑口无言。这下,潘好礼震怒了,不但将儿子暴打一顿,还命人给儿子戴上枷锁,绑在府外示众。

潘好礼这么极端化地处理儿子,一方面是因为儿子的能力显然不够,有欺骗老子之嫌;更重要的是给那些一窝蜂往官场挤的“官二代”提个醒——没真才实学就别来丢人现眼,也给百姓留条活路。

但就是这么一个铁面无私的正人君子,在当时却遭到了“急功近名”的讥讽,有人甚至把他和身居宰相却盖布被的公孙弘相提并论。他为官几十年从不搞人身依附,穷得只用破桌破柜,竟在可畏人言的逼迫下,以风烛残年贬往遥远的温州,最后病死在那里。

猜你喜欢
儿子
打儿子
寻找出走的儿子
用什么写作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一年后
倒霉
幽你一默
儿子的生日礼物
吐血